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提到APP內有扣費陷阱或廣告植入,大家都見怪不怪了,這種亂象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但沒想到的是如今這種亂象不僅不知收斂,還在道德底線的邊緣瘋狂試探,把魔爪伸向了兒童群體。

據新京報調查發現,在安卓應用市場下載的排名靠前的15款兒童APP中,有13款APP存在付費項目、13款收集了至少一項隱私權限、11款有廣告存在,這其中不乏豐胸及色情暗示等低俗內容。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對於APP中的付費項目,有的家長表示軟件應用中有付費項目可以理解,但把這項功能用到兒童APP裡就顯然變味了,孩子們會單純的因為貪戀好玩而陷入盲目消費中。

根據《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網絡遊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在2017年9月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高端智庫論壇上,騰訊遊戲總監王磊表示,若接到不理性消費投訴,認定是未成年人行為,將一律退費。

相比於付費陷阱,更讓人作嘔的是APP中存在大量的廣告,在使用過程中,會時有冒出“腹黑老公太囂張”、“闊少的契約萌妻”等圖片推送,在點擊這些圖片之後,頁面會自動跳轉至非兒童類的閱讀APP、直播APP的安裝連接。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一些錯誤信息所左右,他們作為社會中最需要保護的群體,我們要重視同他們有關的一切事物,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對於兒童來說,僅僅讓有害APP不進入校園是不夠的,要做到全方位呵護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就要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產生,必須在兒童APP的開發、運營以及監管中實行最高倫理標準。

根據《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顯示,近年來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截止2017年底,7歲兒童觸網比例達到27.9%,10歲前兒童觸網比例約70%,而小學生中擁有自己手機的比例更是高達64.2%。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問題APP如此明目張膽的走進兒童視野,利用孩子對金錢的模糊概念誘惑其消費、藉助此類平臺傳播不良信息,其間種種,也都反映出監管部門和家長在這一方面存在的漏洞,缺乏對兒童手機APP的關注,才讓那些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要解決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APP運營商的監管,制定有效的措施,重拳出擊,打擊不法平臺,要求運營商必須按規定提供適合某一年齡段用戶的服務(包括廣告),比如適合兒童玩的遊戲就不能出現成年人看的遊戲畫面、廣告推送內容等。

兒童APP亂象頻發,運營商們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家長也要時時關注孩子所使用的APP,合理安排他們遊戲休閒時間,此外一旦發現APP存在問題,就要立即反應,只有各方共同作用,才能徹底淨化網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