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截圖”事件,公眾的憂慮看得見

京東“截圖”事件,公眾的憂慮看得見

16日,有網友在新浪微博中稱,京東金融APP會獲取用戶的敏感圖片並上傳。隨著事件的發酵,京東金融兩度發佈聲明進行澄清,否認上傳用戶敏感圖。在網友發佈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當京東金融App在後臺運行時,網友打開銀行App界面進行截圖後,隨後在京東金融App的文件目錄下,就找到了這張界面圖片。(2月18日中國新聞網)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起因一條微博引發的輿論事件。它不僅再次證明的自媒體的強大力量,更又一次驗證了人們對於隱私安全的高度關切。

顯而易見,如今人們在深度觸網的情況下,用網的時間越多,各種個人信息、習慣和軌跡在網絡鏈條和不同場景中被傳輸、儲存和交換的機會也就越多。從客觀上說,這樣一來發生洩露和被他人蒐集的機率也就越大。這恐怕也是人們對網絡洩密事件極度敏感,甚至缺乏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京東“截圖”事件,公眾的憂慮看得見

前幾年倍受詬病的電信網絡詐騙問題,其根源還是在於信息洩露,否則騙子們如何對你實施精準詐騙?還有去年以來持續曝光的手機APP軟件越權蒐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與深深憂慮。

可不是,在當前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人手一部乃至多部,各種各樣的手機APP更是裝滿了手機,如果在使用這些APP的時候,甚至連打開都沒有打開,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自動蒐集和上傳,這該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都說互聯網是個透明的世界,但是隱私安全必須有紅線,這是用戶心中不可觸碰的私密領域,也是信息、經濟安全的最後底線。這道防線必須牢牢守住,也不容任何形式的侵犯。在這次的京東截圖事件中,網友明明打開的是手機銀行的APP,截圖卻跑到了京東金融APP之下,這是幾個意思?若非有意蒐集,又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情?難道是圖片自己長腿投靠京東金融APP的?這怎能不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京東“截圖”事件,公眾的憂慮看得見

現在,儘管京東已多次明確表態圖片只是保存在用戶自己的手機中,他們不會進行收集,並承諾將邀請權威第三方進行技術檢測,可是無論如何仍難逃瓜田李下之嫌,畢竟用戶的截圖就是出現在了你京東金融app的文件目錄之下,堪稱“鐵證如山”。

不管這件事下面走向如何,最終孰是孰非,也不論這件事究竟是“無心之過”還是處心積慮,這次事件都再次向人們敲響了手機APP信息安全的警鐘。一方面,對於屢屢發生的APP信息安全爭議,不能老是爭執不休或任由APP官方自證清白,相關部門應抓緊制定APP信息安全準則,明確行為邊界,給APP蒐集使用用戶信息定規矩、劃紅線並明確相應裁判規則,有效定爭止紛。

另一方面,各APP開發者和使用者也要對用戶隱私心懷敬畏,不能為了一己之私,無節操的蒐集用戶信息,儘管也許只是自用而不會外洩,那也不行。對於輿論的質疑和相關部門的約談及整改要求,也要虛心接受、誠懇改正,不能總是“反覆道歉,打死不改”,失信於用戶和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