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再過一段時間,張曉禮家門口的官莊小學和旁邊幾棟樓房就要拆了,這將成為他生活了73年的官莊最後的記憶。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2009年,他所在的官莊社區被納入城中村18號片區(二期)改造項目,目前片區改造接近尾聲。官莊、前衛營、陳顧村……這些地名將成為歷史,以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出現——潤城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12年換38把鎖

如今“進城”安居樂業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張曉禮一家四代13口人的居所,是狹小的土墼茅草房,後來父輩分家,到了上世紀80年代才住進了瓦房。1998年批了地基,傾盡所有積蓄,終於蓋起了四層磚房,他和子女一家5口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後來我們這片發展起來了,外地人來租房子的多,我們一家住了一兩層,其餘的房子拿來出租。”房子不愁租,張曉禮一家收入有了明顯增加,但周圍環境衛生髒亂差,人員複雜,人居環境根本談不上,還要隨時提防頻頻光顧的小偷。“從1998年到2010年官莊片區城中村改造開始,12年間我們家總共被撬壞了38把鎖,什麼好東西都不敢添置。”張曉禮說。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如今,每月1萬多元的過渡費,足以讓他和老伴衣食無憂,新的居所就在原來村莊的位置。按照政策,他可以分得4套房,現在,就等著自己當年抽籤的位於潤城八期的新房交付。他都想好了,等交了房,留一套大的自己住,剩下的留給子女,以及出租補貼家用。他經常去已經入住的老鄰居家串門,大家感慨最多的,就是他這代人以前從沒想過,在有生之年會“進城”,住上環境優美的電梯房。

從“蝸居”到“安居”的轉變,張曉禮切身感受著城市更新改造帶來的福利。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樂享政策福利

四世同堂過上幸福生活

在三室兩廳的家裡,81歲的石光榮指著一張全家福,一一介紹他的每一位家庭成員。桌上擺了好幾樣進口水果,他往客人手裡塞了很多。桌邊的嬰兒爬行墊是曾孫用的,如今他已是四世同堂了。

位於潤城四期124平方米的大房子,老兩口已經住了幾年。“窗外天藍地綠,家裡整潔亮麗,就像花園式的賓館。”石光榮說,城市更新改造,徹底改變了自家人畜為鄰的格局。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石光榮當年曾在官莊大隊當了32年的基層幹部,他說除了新居,讓他感受最深的還有政策的紅利。城市更新改造後,沒了土地,但他和老伴每月分別可以領到430元的失地農民養老金、高齡補貼60元、610元的生活補助,還有100元的居民補貼。

逢年過節,來自黨組織的慰問和街道、社區的關懷從未斷過,基本生活不成問題,子孫也時常來照看,讓他很是滿足。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快捷方便的服務,每年定期的體檢,這些福利,都是他幸福感的來源。“以前對幸福生活的理解是吃飽,後來是吃好,現在講究的是吃健康、吃營養,日子越過越好了。”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更新改造,官莊社區居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官莊社區黨委書記陳永仙介紹,前衛街道官莊社區居委會在冊人口與常住人口共2萬餘人。

如今的官莊社區已經改造成能容納10萬人居住的大型現代社區,截至目前,回遷房已交付1567套,約15.6萬平方米,八期正在建設當中,2019年底,該片區的回遷安置工作將全部完成。

“蝸居”變“安居” 村民變市民,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紅利凸顯

來自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辦、西山區城市更新改造局統計的數字顯示:近年來,西山區城中村項目涉及6個街道辦事處51個片區109個村,涉及戶籍人口約4.98萬戶21.62萬人,擬改造用地約3.51萬畝,擬拆遷面積約2226萬平方米,西山區回遷安置總量約477.89萬平方米;金產區項目、螺螄灣項目實現貨幣化安置204.87萬平方米,約81.9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