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咋過正月十五?狂歡夜街頭尋“偶遇”還是比我們會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元宵節所有的人都走上街頭賞燈看花,也就給了走過古代文人發揮和聯想的空間,我們不妨看看他們都有什麼樣的“情境”:

古代文人咋過正月十五?狂歡夜街頭尋“偶遇”還是比我們會玩!

唐伯虎說:有花燈有月亮的日子,晚上外面很亮,滿大街都是遊玩的村姑,人聲鼎沸歌聲不斷。有燈有花有美女,這樣的時光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了的!

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古代文人咋過正月十五?狂歡夜街頭尋“偶遇”還是比我們會玩!

元好問說:元宵節晚上到處都能碰到穿著好衣服、打扮很漂亮的女人們。大街上都是看花燈放煙火的孩子們。雖然我穿的衣服不好,但是不影響我在人群中看著美女開心的笑,自娛自樂也好啊!

《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古代文人咋過正月十五?狂歡夜街頭尋“偶遇”還是比我們會玩!

辛棄疾說:大風把煙花吹的到處都是,滿街都是出來看花燈的好車,月亮西轉,街上還有舞龍的。女孩子們穿著好看的衣服從身邊走過,時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剛才看到一個美女,找了半天,去哪裡了?一回頭,看到美女在燈火最亮的地方呢!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代文人咋過正月十五?狂歡夜街頭尋“偶遇”還是比我們會玩!

美好的詩詞就是古代文人心頭想,並及時用優美精煉的語言記錄下來的真情實感。準備好了嗎?明天讓我們一起上街賞燈看花,尋找“偶遇”!(紅塵禪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