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成人高等學校283所。這麼多的高校,每年高考報志願都是一門費腦筋的技術活,據說輔導報志願都已經成了一門產業。就算你有火眼金睛,光從校名來看,很難看出學校的高低優劣,尤其是近年來,獨立學院和職業院校成為改名的生力軍。獨立學院都有一個前綴,就是所依託的某公辦院校,比如東南大學成賢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等,讓人一看便知是獨立學院,而職業院校都帶有職業二字,但它們都想甩掉這些低端的帽子,名稱向公辦院校看齊。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根據教育部《關於2018年擬批准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欲改成保定理工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欲改成皖江工學院等等;職業院校中,泉州理工職業學院想改成泉州理工學院,南昌職業學院想改成南昌理工學院等等。可以預見,想換“馬甲”的獨立學院和職業院校會越來越多。

這就帶來一個如何區分優秀大學和一般大學的問題,而在民國時期,有一個很管用的辦法,就是優秀公辦院校,都加國立二字,比如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暨南大學等等,這些國立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國家隊和中堅力量,除了國立大學,民國時期還有省立大學、私立大學等等。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國立暨南大學校徽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校徽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天津私立津沽大學校門


而中國當前的高校中,中央部屬高校現已基本覆蓋入選國家教育戰略“211工程”、“985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省部共建大學”的國家重點大學,被稱為“中國大學的先行軍和領導者”,它們在人們心中,就是響噹噹的國立大學。

其實建國初期,在很短的時間內,也出現過一批國立打頭的高校,比如毛澤東曾經在建國初期為國立戲劇學院和國立美術學院題詞,旋即改為中央戲劇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據說1950年教育部出了一個文件,命令國立大學一律去掉“國立”二字。但此文件並無具體記載。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毛澤東題寫的“國立戲劇學院”校名

有意思的是,前身為國立中央大學的國立南京大學是建國後第一個以國立命名的高校,但存世極短,很快被改為南京大學。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建國初期短暫存在的國立南京大學校徽


雖然不許叫“國立”,但某些高層人士依然難捨國立大學情結。據華僑大學校友網記載,上世紀60年代,著名國務活動家、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提議創辦華僑大學,並自創辦的第一天起,就親自擔任華僑大學的校長,更為學校題寫校名“國立華僑大學”,至今華僑大學的新生錄取通知書上還印有“國立華僑大學”字樣。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廖承志題寫的“國立華僑大學”校名


而延續至今的不少前國立大學,都紛紛立復建了帶有國立字樣的老校門或牌坊,箇中原由,值得把玩。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國立中央大學校門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國立武漢大學牌坊


獨立學院、職業院校紛紛改名,部屬高校是不是應該改成國立大學?

這是國立四川大學校門


如果把部屬高校改成國立大學,省屬高校改成省立大學,民辦院校改成私立大學,職業院校不許去掉職業二字,如此區分,不是簡單明瞭、大快民心麼?

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