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企業數量連續六年正向增長,地域分佈東強西弱

據CVSource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市場在營的區塊鏈企業已超過320家,且在2012-2017年度連續六年保持增長。增長量最多的年份分別出現在2014年和2017年,原因在於2013年起比特幣市場行情火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進入人們的視野,一大片"幣族"區塊鏈創業公司順勢成立;而在經過2016年"區塊鏈技術元年"的洗禮後,2017年區塊鏈的概念更加成熟且再次被炒熱,初創企業數量更是直線攀升。新增企業仍以北京上海兩地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地區特別是杭州市新設企業的增速飛速提升,正在逐漸縮小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之間的差距。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圖表:2012-2017中國區塊鏈新設企業增量

據CVSource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共有168家區塊鏈企業獲得融資,地域分佈上呈現出東強西弱的發展態勢。東部地區中仍以北京、上海、廣東三省(市)居多,三地合計佔比超過70%。東部地區的強盛依賴於政策導向和創業氛圍的構築: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行業資源豐富,政策扶持力度大,吸引了更多的創業者入駐,使得北京區塊鏈企業數遙遙領先,佔比達到40.38%;上海則作為金融中心,市場前景較其他城市更為廣闊,緊隨其後約佔19.87%;廣東省和浙江省區得益於濃厚的創新氛圍和開放性思維,塊鏈產業融資情況也有著良好的表現,分別位列第三、第四位。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及企業的創立,東部成熟地區的競爭將會趨於飽和,企業未來應用市場的開發也將會逐步向中西部地區擴張。目前陝西、河南、四川、重慶等地已經有少數企業獲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問題會逐漸得到緩解。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圖表:中國區塊鏈企業地域分佈

融資總額爆發式增長,單筆融資額逐漸擴大

2013-2017年,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總額和融資頻次呈現同步發展的趨勢,除2015年有所下滑外,總體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狀態。從融資規模來看,2013年融資總額僅有1.74億元,至2017年已經攀升至13.5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50.81%。從融資事件數量來看,2013-2017年總體也發生了劇烈的增加,從19件激增到72件,年均增長率30.53%。投中研究院認為,2015年融資情況的回落可能源於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之爭,後期行業監管的漸漸成形從側面進一步推動了區塊鏈行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圖表: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規模及頻次分佈

進入2018年以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的落地和商業模式的不斷清晰,融資情況產生了驚人的增長。據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4月,本年度區塊鏈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06件,涉及金額超過63.06億元,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融資頻次都遠遠超過之前年度。其中最大單筆融資來自於中國平安旗下金融管理門戶金融壹賬通,獲得了由SBI投資(思佰益)和IDG資本的6.5億美元。從單筆投資額的分佈來看,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額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約佔市場總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區塊鏈企業已經能夠獲得億元以上的融資,開始進入有序的發展階段。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圖表:中國區塊鏈企業2018年融資額度分佈

融資輪次後移,初創期投資仍佔半壁江山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數據統計

圖表:2013-2018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輪次分佈

在融資輪次方面,中國區塊鏈企業近年來的融資輪次也在逐步後移,與國際趨勢趨同。但種子輪及天使輪的佔比仍然保持在60%以上,獲得D輪以上融資的企業屈指可數,生存難同樣是中國區塊鏈企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但隨著區塊鏈日益受到重視與關注,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國內區塊鏈的相關領域研究、標準化制定以及產業化發展,力促區塊鏈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截至2018年4月底,國內共有浙江、江蘇、貴州、福建、廣東、山東、江西、內蒙古、重慶等多個地區就區塊鏈發佈了指導意見,多個省份甚至將區塊鏈列入本省"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