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1978年,我还只有16岁,正在读中学。当时,学校里背诵毛主席的《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两句是:“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不曾想,转眼40年过去了,中国真的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变化,缘于1978年由邓小平推动的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其时,邓公纠正了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并领导中国开始新的长征,而其指导思想却正是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

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指导、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深入推进思想解放运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澳门回归,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首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既保持了指导思想的连续性,又走出了新境界。1989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时说:“我们已经对建国以来历史事件的是非,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也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自1978年推动改革开放后,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邓小平先后于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以及在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过程中都反复地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既充分地肯定了其作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指出了其晚年所犯的错误,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其力主全面、准确地认识、理解毛泽东思想。他将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他说,毛主席当年给延安的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恢复了被歪曲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4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邓公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所具有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其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积极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89年9月,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苏东动荡,中国发展遇到重大困难的危急时刻,邓小平坚定地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伟人,邓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既是朴素的,又是深刻的。称其为朴素的,是他充分认识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是富裕的、同时又是公平的社会。所以,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称其为深刻的,是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所以,当苏东剧变时,他明确指出,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中国要稳住阵脚。中国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进入一个新境界。他说:我相信,世界上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起来。

为此,他十分明确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创造出一个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而且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才能对资本主义形成比较优势。为此,他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改革与开放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本。为此,他始终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推动改革的根本保障,强调要在党的领导下,在安定团结的大背景下,有秩序地建设社会主义,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方向正确。

40年的实践证明,邓公有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观点,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再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我们更多地提及他1992年南方讲话时的重要论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但其实早在1979年,邓公就表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他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我查到的他最早有关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自1978年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西方人才,在学习西方管理经验,在思考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在思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方面,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其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经验都作为一种方法来看待,这就使我们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西方的技术、管理制度与经验作为一种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当然也可以拿来用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正是由于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他没有将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但当1992年南方讲话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有关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放在我眼前时,我是那样的震憾。南方讲话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于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后中国经济告别了一个相对徘徊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增长阶段。

四十载天翻地覆思邓公

最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妥善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谈起香港、澳门回归,自然就想起了1982年9月邓小平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那次著名谈话。在面对一个刚打赢马岛战争,又对香港抱着不切实际幻想的撒切尔,邓小平一上来就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然后,邓小平先生谈了包括“一国两制”等有关香港回归后我们拟采取的相关政策,并明确地告诉英国人,我们也不怕香港出现小的波动。那次谈话后,中英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就香港回归达成了协议。1984年12月,邓小平再次见到撒切尔夫人时说,“一国两制”的构想,要归功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然后,邓小平又对撒切尔夫人解释了为什么在回归后香港可以保持五十年不变的问题。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多篇文章是解释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谈话的,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时战略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外,邓公还结合香港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与相关人士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代表进一步地解释了涉及香港的变与不变、中央政府的干预、香港乱中央怎么办等问题。这些谈话较大多数被后来的发展所证实是颇有针对性的,如英国后来实行的相关政策,实际上给我们收回香港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总之,邓公的这些谈话,立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客观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为我们制定有关香港回归后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40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告慰邓公,他确定的“三步走”的前两步目标已经提前完成,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我们更可以告慰毛主席,“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肯定不是共产主义的生活标准,他所说的“天翻地覆”也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历史的逻辑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确定的各项目标,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