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常吃的野果,可以做口哨,如今換個外國名字,再也吃不起了

在東北有一種稱不上水果的野果,名叫“菇鳥”,學名叫“酸漿果”。這種東西是長在田裡面的,植株非常的矮小,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種植的,開花的時候像一個“小傘”一樣,等到結果的時候一串一串的,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個“小燈籠”。而且這種“菇鳥”,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口哨。

小時常吃的野果,可以做口哨,如今換個外國名字,再也吃不起了

小時候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的時候,這種野果不僅被我們當做美味,而且還是一個玩耍的工具,經常把“菇鳥”做成口哨,大家比著吹,看誰吹得更響。把“菇鳥”外皮剝掉,輕輕的把“菇鳥”按摩軟,然後把“菇鳥”根部的小孔用小棍扎透,把裡面的種子和果肉擠出來,這樣“菇鳥”裡面全部變成空的了。然後把“菇鳥”放在嘴裡,一吸氣“菇鳥”就鼓起來了,用嘴巴一壓,“菇鳥”就會發出一種類似“口哨”的聲音。

小時常吃的野果,可以做口哨,如今換個外國名字,再也吃不起了

"菇鳥"在不同的地區顏色也不太一樣,在東北和山東地區主要是黃色的,其他地區也有紅色的,河南地區一般是白色的。而且現在“菇鳥”經過人工培育,果實變得比較大,而且比較甜,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水果了。這種水果一般在國內賣12到18塊錢一斤左右。

小時常吃的野果,可以做口哨,如今換個外國名字,再也吃不起了

這種水果不是很熟的情況下,裡面種子非常小,比較軟,吃起來非常的好吃,酸酸甜甜的,如果"菇鳥"變老之後裡面的種子也變得很硬,吃起來不太好吃,有一種“爛紅薯”的味道。而且這種“菇鳥”在國外又叫做“哥倫比亞龍珠果”,搖身一變,換了一個名字,進口到中國之後在超市賣的價位非常高,已經成了我們吃不起的水果了。

小時常吃的野果,可以做口哨,如今換個外國名字,再也吃不起了

不管怎麼說,這種水果都是我童年裡的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那時候每到“菇鳥”成熟的時候,每天都要去地裡看一下,有沒有成熟的,有稍微泛黃的立馬就摘下來吃,一顆就讓我們感到非常滿足,非常受我們小孩子的歡迎。可是後來搬到了外地,就再也沒有見過這種“菇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