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坐落於倫敦中心泰晤士河畔,建築高貴典雅。該館除豐富的藝術收藏和檔案珍本外,還連續34年舉辦了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獎項“透納獎”。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最早開放於1897年,最初名為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由向國家捐贈大量藝術藏品的造糖工業家亨利·泰特(Henry Tate,1819—1899)爵士創立,歸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管理。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亨利·泰特(Henry Tate,1819—1899)爵士

隨著藏品的不斷擴充,1955年,泰特美術館從中獨立。之後泰特的影響力日益增大,逐漸成為一個類似於“古根海姆”的大型藝術基金與品牌,旗下也發展了好幾家不同收藏側重的美術館。

資歷最深的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更名為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另外三名後來的家族成員分別是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泰特利物浦美術館(Tate Liverpool)和泰特聖艾夫斯畫廊(Tate St Ives)。

創始人亨利·泰特爵士除了貢獻藏品,19世紀下半葉他還為美術館在泰晤士河畔米爾班克的場館建造捐贈了8萬元英鎊。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圖片來源自網絡)

然談及泰特不列顛的發展史,另一位傳奇藝術品商人約瑟夫·亨利·杜維恩(Henry J. Duveen,1854—1919)也決不能被遺忘。杜維恩家族為美術館增添了7間意義重大的展廳,威廉·透納的作品就被收藏其中。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建築內部

經歷了7次主要擴建工程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擁有全英格蘭最早的、專為雕塑作品而設計的展示空間——杜維恩畫廊(Duveen Galleries)。1987年開放的、由英國建築師詹姆士· 史特靈(James Stirling,1926—1992)設計的克羅爾畫廊(Clore Gallery),則獲得了次年的英國皇家建築學院獎。

一百多年來,在十位館長的領導和探索下,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擁有了約7萬件藝術品,收藏定位專注於1500年至今的大不列顛藝術。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

如果你熱愛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的畫作,那你就沒有任何理由錯過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透納的大部分遺贈都收藏在這裡,包括油畫、水彩、素描及筆記。他是英國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浪漫派畫家,以獨樹一幟的色彩表現和狂風暴雨的繪畫題材而聞名。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英〕威廉·透納 《藍色裡吉山》 紙本水彩 1842年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藏

天才常遇的“瑜亮之爭”為透納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少壓力。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1776—1837)一直是透納的頭號競爭對手。

康斯太勃爾常被人拿來與透納作比較,不僅因為他們都擅長風景畫,兩人的人生履歷也有相似之處。透納出生於倫敦中產下游家庭,康斯太勃爾出生在英國鄉村磨坊主家庭,並且只比透納大一歲。兩人都曾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性格喜靜,不好社交。

另外,無論是對光線的把握、色彩的運用還是對風景的理念,兩人都對印象派有一定的影響。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1776—1837)

按照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藏品時間線,透納與康斯太勃爾等人之後則是拉斐爾前派藝術家的舞臺了。

拉斐爾前派是1848年開始在英國興起的以傳統寫實風格為主的藝術運動,對後來歐洲的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維也納分離派產生了直接影響。其追隨者反對矯飾主義,認為真正的藝術存在於拉斐爾時代之前。

米萊斯的《奧菲利亞》(1851—1852)、沃特豪斯的《夏洛特小姐》(1888)這兩幅大家提起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就會想到的作品,都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創始人亨利·泰特爵士的個人收藏。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英〕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 《奧菲利亞》布面油畫 76.2cm×111.8cm 1851年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藏

畫面故事延伸:

奧菲利亞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裡復仇王子哈姆雷特的戀人,畫家米萊斯描繪了這部劇作的第七場第四幕:奧菲利亞在父親被哈姆雷特殺死後心碎沉入水底死亡前的場景。

拉斐爾前派幾乎所有對藝術的追尋和信念都能從《奧菲利亞》中尋到端倪。例如:畫面中的每一叢植物與配飾都帶有象徵意義,項鍊上的紫羅蘭象徵“年輕人的忠誠與貞潔”,三色堇是“徒勞的愛情”,而罌粟代表著“死亡”。

在水面上“向死而生”的除了奧菲利亞,還有夏洛特小姐。象徵手法在這一畫中同樣無處不在,如船頭三隻燃滅的蠟燭象徵著夏洛特小姐即將消逝的生命。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英〕沃特豪斯 《夏洛特小姐》 布面油畫 153cm×200cm 1888年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藏

畫面故事延伸:

沃特豪斯畫筆下的夏洛特出自英國亞瑟王的傳奇故事,場景敘事的基礎是詩人丁尼生(Tennyson Baron,1809—1892)根據神話創作的詩歌《夏洛特小姐》。

除了架上繪畫,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也有許多雕塑收藏,比如大量的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雕塑,從小型泥塑到大尺寸的雕塑作品共六百餘件,作品及檔案資料之全僅次於利茲市的亨利·摩爾研究中心。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亨利·摩爾 1975年(Henry Moore,1898—1986)

亨利·摩爾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以充滿空間感的巨型銅鑄及大理石雕塑聞名,他創作於1957年的銅鑄版作品《王與後》就展示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一條側廊的盡頭。作品的最初版(1952—1953)被摩爾指定置於蘇格蘭的曠野中。

作為世界上首位直接表示出對露天展示環境偏好的雕塑家,亨利·摩爾認為自己的作品只有被風景環繞時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示。因此,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裡,原始主義的“王與後”端坐在昏暗的拱廊下,視線永遠望向北方的曠野高地。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英〕亨利·摩爾 《王與後》 青銅雕塑 高165cm 1952—1953年

除此之外,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其他常設展品則按照年代劃分區域。展廳內部的裝潢風格也隨著不同年代藝術風格的變化而改變。

對學者而言,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檔案庫可能比藝術品更有吸引力。其資料涵蓋從書信、日記、賬目記錄、草稿、照片、歷史展覽圖錄到口述史音頻等內容。訪客只需郵件預約,便可免費進入閱覽室。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與威廉·透納

2016年透納獎提名者安西婭·漢密爾頓的作品

此外,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舉辦的一年一度,以威廉透納命名的“透納獎”,也備受英國藝術界的矚目。該年度被提名的四位藝術家會在這裡展出作品,最終勝出者將得到豐厚的獎金與至高的話題度。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突出特點就在於靜謐典雅的參觀氛圍。它與泰晤士河畔的主要景點處於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交通相對便利卻不容易有“過路客”誤入。

比起國家美術館和大英博物館的熙熙攘攘,這裡能讓你閒庭信步,不會有攢動的人影遮擋視線。中央大廳空靈開闊,伴著若有若無的樂章,運氣好還能遇上舞蹈學院的學生表演。結束遊覽出門即面向泰晤士河,觀展體驗堪稱美妙。

內容選自《油畫》2018年第4期

《泰晤河畔的上層藝術藏品室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