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地質時代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氫彈之父”,新中國鑄劍人,于敏老先生於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93歲。悲痛之餘,僅作此文緬懷於老,並從“兩彈”誕生時的世界版圖與歷史進程角度,與諸位共同回顧“兩彈”誕生歷經的艱難與重大的意義。

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中國氫彈研究歷程

原子彈的強大威力已在廣島、長崎的兩場核爆中得到證明,但受到核裂變原理所限,無論如何增大裂變原料鈾235或鈈239的用量,原子彈的威力最多隻能達到人類早期原子彈爆炸當量的10倍左右。為了繼續保持核大國地位,在世界範圍內對他國形成技術威壓,美國率先開展了將聚變反應能量引入到核武器中的嘗試。根據理論計算,利用聚變能的熱核武器,爆炸威力有望提高到長崎核爆的千百倍。

此後,美蘇兩國開展了為期十餘年的熱核武器研製及當量提高競賽。由於當時蘇美等國對於核技術的壟斷和對他國研究的打壓態度,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希望只能寄託於在西北荒漠中辛勤耕耘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身上。而此時恰逢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作為重點研究單位的工作人員,于敏和其他研究人員雖沒有斷糧,待遇也急轉直下:一天三頓基本一樣,一個大饅頭和一碗菜湯,長時間吃不到一點肉。

與之相較,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實驗室位於美國東南的橡樹嶺,蘇聯的核計劃實驗室更是位於黑海的莊園中。而我們當時給於敏最好的條件不過是讓他帶領了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利用有限的時機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無論硬件技術環境還是外部環境壓力,中國當時的條件與其他研製成功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羅布泊荒漠中的“兩彈”先驅們,沒有讓國人失望。中國從1964年10月16日完成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後,分別於1967年和1976年相繼成功試爆了330萬噸級和400萬噸級氫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核大國。

我國在掌握原子彈技術後,僅用不到三年時間就完成氫彈的成功研製,在世界各核大國中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氫彈技術路線。這其中固然有後發優勢的因素,但作為中國首枚氫彈研製團隊負責人的天才科學家于敏同樣功不可沒。

從地緣政治看兩彈誕生的意義

講“兩彈”就不能不提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因為《雅塔爾協定》成為“五常”中唯一損失領土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然而卻不得不面對嚴峻的外部地緣政治形勢。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你印象中的美國、英國和法國,作者自制

看到上圖,應該同大多數人的地理學知識儲備相一致,似乎上述三者中只有美國的國土面積才稱得上與我國體量相當。甚至會覺得我們國家既背靠亞歐大陸,又面臨太平洋,稱得上前有照後有靠,堪稱風水寶地。然而,歷史的真相是殘忍的。

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遍佈全球。即便是在今天,英國實際掌握的國土範圍仍然超出我們常規的認知,由分佈全球的十五個部分組成。

在二戰中淪為“破落戶”的自由法蘭西,其國土組成也是遍佈全球的,而不是僅僅在歐洲大陸一角。

當然最強的仍是被稱為燈塔國的美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國本土、買來的阿拉斯加以及旅遊勝地夏威夷,還包括幾乎囊括整個太平洋範圍的島嶼。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大英帝國曆史上的勢力分佈範圍(紫色區域),作者自制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UK今日的國土範圍(方框內為細節放大圖),作者自制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法蘭西共和國國土範圍(包括法國本土和圓圈內、南極洲紅色陰影範圍),作者自制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美國國土範圍,作者自制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美國軍事防區分佈圖,作者自制

當時,西方諸國聯手打造了密不透風的封鎖線,基於這種情況,我們才在建國初期制定了一邊倒的戰略,用以抵抗來自西方列強的圍剿壓力,並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曾經的蘇聯老大哥對新中國援助不少,但後來也避免不了蜜月合作的終結。那麼蘇聯的國土有多大呢?雖然蘇聯並沒有像美英法三國一樣擁有遍佈全球的國土,但作為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恐怖的實力毋庸置疑。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蘇聯1:500000地形圖標準分幅,作者自制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蘇聯與歐洲各國的形勢(紅色為蘇聯,綠色為馬歇爾計劃援助國家),作者自制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當時的中國就是在這種舉目皆敵的情況下,成功造出了“兩彈”,于敏為代表的兩彈元勳們在其中功不可沒。

從歷史進程發展看“兩彈”誕生的意義

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枚原子彈後,1949年蘇聯也成功研製了原子彈;到1952年美國試爆第一枚氫彈,一年後,蘇聯再次成功並率先實現氫彈小型化;同年,英國終於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0年,法國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賴加奈一座100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第一顆原子彈,至此,如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只有中國沒有核武器。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美國十字路口貝克核爆試驗,來源:Pixabay.com

1959年6月,蘇聯政府突然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撤走專家。中國研製核武器的路只有自力更生這一條,考慮到我國相對落後的發展階段和單薄的家底,前途並不光明。年輕的新中國時刻面對著核訛詐核威懾,正如於敏先生所說,“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

如果說1964年中國首次試爆原子彈,並在兩年後開發出第一種可搭載核彈的導彈,仍然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實際核武器技術抱有一定的懷疑;那麼,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在新疆羅布泊空爆的這枚氫彈,結果必然是當驚世界殊。中國氫彈成功試爆更深遠的影響是致使美蘇再也無法安坐釣魚臺,於次年7月1日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訂《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用以防止核技術擴散,並形成了大國間的核武俱樂部。

從時間角度來看,當時的艱難不僅於此。1960年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第一口油井,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被陸續發掘。伴隨著70年代油價的上漲,蘇聯經濟情況得到巨大的轉變,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咄咄逼人的擴張態勢。我國此時若不是有核武器坐鎮,那麼面對蘇聯的攻勢將更難招架。

軍事戰略層面:中國的“兩彈”堪稱大國盾牌

我國在這段時期,面對著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蘇聯紅軍,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美國海軍與空軍:蘇聯紅軍的真實作戰能力可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當時美國海空軍當時強大的作戰能力是各國所公認的。

核武器的威懾力是在發射架上,看似我們擁有核武器只是免除了核訛詐,但實際上,即便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面對動輒上千萬噸當量的氫彈,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核武器進行對蘇美兩國進行制衡,在常規武器部隊處於絕對劣勢的情形下,我們所要擔心的國防安全問題將會更多,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也完全無從談起。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美國海軍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來源:Pixabay.com

總結來說,旭日東昇的中國在那個年代,面對的對手實力遠在我們之上。如果不是我們拿出了守護國土安全的核心裝備——“兩彈”,其局面必然成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而今我們已然度過了畏難的時刻,國家與民族正大踏步的前進,只想告慰先烈:這盛世如你所願。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緬懷于敏先生:從世界版圖看“兩彈”對於我國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