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90後,即將奔三的年紀,卻是活得最累的一代,做出巨大犧牲的一代。

前段時間,某機構發佈了“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中顯示: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則驟減到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前幾天和今年剛剛走入職場的同事聊天,發現這才畢業幾個月,他就已經換了一家新的公司。

他說起這事的時候滿臉無所謂,只是說:之前那份工作收入低,老闆又傻逼、我覺得趁著自己年輕多嘗試,萬一就成功了呢!

在他看來,在不滿意的現狀和理想中的未來之間,跳槽就是連接兩者的最短路徑。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90後和95後之間的差異

而我身邊那批即將奔三的90後,卻是截然相反的狀態。認識一批90後95後,雖說都被統稱為90後,卻有截然相反的表現:

95後:

每天上班離不開各種時尚飲品,研究哪家新開的奶茶店好喝是日常樂趣;下班後是熬夜追劇刷抖音;覺得換工作就是看心情,被罵一句第二天立馬就甩辭職信給你。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90後:

早早就在公司備好了枸杞茶葉,看到冷飲就搖頭;看看養生、投資感嘆一下生活,然後洗洗睡了;對於工作的不順心,內心罵爹罵娘,表面上卻永遠是笑嘻嘻,因為知道自己已經不是隨便換工作的年紀。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是什麼造成了90後和95後之間的差異?

答案無非就是越來越殘酷的現實。你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殊不知物價越來越高,人民幣越來越貶值,買房買不起,租房也被炒高價格。

但當你觸碰到現實,你還能夠繼續任性嗎?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成年人世界的心酸,隱藏在體檢報告單裡

如果說工作撕開了成人世界的殘酷序幕,那麼健康問題,毫無疑問是伴隨著高強度工作而來的致命一擊。

那作為收入本來就不高的我們,生病就相當於世界末日了嗎?

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

時間就是生命,節省時間就是延長生命!

在凌晨三點轉發遙遠城市有人猝死的新聞,再給自己定了五個六點起床鬧鐘。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但越來越高壓的競爭環境,越來越長的工作時間,恰恰對應著越來越不健康的身體:一邊是人人都有可能遭遇的患病高風險,另一邊是無力面對的高昂治療費用。

成年人默不作聲的崩潰,都藏在一張張讓人窒息的賬單裡。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想要活得輕鬆點,做到這一點很關鍵

你知道嗎,儘管我們大部分人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卻依然逃不過“越努力,越貧窮”的魔咒。

我們自以為跟錢打了幾十年交道,沒想到對它的理解卻依然是小學生水平,哪怕賺到了錢,也留不住。

Learning is an ornament in prosperity, a refuge in adversity, and a provision in old age.

學問在得意時是裝飾品,失意時是庇護所,年老時是供應品。

而我的朋友小米,卻在這上面展示了驚人的天賦。

因為和她關係比較親近,我知道她工作好幾年,月薪一直是5000上下,家裡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辦法給她提供財務上的支持。

剛畢業那會兒我們常常一起約出去逛街,看到喜歡的衣服總會猶豫再三,問一句“要不去某寶上搜一下”?然後一起坐在路邊喝奶茶,感慨就快連奶茶都喝不起了。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後來她開始在朋友圈曬出國旅行,曬各種品味不凡的居家佈置,日子看起來也蠻小資的。

我一度擔心她是不是虛榮心作祟,用信用卡過度消費,不然以她的收入,哪裡可能過得這麼好?

後來閒聊時她才提到,自己雖然收入不算高,但很早就開始學習英語:一開始我以為月薪5000就是月光的命,後來才知道錢多錢少各有各的活法。

俗話說,人並不是只有固定工資可以拿的。

小米每個月工資發下來,除了50%左右的固定開支,會拿25%去投資學英語,剩下的錢就作為當月的靈活開支,畢竟免不了會有一些聚會和計劃外的開支。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她意外的發現,除了告別月光,她還可以兼職各種翻譯,兼職所得足夠去旅遊、改善生活。

一時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貧窮習以為常。

很多人的思維是“等我有錢了,我會怎麼樣怎麼樣”,那你這輩子都很難有機會了,因為你一直在等而不是自己去創造機會!

“第一批90後已經不敢換工作了”

這也難怪她有閒錢來提高生活品質,當你處理好自己和金錢的關係,自然不會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也會更好地吸引到財富來到你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