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三重角色,十一載堅守,練就鋒芒“左健”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近日,我校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團委書記左健在2018年“天津向上向善好青年”評選活動中,獲得“天津誠實守信好青年”榮譽稱號。他紮根團學工作一線,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他是心繫學生的輔導員,學生眼中的青春引路人;他是千里援疆的團幹部,青年眼中的創新實幹者;他是致力脫貧攻堅的幫扶幹部,村民心中的熱心人。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情繫學子,於平凡處展非凡

2015年11月14日凌晨,在法國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後不到二十分鐘,左健收到赴海外交流學生負責人的微信:“我們在法的同學都很安全,大家將盡量減少外出,保護好自己,謝謝老師關心。”海外學生骨幹面臨突發情況落實指令之迅速,應對之鎮定,無不反映出平日裡左健對海外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注和細心的教導。

於左健而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場永無止境,臻於至善的探索。為築造海外學生的精神家園,他以海外學生骨幹管理為平臺,結合“兩學一做”教育學習,開展海外學生“兩詞一句”外語翻譯特色專題活動,切實踐行“中外求索,德業競進”的校訓,號召學生用所學外語翻譯紅色經典,恰如春雨潤物,於無聲處提升學生黨性修養,加強學生自我教育。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左健(後排右一)為新生進行團體輔導

正如左健所言,“在天外的數年,我這把寶劍儼然已被磨礪得深沉內斂,堅韌有力”,可唯有當你走近,細看那鋒芒利刃之下的滄桑與堅韌,方能理解這寥寥幾句的真意。

終生不變的手機號,秒回的微信,電話那頭始終如一的親切嗓音,24小時全天候在線的QQ,深夜書桌前雖睏倦但仍不願熄滅的燈盞,這所有的一切,無不是他對學生成長的守護與承諾。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帶隊學生軍訓

“有困難,找左健”,短短六字,儼然已成為學生心目中關於左健最生動的印象:學生前往市傳染病醫院進行肝病複查他全程跟隨,學生意外受傷乘救護車前往骨科醫院他悉心陪同,寒暑假幫忙給外地學生開具出國就業證明幷包郵寄……他永遠是讓家長安心的依靠,是在外求學數千學子心中的港灣,是在無助時想起心頭一暖的有求必應。

“讓自己的存在成為學生最大的幸福”,左健用實際行動對這句話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十一載青春,三千八百個日月,2200餘名學生,厚重細密的工作手冊;六年學生軍訓,1000餘桶清涼的綠豆湯,3600餘名學生的安全往返,10000餘名師生的飲食住宿……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參加天津市團代會

左健常說,“這十一年間有汗有淚,但更多的是職責、守護與承諾”,於時光年輪中默默付出的他,從不忘卻初心,而是始終銘記出發的方向,始終深懷熱愛與信仰。工作中,他先後獲得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輔導員、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天津市教育系統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天津市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稱號,而這一切都是對他勤懇工作的見證。

千里援疆,心向邊陲寄情深

猶記得那是2011年2月,春寒料峭,安頓好懷有身孕的妻子,辭別父母,左健毅然決然踏上了離家四千餘公里的行程,縱使心頭有千頭萬緒不捨眷戀,也無法使他心頭援疆的赤誠消減半分。就這樣,他加入了天津市援疆高校團幹部掛職團的行列,奔赴新疆開展工作。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開展下鄉服務青年活動

初到于田,左健就面臨著沙塵暴、高海拔的雙重威脅,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于田人民愛吃土,白天吃不夠,晚上接著補。”一面是肆虐的風沙無休止襲來,一面是隨高海拔而至的水土不服。南疆的白晝在風沙之下也黯然了幾分,但左健心中的信念卻未曾因此消減半分,他先後組織開展了鄉鎮街道基層團組織格局創新、兩新團建、“走進青年”形勢政策宣講、“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等系列活動,大力開展青少年民族團結和反分裂教育活動,組織團員青年和少先隊員參加各種愛國教育活動,並在下半年協助縣團委舉行了少先隊于田縣第二次代表大會,各項工作得到了當地團員青年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左健在回顧這段援疆的時光時說道:“在西北戈壁上薰陶和錘鍊出的工作作風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歷經磨練後的快樂只屬於可以耐受心靈寂寞的強者,“沒有經歷的人生恰如船過水無痕”,是經歷豐富了生命。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開展“走進青年”形勢政策宣講活動

