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真會死


“楊修”真會死

《軍師聯盟》劇照


1


傲慢的北影終於低頭了,在教育部的過問下,撤銷了翟天臨的博士學位。


“楊修”真會死


真是斯文掃地。

北影上一次驚動中央部委還是40年前。


2


張藝謀同志:你的作品經我們研究後,這次報考攝影系年齡控制在25歲以下,不能超過25足歲。這樣你的年齡超過太多,不便報考。現將你的作品退還請收下。此敬禮 北京電影學院招生委員會

這是北影招生委員會辦公室1978年6月1日給張藝謀的信函。

與此同時,北影還通過文化部秘書長華君武,將這份文件送交給文化部黃鎮部長。

黃鎮直接用紅色鉛筆進行了批示:“根據他的優異成績,特殊處理”。


“楊修”真會死



就這樣,陝西第八棉紡織廠織襪車間31歲的工人張藝謀踏進了北影攝影系。

3


張藝謀祖上很闊,且有海外關係,這讓他在火紅的“革命”年代吃盡了苦頭。

初中畢業後,他不得不去農村插隊,後來由於偶然的機遇,進入陝西第八棉紡織廠織襪工藝車間,幹過電工、搬運工等,再後來借調到工會,出板報、畫宣傳畫、拍照片。

儘管1977年才摸相機,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天分,作品中蘊含了過往的人生經歷,無比深沉。

1978年,北影在中斷教學10年後重新招生。

後來,那天被《電影手冊》評為二十世紀電影史上100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因為掀起中國電影第五代浪潮的那批人都是該年入校。

北影原定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總共招收100多人,每個專業只招收15-20人,但考生太多,不得不擴大招生名額,在全國設了北京、上海、西安三個考區。

張藝謀得悉此事後,做了盤算,他把自己的作品精心挑選,整理出數本集子。

他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專門去北影,找到招生辦及攝影系老師,提交了作品。老師們都很欣賞他,但他超齡6歲,很棘手。

幾次碰壁後,張藝謀託關係,輾轉找到兩個關鍵人物:畫家黃永玉及畫家白雪石。這兩人給文化部部長黃鎮寫了推薦信。

當時,北影領導已經開會研究決定,遵守原則,放棄張藝謀。

最後在黃鎮的兩次批示之下,北影才給了張藝謀面試的機會,認為他除了年齡偏大以外,在個人藝術素質和攝影專業水平方面,都是比較好的,最終決定錄取。

4


這是“文革”後,北影在招考方面開的第一個口子。

北影堅持原則,直到文化部長批示,才慎重放行,可見,那時大學還是有風骨的。

40年後,這根骨頭碎成渣了。

翟天臨這檔子爛事發酵了整個春節,一個瓜帶出一串瓜,自媒體和官媒都高舉高打。

我想了一個春節,翟天臨到底為什麼需要博士帽?

那就回到原點,博士頭銜有啥用?

中國關於博士學位制度的探索始於清末,西方人曾將“進士”譯為“Doctor”,“舉人”譯為“Master”,“秀才”譯為“Bachelor”。

傳統科舉學位是仕途的敲門磚,目的很明確。

近代學位則不同。學界通常認為,1935年《學位授予法》的頒佈標誌著學士、碩士與博士三級學位制的正式確立。

博士,首要之義是做科研。

翟天臨當然不是搞科研的料。自媒體都歸結為人設的需要,我不這麼認為。

明星的學霸人設值錢嗎?

喻恩泰拿了三個博士(上戲一個、中戲兩個),是華語演藝圈學歷最高之人,但咖位和片酬並不與之成正比。


“楊修”真會死

據說他拍完《武林外傳》,炒股賺了2000萬……


翟天臨不可能不知道,無利不起早,他苦心經營,顯然別有所圖。

5


翟天臨是青島人。在山東有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即不考教師資格證、不考研究生、不考公務員。

中國共有五大考研基地,其中四個位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煙臺大學、青島農業大學。

