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近日,媒體報道,網約車平臺“滴滴”虧損109億,還補貼了司機113億。此消息一出,討論聲此起彼伏。滴滴作為一家正常的商業公司,我們試圖先理性地來分析一下,文中數據與描述皆可在公開渠道查詢到。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滴滴創始人程維和總裁柳青

補貼113億,平均3095萬/天。去年滴滴日均訂單量3000萬左右,平均下來每單補貼1元,不過,於司機而言,如果你懂規則且“勤快”的話,每月好幾千的補貼也是可以拿到,如果你既不願意去擁堵路段,高峰期又不願上線,很顯然你的補貼也極少了。賺錢多的,大都是在悶聲發大財。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網上曝光的某位司機近四個月收入情況

嚴格來說,網約車這個東西必須依賴補貼來刺激司機接單動力,加上各地交通都有潮汐與高低峰期,尤其北京這種城市,乘客大都是早出晚歸,工作和家庭之間必須依賴機動車。補貼的本質,就是補貼司機在高峰擁堵期的風險成本,此外,補貼的存在讓司機看到每單收入更高,平時不太划算的訂單也會為了補貼而堅持去跑一跑。

想必大家現在也感覺到了,作為乘客我們打車越來越難,自從滴滴順風車出了幾次事件之後,監管變嚴,兼職的司機數量急劇減少,以至於專職司機即使能在高峰期為了補貼而紛紛上崗,對於滴滴來說,司機數量還是不夠用。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這就導致:補貼必須得有。補貼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乘客高峰期叫車效率,所以滴滴不願意降低抽成和減少補貼。對司機來說,他們寧願少拿一點補貼,也不願滴滴多拿抽成,這叫“既得損失”。

題外話:公共交通也是有補貼的,北京6.6萬臺出租車去年補貼預算8.7億,全國出租車共有140萬臺,補貼總額可以大致估算。

滴滴為什麼會虧?

去年全年滴滴平臺總成交額1800億,按照網上司機發出的抽成比例,滴滴方一年從司機那裡抽成可拿到250億左右。補貼給司機113億,還是虧損了109億,那麼這250億左右去了哪裡?

滴滴不是上市公司,他們內部數據無法查明,我們以和滴滴體量相當的“美團”做一個參考。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美團2018年上半年財報之成本情況

從表格來看,去年上半年美團總開支317億。滴滴沒有外賣騎手業務,因此我們減去130億,剩下187億。

這是上半年,那麼一整年滴滴核算成本約374億。其中包括員工支出65億、市場推廣13億、用戶補貼23億等。這些費用對於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是在所難免,再加上滴滴在順風車事件之後加大客服與安全投入,滴滴公司總支出或許已經超過了美團。

此前媒體報道滴滴2018上半年研發費用71億,服務器費用37億。(美團上半年29億、京東第三季度34億、攜程網單季度近20億)事實證明,不止是華為、蘋果三星這種硬件公司,其實互聯網公佈公司的研發成本也非常之高,小到APP客戶端的維護,大到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研發,都是要投入人力物力的。

還有一部分隱性成本:新京報曾報道北京一天曾抓到54輛“黑車”,每輛罰款1.5萬,據司機透露,這一部分成本滴滴會承擔。從北京延伸到全國,這一費用在數據上估算大概高達10億。眾多成本與支出加起來,上面說到滴滴“不知所蹤”的250億也就有了去向,也尚屬合理。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包括我在內,許多網約車用戶都希望美團的網約車趕緊擴張,事實上美團僅佈局兩座城市就不再繼續了,不是滴滴壟斷(滴滴可管不住司機和乘客的流動,後兩者完全可以投奔美團),而是美團僅在兩座城市的投入就接近20億,全國幾百座城市都擴張,這個成本怕是美團暫時也無法承擔。作為上市公司,美團當然會趨利避害!

未來預測

  • 順風車的迴歸是必然:方便乘客和司機,滴滴也有更多抽成。但最重要的前提是,滴滴必須先解決好順風車的安全性問題,繼續加大投入。
  • 網約車漲價無可避免:新政策規定,網約車的汽車門檻從4/5萬的車提升到了10萬的以上;以前駕駛技術好證件齊全你就能跑,現在你必須是本地戶籍;這些規定對司機、平臺、乘客都有很大影響。
  • 打車難的問題將加劇:新規讓成本提升,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合格的越來越少了,不合格的另謀他職去了,同時意味著高峰期打車難的問題必定會加劇。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日漸擁堵的城市交通

作為出行平臺,天天喊著安全出行的滴滴既沒有做好“安全”的本職,也沒有與監管部門達成更良好的安全管理秩序。但幾乎可以確定,在接下來許多年,滴滴做不好的網約車服務,無論是美團、神州,大家都不可能做好。

6年燒掉390億!補貼司機113億,滴滴為什麼還能虧掉109億?

最後再理性來說一點:對於滴滴而言,安全方面的譴責與監督是必然,不過將滴滴列為“過街老鼠”來喊著它該死就不應該了。以前有順風車的時候我們出行確實方便了太多,現在又有人喊著要順風車早點回來。這中間,需要給滴滴時間,也希望滴滴自身盡到更全面的責任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