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小冰出了詩集,從詩歌角度來看這是一首好詩嗎

微软小冰出了诗集,从诗歌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好诗吗

微軟的人工智能——小冰出版了詩集啦,讓我們來“鑑賞”一下,看看水平如何,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的?

小冰作詩水平鑑定

微軟的人工智能——小冰居然出了一本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呢?據說為了給她的作品申請書號,甚至驚動了出版總署的高層。

微软小冰出了诗集,从诗歌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好诗吗

微軟小冰是怎樣學會作詩的?她是通過對1920年後519位現代詩人的上千首詩經過10000次的迭代學習達成的。據介紹,小冰每學習一次的時間大約是0.6分鐘,10,000次需要100個小時。她至今創作了70928首詩,從中精心挑選了139首,結集出版。

讓我們從詩集中選一首來“鑑賞”一下:

《雨過海風一陣陣》

雨過海風一陣陣

撒向天空的小鳥

光明冷靜的夜

太陽光明

現在的天空中去

冷靜的心頭

野蠻的北風起

當我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這是一首一看就讓人犯暈的詩……寫得散亂,讓人不知所謂。

邏輯有問題。“光明冷靜的夜/太陽光明”這一段,夜裡怎會有太陽?這種寫法在詩歌中不一定是錯誤,也許是一種修辭,有著特別的意味?若是比喻,喻體如詩中所寫,那本體該是什麼?但綜合上下文來看,仍不知小冰到底想表達什麼。

也許是小冰寫得“高深莫測”,讓人不好理解?下面從另一角度,用最基本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雨過海風一陣陣》這一首詩,當中明顯有幾個詞是重複的。“天空”、“光明”和“冷靜”這三個詞,均分別重複了兩次。要知道,漢語的特色就是詞彙比世界上其它語種都豐富,同義詞、近義詞非常多。寫詩時,同樣的意思,可以用多種方式去表達,老是用一個字眼,會讓人覺得色彩單調,這也是寫作的一種基本功。當然,也不是禁止重複,就看有沒有必要。

通觀全詩,發現“天空”這個詞因為是名詞,可以重複描述;而“光明”和“冷靜”這兩個詞,作為形容詞有著不少同義詞、近義詞,均沒有一定要重複使用的必要性。“光明”可以用“明亮”、“光輝”和“光耀”等等替代,“冷靜”可以用“清靜”、“清冷”、“孤寂”等等替代。這是明顯可以改進的。說起來,這也要看“詩人”自己的意思,也許微軟的小冰就是要故意重複某一個形容詞以強調某一種情緒呢?

順便說一下,“光明”這個詞,在詩集中出現的頻率特別高。這是有原因的,根源在於微軟小冰所選取學習的那一個時代的詩,是一個講理想講追求的時代的產物,“光明”一詞被用來象徵理想追求。如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也許微軟小冰老是用“光明”這個詞並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機械地調用素材庫,素材中“光明”這個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於是小冰打亂素材重新排列組合之後出來的新詩裡面“光明”這個詞的詞頻也特別高。

“形散神不散”的“形”和“神”是什麼

現代詩跟散文差不多,也是講究“形散神不散”的。現代詩跟古詩詞相比較,沒有格律,形式不拘一格。而一般來說,總有一箇中心思想。

特別地,曾經流行過的“朦朧詩”,很多並沒有一個清晰的中心思想,而是擺脫了現實的約束而去追求一種詩意。在那一個時代,有一種特別的格調。但是那種“朦朧詩”隨著詩歌的沒落,已歸於沉寂。

能經歷時間的洗禮,至今仍廣為傳播的,更多的是中心思想明確的現實主義的詩。

“朦朧詩”如同抽象派的畫作,很多人根本欣賞不了,都不知寫的什麼;而現實主義的詩,跟現實接軌,更易為大眾欣賞。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看上去微軟小冰走的正是“朦朧詩”一派的路線,而且比人寫的“朦朧詩”更“朦朧”更不好懂。要提到評價微軟小冰寫的詩到底寫得好不好,恐怕只是笑談吧,不知道若讓微軟小冰給自己寫的詩打分,這70928首詩的分數又分別是多少?

如果微軟小冰自己都沒有審美的能力,沒有一個實際的評分系統,要靠真人去挑選139首形成詩集,那麼,她出詩集的意義又有多大?現在出版的“朦朧詩”,想來也正是因為“朦朧詩”最容易“忽悠”人,就欺負大家不懂得欣賞“朦朧詩”。

微軟為小冰出版這一本詩集,不就是為了表示一下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嗎?我覺得,若走能為大眾欣賞的現實主義詩歌路線,大家才好評價微軟小冰的寫作水準如何。這才具有明確的現實意義。

既然出詩集,就是一種“公共寫作”,而不是僅僅為了自戀,為了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還是要求微軟小冰寫詩,得有一箇中心思想,你寫這一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得讓人明白;別將素材庫裡的詞句重新排列組合一下,就算是作出一首新詩了,然後自己都看不懂。這麼說,請問:小冰,你懂你自己寫的詩嗎?

像《雨過海風一陣陣》這本詩集的詩,我另外找一個小學生,東抄一句西抄一句,然後大家來比較一下,到底誰寫得好?哪一首詩是微軟小冰作出來的,哪一首詩又是小學生抄出來的,該怎樣分辨?反正大家都是拼湊,應該差不多的吧?能體現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嗎?

人工智能寫作如何發力

“形散神不散”的“形”和“神”,以理科的話來說,就是“顯性”和“隱性”。“形”要做到比較容易,而“神”要做到很難。

比如說新聞寫作,這是人工智能目前最容易發力也有著實際意義的領域。新聞的形式可以比較固定,特別是財經消息、體育比賽訊息之類,可以沿用千篇一律的格式,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去寫,更省力氣更省時間。現在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等等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自動化新聞寫作AI。

但新聞要寫得好,還得能“傳神”,更傳神地傳遞信息,這是衡量新聞寫作水平的關鍵。機械地整理線索和素材,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做到,但要跟真人比較,還得在“傳神”下工夫。

其中的一個方面,為現在做公眾號、自媒體的人所知的,比如說是能向大眾傳播文稿當中隱含的有金錢價值的營銷信息。這裡得提到一個人,就是營銷類公眾號“李叫獸”的作者李靖,對文案的寫作頗有心得,他後來被百度招了成為了副總裁。一直隱隱覺得李彥宏似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百度現在佈局的重點是人工智能,也許李彥宏會讓“李叫獸”來調教人工智能寫作新聞?當然,營銷只是做媒體新聞特別是指“商業新聞”的其中一個方面,這裡只是舉例說明,“傳神”的價值所在。

寫作,需要傳遞信息,沒有一箇中心思想,又如何衡量價值?寫寫半通不通的“朦朧詩”,難以衡量寫作水準的東西,意義何在?開發人工智能寫作,就是為了創造一點玩物?

若要寫詩,就先得寫好現實主義的詩。現實主義的詩都寫不好,就去寫“朦朧詩”,就等於一個小孩子,還未學會走路,便想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了。

現實主義的詩,大家都好理解,都好接受。比如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大家都懂得欣賞,明白中心思想、價值所在。可以通過對大量文字內容深度學習,加以變化,比如說變換成:“碼字日當午,汗滴進詩書。誰知此文章,字字皆辛苦。”這樣,最起碼調戲微軟小冰跟小冰聊天時,小冰又多了一項調侃的才藝。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