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從不向外族屈膝的最有骨氣的王朝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屈膝,不認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屈膝,不認輸,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果去看明朝戰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

明朝的皇帝有英明的,有愛玩的……沒錯,你多半知道朱元璋當初起兵的時候有多麼勇武,多半也聽過後來成了永樂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麼英明,你也多半聽過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麼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你看如崇禎皇帝天子殉國,你看如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你看如隆武戰死沙場,你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正氣明朝。

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哪怕是暫時的。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明軍能夠保持這樣持久的戰鬥力,不僅僅是因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個民風柔弱的朝代。無論是明朝的帝王還是百姓,都有著剛毅不屈的性格,無論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還是“揚州十日”,當看到“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樣的言語,當看到“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餘次,民眾犧牲兩萬餘,史稱‘嘉定三屠’”這樣的記載,即使你對那一段歷史從未過問,你也不可能不為之動容。中國歷史五千年,各個王朝的軍事實力保持的時間不等,縱觀所有被忽略或誤讀的歷史,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確實沒有對外屈膝一星半點。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建國的時候定都在南京,後來則遷都北京,遷都的目的,則是為了“天子守國門”。

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最強大的漢、唐相比,亦毫無遜色!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許多人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的妻子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

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徵蒙古。“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一下。唐初國力強盛,四海鹹服。可盛唐以後,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崇禎皇帝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大家想想,這與清廷的咸豐皇帝置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更有著天壤之別。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應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可歌可泣的。

當年明朝崇禎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寫了一首絕命詩給李自成,請他進城不要傷害百姓:“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光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明末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為其主題,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

當年崇禎皇帝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絕望的鐘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拚命抵抗的守備太監紛紛慘死在義軍的刀下。崇禎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殺的浪潮,因為北京外城已經在頭一天就被攻破了。

一小部分明朝自殺殉國官員名單

東閣大學士,曾在大明崇禎二年任河南巡撫,率兵勤王的範景文已經連續四天未吃飯,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自殺。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殺。……

另外後宮周皇后帶頭自殺,崇禎帝嬪妃並不多,基本自殺。

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孫承宗全家七十口死於河北高陽縣。

比較出名,有明末嶽少保之稱的盧象升死於河北嵩橋。

後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揚州,劉宗周死杭州,還有官員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員獨自到南京死,為的就是留名證明自己節氣。

沒有任何一朝能夠像明末這樣忠死者多,明末忠臣、清官、義士自殺殉國人數之多是令人驚訝的.

輸,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