隨著與當地人民接觸的加深,左健切實體會到了于田縣的艱苦與困難,而於田對於他,也早已不僅僅是當時初見那刻的黃土肆虐、風沙漫天。于田的一沙,一風,雲層後羸弱的日光,當地人民純粹而澄澈的笑顏無不讓他熱愛與感動,他決心藉助傳媒的力量,為于田爭取更多的幫助。他在新浪網上開設了“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團委”博客,並積極聯繫天津團市委,在他的不懈堅持下,于田縣獲得了價值30萬元的衣服、59臺電腦、10萬元文體活動器材和5所紅領巾天津書屋(每所價值5萬元)。

似短又長的一年,左健數次頂著風沙深入到基層鄉村學校調研,走訪單位130餘個,訪談青年300餘名,捨棄休息時間用來工作已成為他的習慣。在對調查問卷仔細分析後,他認真撰寫調研報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基層需求調研報告》、《于田縣教育情況調查》、《于田縣基層團員青年調研》,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好評,為基層團組織工作提供了借鑑材料。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發放宣講材料

除此之外,左健還利用“農村科技播火”、“三下鄉”、“走進青年”形勢政策宣講等活動開展農村青年科技培訓,帶動農村青年發展農業生產,科技致富,累計服務青年達4000餘人次。

在左健的心中,始終保有對於田的深愛與眷戀,也正因如此,2011年底,他被評為“2011年度高校共青團赴新疆縣級團委掛職優秀團幹部”。儘管現在暫時離開了那片飽含無數深情的土地,但于田曾給予左健的磨礪與感動從未遠去,反而是成為熔鑄在心底,湧動在血液中的信仰,伴他一路不忘初心,繼續砥礪前行。

紮根農村,脫貧攻堅勇爭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就要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脫貧攻堅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2018年7月,聽從組織安排,左健前腳剛結束學生軍訓的繁重任務,後腳便奔赴薊州區侯家營鎮紮根農村開展幫扶工作。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參加幫扶工作培訓班

儘管農村工作經驗匱乏,但作為駐村幹部,他始終懷揣著一顆為民服務甘於奉獻的心,白天他認真走訪農戶、村幹部、致富帶頭人,晚上則加班加點整理學習幫扶文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個月的走訪調研,他不僅精準掌握了產業發展、脫貧致富的一手資料,更積累了不少鄉村建設經驗,進一步深入瞭解了侯家營鎮的相關狀況。

高強度的工作下,掩不住的是他疲憊的神色,更掩不住他對侯家營鎮脫貧的關切,村莊的一切都傾注了他最深的惦念。瞭解到侯家營鎮道路狹窄,崎嶇不平,每逢下雨更是汙水橫流,泥濘不堪,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左健所在的工作組便主動落實上級有關部門政策,在組長帶領下積極申報項目,並獲得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成方連片項目的資金支持。截止2018年10月中旬,兩個村道路硬化近8萬平方米,切實提升了兩村基礎建設水平。村裡以往泥濘不堪的鄉間小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這些水泥路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溫暖了村民的心,更開闊了村民的致富路,為幫扶村下一步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前進動力。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薊州區綠色農產品進校園

習總書記說:“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是扶貧攻堅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依託天外校友資源,契合國家扶貧政策,幫扶組啟動了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捐助侯家營鎮夢想教室項目。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反覆溝通和落實,薊州區侯家營鎮中心小學、初級中學兩所學校申報的夢想主題教室項目成功通過,資助金額達40萬元,大大激發了人們脫貧致富的內驅力。

专访|三重角色,十一载坚守,练就锋芒“左健”

慰問薊州區侯家營鎮困難群眾

在文化幫扶方面,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抓好價值引領,幫扶組還特意聯合學校的學生社團和校友創辦的企業,舉辦“弘揚國粹,翼翬送福”活動,書寫、創作春聯、福字和轉軸,並送到村裡貧困戶家中,給他們送溫暖、送愛心、送祝福。活動不僅回饋了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更如點點星火,照亮了村民的笑顏,讓困難家庭在祥和的氛圍中迎接己亥新年。

來源 | 宣傳部 校團委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作者 | 張陸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