可以說,高學歷的訴求已經深深根植入山東人的基因中。

“諾貝爾數學家”靳東也是山東人,中戲專升本,為顯示有學問,處處擺拍。

翟天臨自然不例外,儘管他很小就去了日本。

他爸原來是青島電力局員工,跟黃曉明的老爸是同事,後來做生意,被朋友坑了,一家子去日本發展。

頭一年,日子過的很苦。一年後,他老爸的中藥店就開遍了日本,家境大好,算作二代。

翟天臨選擇回國唸書,被導演陳建忠看上,拍了電影《少年往事》。

殺青之後,陳建忠告訴他,要做演員,得有文化,要好好讀書。

6


翟天臨記住了前半句,後半句死活做不到。

怎麼才是有文化,上大學,考研,讀博。

好好讀書,那太累了,不如走捷徑。反正表演專業就是野雞班扎堆,門檻低。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周傳基說的。

周傳基2017年去世,北京電影學院退休教授,被譽為“中國電影第一教頭”,地位極高,張藝謀和陳凱歌都是他的弟子。


“楊修”真會死


他公開說過,在《秋菊打官司》和《霸王別姬》之後,張藝謀和陳凱歌拍的片子都不叫電影。

這話夠狠。

更狠的是,他說電影學院根本不用開設表演班,都是野雞班,騙錢的。

他還專門給前任北影院長張會軍寫了一封信:

現在人人都在辦那賺錢的野雞表演班,這不能不說北京電影學院是罪魁禍首。


張會軍也是周傳基的學生,與張藝謀一屆,是班長。

業內稱,“野雞表演班”三大評判標準:外行、賺錢、造星。

既然如此,翟天臨就不用緊張了。

7


他先去拜會業已成名的黃曉明。

兩人的父親是老同事,雖沒多大交情,但作為浩克的山東人,必須拉老鄉一把。


“楊修”真會死


黃曉明就帶翟天臨去見了崔新琴,這個老太太厲害,是北影史上最神奇的班主任之一,趙薇、黃曉明、陳坤、祖峰、顏丹晨等都是她的學生。

熟人好辦事。那年北影在山東招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數學19分的翟天臨。

崔新琴也成了翟天臨的班主任,她送了他三個字:別嘚瑟。

翟天臨哪裡聽得進去,人不嘚瑟枉少年。他緊緊抱住了表院學院書記及正副院長的大腿。

書記收他當研究生,副院長拍戲帶他。

書記和院長的八卦已經扒了許多,不再贅敘。

副院長大家比較陌生,此人名叫王勁松。


“楊修”真會死


注意,不是另外一個“老戲骨”王勁松(《大明王朝》中的“楊金水”、《琅琊榜》中的“言侯”)。


“楊修”真會死


據豆瓣網友爆料,當年劉亦菲能進北影,就是託了光頭王勁松的關係,劉亦菲畢業時,作為班主任,他還給了最高分,不吝讚美之辭。

打著北影的旗號,王勁松作為表演系名師,在校外多有兼職。這不鮮見。

周傳基曾在三方面痛斥“野雞表演班”:

第一,“外行教內行……大多數教員不知道電影的發明原理”,雖然“那些教授都是有資格的教授,可是他們不懂電影”,結果就是“在講壇上毀人不倦”。那些“野雞表演班”,更是“教員騙子氾濫成災”。

第二,“各大學紛紛在辦那些能賺錢的電影系,甚至電影學院。”“辦那表演班是騙錢的勾當。”

第三,一些買賣人想要染指電影教育,“宗旨白紙黑字要培養明星?!我的媽媽啊!明星是炮製出來的,可他們居然要培養!! 而且一說到電影,他們心目中只有明星。”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全國2000多所高校,設表演系的有400多所。除了藝術院校,八竿子打不著的師範、石油、體育、經濟、農業、工學等也紛紛開設表演班。

如此龐大的“表演系”隊伍,師資是最大的問題。

在張會軍回給周傳基的信中,他坦承,“現在恨不得全中國是個大學都在辦表演專業、節目主持人專業,動畫專業,甚至電影學院。不知道是學校瘋了,還是家長和學生瘋了。可是師資呢?沒有。”

8


沒有老師怎辦?那就拆東牆補西牆唄。

周傳基退休後,被四川某藝術院校聘請去上課,他發現幾千人的學院居然一臺DV都沒有,當場發飆。最後跑到雲南去獨立辦班,搞教學實驗。

周傳基到處“開炮”,自然不招人喜歡。王勁松可不一樣,四面討喜,就成了北大光華MBA授課老師。

中國的MBA有多水就不提了,宗旨就兩個字:圈錢!

