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恒大造车注定输?63亿收购新车企,却被爆技术太坑

自从恒大与FF闹翻以后,很多人都以为恒大转战新能源汽车的宏图大计落了空。可谁知恒大终究是恒大,没有了贾跃亭和他的FF,照样能够通过收购NEVS、设立充电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异军突起。

只是造车与造房子隔行如隔山,恒大的造车之路会像其房地产事业那样如鱼得水吗?NEVS又会是下一个FF,让恒大的造车梦被迫中断吗?

隔行如隔山,恒大造车注定输?63亿收购新车企,却被爆技术太坑

恒大另寻造车新“良配”,与瑞典电动汽车公司擦出火花

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62.97亿人民币)收购NEVS51%的股权,双方已于1月15日签订协议,同时完成收购事项交割。

有了贾跃亭3个月花光恒大8亿美金的经验在先,卫士蓝高端猎头注意到恒大此次收购并非一次性支付9.3以美元,而是分两期交付。1月15日恒大便已完成4.3亿美元的支付,余额则计划将在1月31日支付。虽然看似前后只有半个月的缓冲期,但商场变化瞬息万变,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是否会再生异变。

再看NEVS,这家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电动汽车公司,看上去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一样年轻。但是NEVS在成立之初,便收购了萨博汽车,完全可以说是萨博汽车的新马甲和传承者。

隔行如隔山,恒大造车注定输?63亿收购新车企,却被爆技术太坑

萨博汽车自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研发电动汽车,1970年便投放了第一批纯电动汽车到市场上,在纯电动和增程式汽车领域已形成清晰的技术路线图。而NEVS通过收购,掌握了萨博汽车的核心资产、技术和知识产权,还包括萨博的数据库资料好而技术研发团队。这一点很好的体现在了NEVS的技术实力上,比如其拥有的自主研发的电池冷却系统、车辆安全系统及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等专利,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hoenix”系列电动汽车研发平台。

本以为NEVS是电动汽车界的王者,不料却是“技术坑”?

拥有专利,不代表就拥有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开始的早,也不代表就比后来者优秀。国内某大型车企技术总监向卫士蓝高端猎头透露,虽然NEVS比一般造车新势力在研发上要更成熟一些,但是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并不具备什么竞争力,其量产与上市计划更是和FF一样飘忽不定。

所以,恒大这是又被坑了?继贾跃亭的“钱坑”之后,又遭遇了“技术坑”?

隔行如隔山,恒大造车注定输?63亿收购新车企,却被爆技术太坑

据悉,按照NEVS此前的规划,该公司已经研发出两款达到量产条件的纯电动汽车9-3和9-3X,而且NEVS在瑞典特罗尔海坦的生产基地已具备量产能力。单这一点,就足以秒杀FF和国内一些还在摸索阶段中的造车新势力了。

但是,NEVS本该在2017年年底登上工信部新车目录,并于2018年6月正式量产与上市的新车,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上市时间。就连9-3这款电动车还未上市,便已经遭受不少同行的诟病。首先是外观和内饰上毫无创新,似乎已经跟不上如今市场的潮流;其次在电池技术上,该车型电池容量45kWh,电池能量密度122Wh/kg,而优秀电动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在160-170Wh/kg之间;另外,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NEVS此前公开的补贴后预售价16.98万,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并不大。毕竟比亚迪秦EV450的价格才14.98万起,而且电池技术明显好于NEVS的9-3。

恒大就这样傻傻被坑?经历过贾跃亭的许家印,不容小觑

虽然NEVS的产品和技术看上去不尽如人意,但是恒大这一次显然不会再重蹈之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剧,经历过贾跃亭的许家印,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许家印。

NEVS从萨博传承来的资产和技术,使其同时拥有生产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双资质,这对恒大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恒大此次收购了51%的股权,完全享有主导权。恒大还专门设立了“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启充电桩生意。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恒大已经与广汇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解决新车销售渠道问题,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俨然已经初具规模。

隔行如隔山,恒大造车注定输?63亿收购新车企,却被爆技术太坑

就算技术暂时落后又怎样?有生产资质,有生产线,有技术沉淀,就已经领先还需要通过代工来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了。卫士蓝高端猎头独家观点认为,一向依赖房地产赚钱的恒大,对比其他早在高科技行业摸索多年的企业,可能经验值真的不要太低。

但是恒大作为全国性大型企业,其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不容小视。新车量产和上市进展缓慢的NEVS,很可能在恒大入主以后在管理制度及方式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往往带动人才的流动,有老员工的离去,也会有新员工的到来。怎样留住掌握核心科技的高端技术人才,以及吸纳更多的行业内顶尖人才,将是恒大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很显然,电动汽车领域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恒大最需要的。而恒大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601亩的地皮,也只有在完成24个月内建成投产的目标才能保得住,没有这些技术人才,一切都是空口白谈。

更劲爆的是,这场上下近63亿的收购生意,恒大在接触NEVS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敲定了。许家印如此“草率”,真的不是在下一场极大的赌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