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斗小三,赢了还是输了?

如懿斗小三,赢了还是输了?

昔日是,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今朝是,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1

据说《如懿传》的写作灵感,来源于《还珠格格》。

如懿斗小三,赢了还是输了?

仔细想来,倒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

从前有一对少年男女,他们彼此爱慕,铁了心要跟对方结合,自以为这份情,能够延绵一生一世。

然后,他们手牵手肩并肩地一路打怪升级,消除许多阻碍,共同走到了人生巅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猜疑和疏离,

功成名就的男人另有了解语花,对原配的用心用情都不如从前。夫妻关系开始一点点溃烂,乃至分崩离析。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把男女主角的名字换一换,背景细节任意移动随意组合,故事也可以照梗概继续讲下去。

唯一不同的是,《如懿传》中的原配主动退出争斗,用看似“作死”的方式将自己抽离开来,彻底放弃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以及附加值满满的婚姻。

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尾声,也只剩下愤怒和哀叹。

怒的是乾隆的多疑冷酷,叹的是爱情的渺如云烟。

原来权势富贵加持的帝后婚姻,和俗世男女也差不了多少。一样经不住时光考验,一样会在第三者的挑唆下心生嫌隙,渐行渐远。

于是人们都说,如懿输得很惨。

恩宠没了,皇后的宝座丢了,夺嫡的资本也丧失了。就连死了,也只能以贵妃身份下葬,和别人躺进同一个地宫,远离曾经的爱人。

和上一届宫斗冠军甄嬛相比,真是弱爆了好吗?

2

如懿的命运,曾经在某个节点步了甄嬛的后尘,起因和经过都很像。

都是被人暗算了孩子,女的悲痛欲绝要求彻查到底,男的却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希望女方能息事宁人,养好身体以备来日。

夫妻因此而疏远,矛盾停在那里,上不来也下不去,变成横亘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但后来,甄嬛选择了妥协。

她用蝴蝶设了局,把自己打扮得美丽动人,一举赢回圣宠,再一次笑傲深宫。

如懿却倔强无比,始终不肯低头妥协,反而在持续的冷战中,把皇帝丈夫越推越远。

当然,如懿是皇后,相对于靠恩宠而活甄嬛,更具备骄傲的资本和底气。

但说到底,是两人的个性大相径庭。

如懿要的是“愿得一人心”,甄嬛却在日复一日的争斗中领悟出“君心如流水”;前者坚守到底,而后者学会了审时度势。

为了在深宫生存,甄嬛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她懂得了谋求,学会了算计,也开始说皇帝爱听的话,做皇帝喜欢的事儿,曲意逢迎刻意讨好,把真实的自己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

在没当上太后的许多年里,甄嬛的一举一动都如踩着刀尖起舞。必须时刻防着明枪暗箭,精心设计着接下来的每一步路。

想必也是很辛苦的。

好不容打败所有对手屹立顶峰,可四下里望望,却只剩下高处的寂寞和空洞。

可这,分明不是甄嬛的本意。

毕竟故事开头时,她曾跪在菩萨面前虔诚祈祷:希望嫁与世间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

面的风光,未必就是真正的圆满。

有些大团圆结局是编剧使的障眼法,只要你细细琢磨,就能品出许多悲凉来。

3

一起追剧的朋友说:“如果我是如懿,就假意顺服乾隆,然后韬光养晦,把自己的儿子扶上皇位,再把令妃做成人彘!”

我哈哈一笑:“你说的那是甄嬛和吕雉,不是如懿。”

如懿的最可贵之处,其实正是坚守自我,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尽管那信念,不过是小女儿的所想所愿。

其实也不是斗不下去了,她的情商智商能力都在线,若真要拼个你死我活,卫嬿婉未必就是她的对手。

毕竟皇后的位置得来不易,她走过的每一步路,其实都在增长“宫斗”经验值,为漫长的深宫岁月做好准备。

可感情一步步恶化下去,到了最后只剩万念俱灰。

当如懿意识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无法修复夫妻感情时,她已无心恋战,只愿抽身而退。

无心恋战,是因为“战利品”变质了。

那个说着“有我在,你放心”的翩翩少年,已经变成了多疑、自私而狠辣的油腻中年人。

这样的男人,哪怕真的抢回来,恐怕也不复当初。两人同处一室,应该也只剩下彼此厌倦,相对无言。

所以如懿会在断发时淡淡吐出一句:“给去了的青樱和弘历。”

昔日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今朝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如懿斗小三,赢了还是输了?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无非就是不爱了,离婚吧,要及时止损啊。

4

如懿的故事,倒让人想起那些陪着丈夫白手起家的原配夫人。

我身边也有一个。

女主角是妈妈辈的人,现在已经过世了。

30多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她跟着丈夫从摆地摊做起,一点点地挣下家业。

两人相识于微时,结婚时一无所有。所以她也曾挺着孕妇四处送,为了省钱而步行十几公里,跟着丈夫吃尽苦头。

后来,他们有钱了,日子渐渐好起来。财大气粗的丈夫却厌倦她的人老珠黄,不由要往万花丛中去,竟也乱花迷人眼,开始不安分起来。

她气啊。

所以就监视盯梢、围追堵截,撕破脸地捉奸打小三,吵闹争执更是家常便饭。她自己也憔悴得不成样子,哪怕穿金戴银,也掩盖不住眉目间的愁怨之气。

有人劝她离婚,她咬牙切齿:“我怎么能便宜了那些狐狸精?”

于是继续斗智斗勇,在殚精竭虑中耗尽心力。

可野女人永远都打不完。

丈夫的欲望像春风一度,争斗便如离离原上草,一茬接着一茬,永远都割不完,也除不尽。

婚终究没离成,两人同床异梦地过了许多年,直到她四十几岁时,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

这是气出来的病,可悔之晚矣。她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反反复复念叨着的,都是后悔当初不肯放过自己。

其实男女之情是最不牢靠的。

开始时,谁都渴望一生一世。可情分尽了就是尽了,与其苦苦挣扎,倒不如洒脱放手。

那不是输了,而是看透彻了。

5

再说回如懿。

在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洋画师郎世宁曾提到西方的婚姻制度:

“我们那里,一个男人只可以娶一个妻子,并没有妾室。如果没有情了,男子可以离开已经不爱的妻子,女子也可以离开不爱的丈夫。”

众人都觉得郎世宁在满口胡诌,如懿却觉得自己被他说中了心事,“我怎么觉得这些胡诌,就是天下女儿的本心呢?”

她的心思,在开头便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铺垫,其实也是如懿的性格注脚。

后来发生许多事,情分一点一点地淡去,人也在一点一点地变,最终面目全非,

如懿剪断头发,其实就是在斩断情丝。她在用一种决绝而惨烈的方式,单方面宣布自己和对方恩断义绝。

在夫权叠加着皇权的爱新觉罗家,她没办法真正离婚,但却能遵循内心主动退出。

自始至终,都不违背初心,都认认真真地做自己。

剧中有个细节,说的是断发禁足的如懿在梦中见到姑母。姑母责备她,她却回答:“皇上和我,都不是心中的那个人了,放手了不是更好吗?”

如懿斗小三,赢了还是输了?

后位不重要、恩爱恩宠也不重要、权势富贵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安乐,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不委曲求全、不深陷执念,如懿才是真正通透的女人。

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无非是求仁得仁。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懿从来都没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