前些年,各地高官及央企負責人是MBA的核心學員,後在中央嚴令之下,這些生源被堵死了,各個大學為了生財,不得不擴大招生範圍,三教九流全進了MBA班。

黃曉明就是北大MBA,這幾天跟阿里巴巴撕逼的賣面膜的美女高管也是北大MBA。

王勁松給北大光華MBA上的課叫《表演藝術》,除了他,授課老師還有一人,對,就是翟天臨。


“楊修”真會死


北大光華MBA項目負責人叫趙龍凱,本科畢業於清華,後在新加坡和加拿大拿到了碩士及博士,現在北大光華做院長助理,主要講授藝術品投資及文創金融之類。

儘管北大把翟天臨從博士後流動站踢走的的聲明遮遮掩掩,沒有透露合作導師的姓名,但從招生簡章能猜出,此人應該是趙龍凱,他的研究方向是影視產業鏈研究及創意產品投資與價值評估,與翟天臨的背景相關。

就是這麼巧。

9


寫到這裡,翟天臨為何要混一個博士頭銜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人脈,也可以說是關係。

花無百日紅,明星同理。流量小生及小花一茬一茬冒出來,競爭太激烈了。

而且對於男演員來說,沒熬到40歲開外,難真正挑大樑。這麼多年,翟天臨始終活在“大哥”張嘉譯及“二哥”吳秀波的“陰影”下。

就算混成了“老戲骨”,還是掙辛苦錢。

張嘉譯把各大獎項都拿遍了,背都駝成那樣,還佝僂身子折返各個劇組,拼命拍戲,只是為了給女兒多掙下一份家當。

拍戲的,不如上綜藝的,上綜藝的不如玩投資的。

翟天臨看得明明白白,他的偶像黃曉明就是如此。黃曉明名下有將近50家公司,商業版圖遼闊,拍戲只是提高曝光量而已。

其實,黃曉明也是受人啟發,他就是任泉。

當年他剛簽約華誼時,王中軍跟他說,你一年掙幾個錢我很清楚,要不片酬算股份?

任泉問,有多少回報?王中軍說,三倍。

後來華誼上市,任泉驚呆了,他辛苦拍戲許多年的收入不如敲鐘的一刻。

他徹底明白了,做明星不如做商人,從此退出演藝圈,專門投資。

10


別看翟天臨剛剛冒頭,名下也有至少5家公司。

經商,可是需要人脈。

中國人脈三大類:戰友,老鄉,同窗。其中校友關係網最廣。學位越多,學歷越高,同窗越多。

北大光華、長江商學院及中歐商學院,集中了各行各業的翹楚,能進去混上幾年,關係網自然編織的足夠廣。

所以,當翟天臨藉助趙龍凱的“東風之便”,成為北大光華一份子時,內心是何等的志得意滿,激情難抑,在微博曬出博士後錄取通知書。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在《軍師聯盟》中,他扮演的“楊修”因嘚瑟而死;在現實生活中,他真把自己活成了“楊修”。


11


北影退休教授謝飛前幾天撰文說,藝術類本不該授予博士學位。可難敵阻力,北影博士遍地走。

其實民眾對北影的科研實力本就沒有抱多大希望,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只是,翟天臨這個“水貨”妄圖一腳踏進北大。

這就比較尷尬了。

蔡元培要是泉下有知,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顧頡剛在《蔡元培先生與五四運動》中寫道:

1913年我考入北大預科時,學校像個衙門,沒有多少學術氣氛……那時在學生中還流行一種壞風氣,就是“結十兄弟”。十個氣味相投的學生結拜作兄弟,畢業後大家鑽營作官,誰的官大,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當科長、當秘書,撈個一官半職,有福同享。

歷史從不重複,但卻有韻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