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從1919年開始,蘇聯紅軍在俄國逐漸佔據了上風,開始將一度將蘇維埃逼向絕境的沙俄與國外勢力擊退。到了下半年,俄國的臨時政府成立,領袖高爾察克,為了能夠東山再起,不得不策劃一場大撤退。按照當時的原計劃,撤退隊伍本來只有數十萬人的,但是這個工程中,很多畏懼蘇維埃政權的沙俄貴族,僧侶,平民等人都加入了進來,到最後隊伍就變成了125萬人。


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不巧的是,大部隊在逃亡的過程中遭遇百年不得一見的嚴寒,這究竟有多可怕呢?據記載,當大部隊橫跨貝爾加湖冰面時,有一位將軍的夫人突然要分娩,將軍和幾名士兵圍成一團為夫人遮擋風雪,結果僅幾分鐘的時間,他們都被凍成了冰雕。死在貝加爾湖冰面上的人難以計數,來年春天,當冰面融化時,屍體沉到湖底,據說由於水下特殊的自然環境,這些罹難者的面容至今與活人無異。

高爾察克的“俄羅斯臨時政府”倒臺,是蘇維埃政權勝利的一個象徵,但對俄國來說,這是一段糾結的歷史。不過,相比高爾察克最終被國外勢力背叛,慘死荒郊野外而言,另一位蘇俄內戰的白軍主要領導者,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的結局無疑是要好許多。


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1892年,鄧尼金從基輔步兵士官學校畢業,隨後又在總參謀學院完成深造。1905年,鄧尼金參加了日俄戰爭,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時,鄧尼金已經成為基輔地區駐軍司令,可謂是晉升神速。一戰中,鄧尼金在沙俄軍隊中承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先負責加利西亞地區戰事的指揮,又於1916年指揮俄軍第8集團軍向羅馬尼亞發動進攻。

“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臨時政府,一批沙俄軍隊高級將領站在民族的角度考慮,並不十分仇視這個新政權;相反,他們對臨時政府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幫助該政權重建一個的俄國。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高爾察克,他率先宣佈支持臨時政府,作為俄軍之中頗具影響力的統帥,鄧尼金也積極響應,出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高統帥參謀長、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司令,並承擔了一部分三軍總司令的職務。與之相對的是,這些沙俄軍隊的將領們反而對蘇維埃政權非常仇視,例如,當地方蘇維埃代表來到高爾察克面前,要求後者公開宣佈支持蘇維埃政權時,高爾察克鄙夷地說:“這不是你們給我的,我也不能任由你們將它奪走。”他當著蘇維埃代表的面,把象徵指揮權和身份的鍍金格奧爾基佩劍扔進了大海。


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話說回來,雖然臨時政府承擔了不少人的期望,但這個政權的執政能力顯然是非常差勁,在短短半年時間裡,臨時政府就遭遇了數次信任危機,步兵上將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發動兵變失敗,鄧尼金遭到牽連,於1917年9月同科爾尼洛夫一同被捕。被釋放的科爾尼洛夫心存不甘,對軟弱無能的臨時政府與無產階級蘇維埃政權都十分不滿,他在頓河流域開創了“白色事業”,1918年4月,科爾尼洛夫被手榴彈炸死,鄧尼金偷偷地把這名昔日戰友的屍體埋葬並繼承了他的部隊。蘇俄軍隊趕到後,又千方百計地將科爾尼洛夫的屍體挖出並挫骨揚灰。

“十月革命”後的一段時間裡,蘇俄國內的階級矛盾到達了一個巔峰,資產階級、舊貴族、商人、投資者、地主以及部分教師、學生、軍官和政客等,都對這個工人階級政權十分仇視。因此,當鄧尼金等人在1918年於烏法設立臨時政府時,立刻得到了數以十萬計民眾的擁護。他們公開反對蘇維埃政權把控經濟、強制徵兵、糧食壟斷等行為,11月,高爾察克自封俄羅斯最高執政官,白色政權主要的將領以及多數外國敵對勢力紛紛表示支持,在極短的時間內,白軍迅速膨脹至15萬人。


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隨著白色政權對蘇俄發起聲勢浩大的進攻,越來越多對蘇俄不滿的勢力趁機作亂,蘇俄一度喪失了超過3/4的領土,還陷入了四面受敵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鄧尼金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19年3月4日,高爾察克所部抵達伏爾加河中游地區後同鄧尼金部會師,共同向莫斯科發起進攻。在這輪進攻中,白軍兵力佔優,甚至一度險些突破蘇俄軍隊在莫斯科城外的防線。然而,在蘇俄軍民不屈不撓的抵抗下,白軍最終功敗垂成。

1919年7月3日,鄧尼金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捲土重來,企圖一鼓作氣攻佔莫斯科。鄧尼金白軍一度佔領了庫爾斯克、沃羅涅日等戰略要地,並對莫斯科形成了極大的壓迫,然而,在蘇俄優勢兵力的頑強阻擊下,當年12月,鄧尼金主力遭到分割,倉皇后撤;次年3月,逃到克里米亞一帶的鄧尼金將指揮權交給弗蘭格爾,不久後便遭伏龍芝殲滅。4月5日,鄧尼金逃往英國。


此人極度痛恨蘇聯,但是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為何要求參戰?


作為反對蘇維埃政權力量的領導者,白衛軍主要統帥之一,鄧尼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稱為“國家罪人”。但值得一提的是,當他於1926年移居法國後,正值希特勒與納粹政權在德國崛起,鄧尼金多次發表演說和文章,試圖揭穿希特勒的罪行,將其稱為“俄國最險惡的敵人”。衛國戰爭爆發後,鄧尼金又以個人名義呼籲全球俄羅斯人團結起來,為民族而戰,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斯大林對蘇聯的領導,以及後者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卓越貢獻。據說在這段時期,鄧尼金曾向斯大林申請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回國參加戰爭,遺憾的是,斯大林並沒有允許。即便如此,這並不能視為鄧尼金與蘇聯徹底的和解:二戰結束後,鄧尼金曾多次致信艾森豪威爾,請求他停止將前俄國軍官移交蘇聯。

1947年8月8日,鄧尼金病逝於美國,享年75歲。相比高爾察克遭到背叛,最終被棄屍荒野,鄧尼金的人生結局可謂是相當圓滿了。值得一提的是,到20世紀80年代時,蘇聯人對鄧尼金的歷史評價開始鬆口,文獻中甚至還出現了“愛國將領”的字眼;2005年10月,鄧尼金以愛國將領的身份被重新安葬在莫斯科,俄羅斯政府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而莊嚴的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