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楊冪離婚的消息便時有傳出。

直到今年冬至,正在吃餃子的人民群眾迎來了超級大瓜#劉愷威楊冪離婚#。

這一次可不再是什麼小道消息,而是大冪冪所在的嘉行傳媒發出的正式官宣。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雖然不再以夫妻關係共同生活,但兩人今後也將以親人的身份共同照顧扶養孩子,同時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祝福彼此的未來。”

看到這裡,我竟然有點兒羨慕小糯米。

因為,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在心裡祈禱我爸媽能離婚……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要不是為了孩子,

我早就和你離婚了!”

中午在小餐館吃飯的時候,老闆正拿著手機外放看劇,傳來一句臺詞:“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

我聽到這句臺詞,頓時感覺眼前帶著溫度的蛋炒飯成了記憶裡又冷又鹹的大米飯。

這句話,我小時候經常能聽到。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父母的感情就出現了問題。他們爭吵,他們冷戰,但是他們最愛說得還是這句話:

“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

雖然時至今日,我的父母仍未離婚。

但我的腦海裡不斷回憶起曾經的畫面:父母在一旁爭吵,我則恨不得把頭埋進飯碗裡。小心翼翼地哭泣,生怕自己的眼淚引起他們的不滿,眼淚掉在米飯裡,又冷又鹹的味道真的一點兒不好吃。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原來我的存在,

不是父母相愛的結果”

明明保住了婚姻,留住了愛人,為什麼“堅持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家庭裡,孩子還是不快樂?

因為一旦父母中的某一方說出“我是為了孩子才不跟你離婚”的時候,孩子便會接收這樣的信號:

父母無法擺脫不幸的生活,全是因為我的拖累,我是一個負擔。

我們都有過因為不小心傷害別人而感到內疚的體驗。

作為一個有良知、負責任的人,當我們傷害了他人,我們就會產生一種不舒服和自責的感覺。

如果我們傷害的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種不舒服和自責會更加強烈,甚至會產生內疚感和罪惡感。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善良的孩子面對父母不幸卻殘存的婚姻時,心情是一樣的。

其實,真正傷害孩子的不是離婚,反而是“因為自己,父母不能離婚”這一說辭背後隱含的邏輯——

貌合神離的婚姻,支離破碎的生活,都是因為孩子的原因。

說著“要不是為了你”的父母,其實潛意識裡不過是在推卸責任,把婚姻的不幸歸咎於孩子的存在。

而當一個孩子認為自己的存在不再是父母相愛的結果,而是家庭不幸的原因時,內疚感和罪惡感將會一點點將他吞噬。

身負罪惡,心懷內疚的孩子,又該以何種姿態救贖這份“欲加之罪”呢?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討好者”的姿態

讓孩子失去了快樂

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中,女白領尹真兒在家裡是乖巧懂事的大女兒,工作上是勤勤懇懇的好同事,愛情裡更是百依百順的解語花。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面對強勢的母親,尹真兒順從聽話;

面對職場性騷擾,尹真兒默默忍受;

面對傲慢無禮的男友,尹真兒小心翼翼。

然而,“討好者”的姿態讓她失去了快樂,也失去了自我。

“天才作家”蔣方舟也曾在《奇葩大會》上自曝自己屬於討好型人格:永遠謙卑、故作討喜,在人際交往中一味忍讓。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愧疚才是最大的負能量。

一想到父母因為自己而不能離婚,愧疚感就不斷驅使孩子小心翼翼地“討好”父母。

這也意味著父母不再是親密的家人,而是利用孩子內疚感的“情感勒索者“;家庭也不再是孩子安全的依靠,而是如履薄冰的表演場。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在《情感勒索》中有這樣一段話:

當一段關係不再安全,我們會變得對情感勒索者處處提防,甚至會越來越無法與他們坦然相處。

我們不再相信他們還會關心我們的感受,替我們著想。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就喪失了親密。

“懂事”的孩子在討好父母的旅程裡,放棄快樂的權利,也終將失去真實的自己。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家的“殼”

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寫道: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不快樂,孩子是沒法快樂的;父母如果活在不幸裡,孩子也沒法幸福。

如果家庭的核心情感早已分崩離析,名義上的維持“家庭完整”是毫無意義的。

何況,孩子本身對於家庭的覺察能力就很敏感。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電影《快把我哥帶走》中,當父母的感情出問題的時候,無論是看似無厘頭實則暖心的哥哥時分還是思想單純的妹妹時秒,其實都第一時間察覺到了家庭氣氛的冷卻。

時秒甚至傷害自己,往自己身上潑涼水,希望感冒的自己能夠得到媽媽的照料。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伯特·海靈格說:“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

。”

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會主動做出一些自我傷害的事情以拯救父母的關係。

一開始,這種“自我犧牲”的方式能夠明顯轉移父母的注意力,從而暫時忽略父母自身的矛盾。

但是,反覆“狼來了”後,孩子的臂膀再也難以挽回破裂的家庭。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傷害孩子的從來不是家庭的破裂

而是愛的崩潰

美國經典愛情電影《怦然心動》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女主角的父母吵架過後對她說:“我們一定會解決好,這絕對不是你的錯。”

在當天晚上,這對父母輪流去女孩的房間向她道歉,告訴她父母依舊相愛,並會永遠愛她。

這些行為讓孩子無比安心。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傷害孩子的從來都不是家庭的破裂,而是愛的崩潰。

家裡有幾個人並不是關鍵,單親與雙親在養育孩子方面不過是用筷子吃麵條還是用叉子吃麵條的區別。

尊重、自由、支持和愛才是家庭的核心紐帶,無論生活如何動盪,這幾點請不要隨之而改變。


劉愷威楊冪官宣離婚:這句話,比離婚更傷害孩子!


完整的父母之愛,比名義上完整的家庭對孩子而言更加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