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過年吃什麼

馮雪松:過年吃什麼

一提過年,多數人就會想起許多好吃的。從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吃糖瓜算起,家家就緊鑼密鼓地準備以吃為主的年貨了。雞啊,魚啊,各種菜、佐料、糖果,最不能缺的是肉。接下來該黃燜的黃燜,該清燉的清燉,該紅燒的紅燒,絞成沫的調餡包許多餃子。總之,大人孩子敞開吃,吃得越過癮越好。聽母親說,老輩裡窮在乎,年前要蒸糖的、棗的、餡的許多幹糧和“隔年飯”,一直吃到過了正月十五甚至出了正月,把家庭主婦們累個半死。後來人都精了,不做太多了,近幾年買饃饃吃得多了,更省事了。年三十,天地全神和已故的爺爺奶奶都請來了,早晨就擺一桌子供品好好招待他們,等他們走了人再吃,中午興熬肉菜,除夕夜嘛,自然得煮餃子。一直到正月初二早飯請爺爺奶奶吃了餃子送回去。無論對不對口味,多數人家都是這樣要求。

今年寒假,我被名著《平凡的世界》吸引,“躲進小樓成一統”只想圖省事。再說,女兒想吃的豬皮凍啊肉骨頭啊在她爸回老家前就做好吃了。反正隨時都可以買到,所以我沒買肉,也沒買多少菜。除夕,過年辭舊迎新最關鍵的一天。早晨按女兒的要求吃紅薯小米飯,到了中午做的豆腐白菜麵條,我又煮了個蘋果。母親不吃肉,雞蛋也不慌,興說大年初一頭一頓吃清素餃子,一年肅靜。下午我用電燉鍋為女兒燉上冰糖梨水,再把適量的白菜、豆腐、粉條、紅蘿蔔和大蔥剁成碎末,按照母親的心意備了一碗不放肉也不放雞蛋的清素餡,並活好了面餳著。晚上喝了梨糖水,一邊看春晚一邊包了一箅子餃子。妹妹愛吃韭菜雞蛋餡的,說是晚上不吃了等明天再包,我就不管那麼多了。12點三刻,我開火準備煮餃子。女兒說她吃麵條,我就一邊等水開一邊用包餃子剩的麵糰擀了些面片切好。十二點,餃子煮好撈出來了,再把麵條煮進去很快也好了。以我為中心的三代人邊吃邊聊談笑風生,女兒嘴上抹了蜜似的連聲誇我做得餃子也好吃麵條也好吃,母親也說好吃。母親還興說誰吃了為她包的頭一頓餃子得誰的祭,女兒就把我妹妹和她的女兒叫過來也吃幾了個,剩下的放到冰箱裡給姐姐留著。明早呢?還是吃不稀不稠的紅薯小米飯吧,白菜心蘸醬也很下飯。家常飯不但養人,而且不增加腸胃負擔,省得再肚子脹不消化多備健胃消食片了。

過年真好,放假更好,自由最好。過年吃什麼呢?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唄。不管是葷是素油水大小,愛吃的就是美味,吃了舒服高興就是最好的享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