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時評:學會“穿針引線”

筆者在上一篇《繡花在於“針”的功夫》一文中提到了幹工作必須“繡”而不能“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幹工作還得學會“穿針引線”。

顧名思義,穿針引線就是將線的一頭穿過針鼻。在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特別是70後,60後,50後,往前的那一代代人。那時候,衣服基本就是手工製作,鞋子都是手工製作,不像現在的現代化機器大生產。尤其是布鞋的鞋底,都是一針一線納出來的。到現在,筆者還會唱那時的民謠呢——“小大姐,納鞋底,繡花鞋,找姐姐,幹什麼,找婆家”。

手工做衣服、納鞋底、補衣服、套被子、訂紐扣,都有個前提動作,那就是“穿針引線”。可別小看這一微小的動作,能將線引鼻而過,沒有好的眼功、手功和細心是做不來的。別小瞧穿針引線,在筆者的印象中,就好像“賣油翁”高高的把油倒進油桶裡、就好像南京大排檔裡服務生提著大茶壺把茶水倒進茶杯裡,一點也不灑,一滴也不漏,可神呢!

由此我們想到,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穿針引線”的是各級機關。做好“穿針引線”的工作,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小動作,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從哪裡入手下功夫?筆者認為,首先要把好“統”關。不能滿足於或習慣於照抄照搬,分不清輕重緩急,否則,機關忙亂,基層亂忙。其次是學會統籌。要做好結合,該歸類的歸類,該關閘的關閘,該分流的分流。機關要圍繞基層工作的總體目標,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佈置工作要從基層實際出發,防止和克服那種抓基層就是查基層、考基層的習慣性做法。再就是建章立制。保持基層正常的工作秩序,加強指導,用制度來規範,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同時注意分工負責。

做好“穿針引線”的工作,必須堅持通關到位,統放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寫於2019年1月31日)

作者簡介:根華,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文經濟網特約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