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回不去的故鄉,

留不下的都市,

又到了一年回家的日子, 你是否還在外流浪?是否想起了久違的故鄉. 那山、那水和那些熟悉的玩伴。

你們還好嗎?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已經遠離了家鄉好久, 但是我相信,每個看到“故鄉”這個詞語的小夥伴都會想到一些什麼?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們待過的那些農村,現在的環境,現在的汙染,以及國家為了保護農村環境,改善汙染所作的工作。

近年來,我國村鎮生活垃圾年產量已超一億噸,且逐年激增,引發日益關切的環境汙染問題。村鎮生活垃圾的堆積佔用農業用地,危害生態環境與周邊居民健康。受地域、氣候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的特徵有所不同。目前我國40%左右的建制村缺失垃圾收集處理設施,亟待加大處理控制力度。綜合考量區域地理氣候、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習慣及現有工藝技術,合理統籌規劃,多層次優化管理措施與處理技術。

村鎮生活垃圾的治理是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村鎮分佈較廣,村鎮生活垃圾具有極強的地域性,不同區域垃圾的治理需因地制宜。目前村鎮生活垃圾統計性數據相對較少,文章多以介紹某一區域的垃圾特性、轉運及處理模式為主,缺少對於全國各區的統計。

本文系統性地介紹了各地村鎮生活垃圾的特徵、現有的處理模式及處置方式,大多數地區人均日產量為0.7~1.1 kg/(人⋅d),處理方式隨地區地域特點及經濟發展水平有所不同。以具體地區為例,對其垃圾產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及預測,得出各因素對產量影響程度的大小,為村鎮生活垃圾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數據基礎。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1 中國村鎮生活垃圾的特徵

村鎮生活垃圾通常指在日常生活或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組分主要為有機垃圾[40%~50%(wt),食品垃圾、作物秸稈樹葉],無機垃圾[20%~40%(wt),灰渣、磚石]。

1.1村鎮生活垃圾的產量

2016 年底,全國縣城1537 個,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1273 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5.22%。衛生部有關數據顯示,村鎮兩級居住社區人均每日生活垃圾產生量分別為0.5~1.0 kg/(人⋅d)、0.4~0.9 kg/(人⋅d)。韓志勇等通過實地走訪與文獻調研的方式,依次採用全國村鎮生活垃圾產率中位值、各省產量加和計算得出,2014 年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產量1.16 億 t、1.48 億 t。估算結果與同年住建部提出的1.10 億 t 產量相當,但較《國家農村環境汙染保護規劃》(2007~2020)中2.80 億 t 的年產量有所差異。針對各地村鎮生活垃圾產量已開展諸多研究,但因所選區域及採用方法的侷限性,所得數據普適性不理想。

表 1 為各省市村鎮生活垃圾產生率之間的情況對比。

從中可知,不同地區村鎮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浮動範圍較大,整體看,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燃料結構及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各省(市)、自治區村鎮生活垃圾人均產生量呈現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特點,中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產生量較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高。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同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產量與農戶類型(純農戶、農業兼業戶、非農兼業戶及非農戶)、生活燃料來源、人均年收入及養殖類型有關。人口多、人均收入高及旅遊型村鎮生活垃圾人均產生量較大,使用煤作為主要燃料的農戶垃圾產量低於未採用煤作為燃料的農戶,純農戶及養殖類型的農戶可自行消納部分垃圾。另外,村鎮生活垃圾產量受時節影響較為嚴重,遼寧、浙江、廣東及雲南同年不同月份的生活垃圾產量有較大的波動,農忙時期因噴灑農藥故而農業廢棄瓶等廢棄物較多,農閒時期外出打工人員相對較多致使生活垃圾產量相對較少。

圖 1 為2015~2016 年我國部分省(市)城市與村鎮生活垃圾人均日產生量的對照。由於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導致村鎮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低於城市,村鎮居民日常崇尚節儉、有多種垃圾處理利用途徑,村鎮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普遍低於其對應城市。中部地區如山東、河北等省份農村地區因人口密度大、城鄉一體化村鎮數量多,導致村鎮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與城市人均日產量接近甚至反超。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1.2各地村鎮生活垃圾的組成

我國7 個地區村鎮生活垃圾典型組分的組成特點如圖 2 所示。村鎮生活垃圾主要由廚餘類與灰土類垃圾組成;南方廚餘垃圾佔比高於北方地區,且南方地區垃圾含水率較高;紙類、橡塑類含量呈由南向北遞減的趨勢,其中南方橡塑類含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地區;灰土類含量呈現明顯的由北向南遞減的趨勢;另外,西北及東北地區的金屬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華東地區的木竹及磚瓦陶瓷類廢棄物含量遠超於其他地區。以上現象與各地區域特色及產業結構極為相關,西北及東北仍有大部分地區採用煤作為主要燃料,使得廢物中金屬含量較高,山東、安徽、江蘇及浙江等省份園林業發達,同時村鎮居民樂於使用竹木質傢俱,江西、福建等地陶瓷產業相對興盛,產生更多的陶瓷類垃圾。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不同地區村鎮與對應城市的生活垃圾組成同樣存在差異,對比情況如表 2 所示。各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組成相差較大,相同行政區域城市與村鎮生活垃圾組分差異相對略小。村鎮生活垃圾中,廚餘組分、玻璃、金屬及灰土磚瓦陶瓷類惰性組分的佔比高於城市生活垃圾;中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域的村鎮地區,其紙類、橡塑類及紡織類的組分佔比接近甚至高於其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佔比;邊陲地區如海南、西藏等,因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村鎮生活垃圾的組成特點獨特,其中西藏地區由於特有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具有獨屬於該區域的城市、村鎮生活垃圾組成的特點。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除了以上產量、組成等特徵外,村鎮生活垃圾平均容重為256.25 kg/m3,垃圾溼基低位熱值平均值為3611 kJ/kg(北方村鎮生活垃圾熱值高於南方地區),有機質含量可達(49.04±10.49)wt%,碳氮比為43:1,碳磷比為144:1。村鎮生活垃圾重金屬Hg、Pb、Cd、Cr、Cu、Zn 含量分別為(0.74±0.48)、(21.80±17.61)、(3.36±11.01)、(108.63±84.01)、(36.83±10.91) 、(80.09±42.24)mg/kg,與國內相關標準相比Cd、Hg 超標。

綜上可知,我國村鎮生活垃圾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明顯的分散性,且區別於其各自對應的城市生活垃圾。若機械地將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方式、處理技術手段用於村鎮生活垃圾不是最佳方式,應充分考慮村鎮生活垃圾的特點對其進行處理。

2 中國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2.1村鎮生活垃圾的收運及分類回收現狀

2.1.1、村鎮生活垃圾的收運現狀

村鎮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由收集、清運、轉運環節構成,收集和中轉運輸部分構成了生活垃圾的轉運系統。現有的轉運系統模式有直運模式、中轉模式及組合模式,表 3 中列出了各轉運模式的特點及部分運行地區。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對於村鎮生活垃圾轉運模式的選擇,除了結合縣市自身特點,綜合考慮地域範圍、人口分佈、垃圾量以及交通情況等在內的因素外,還需做全面的經濟指標測算(建設投資及運行成本等)。混合處理生活垃圾的前提下,集中處理縣級及以上行政區範圍的生活垃圾雖有利於控制環境影響,但運輸和轉運費用過高;對於垃圾密度低或經濟承受力弱的區域,高成本的投入、運行及維護不利於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推廣。村鎮縣組合處理模式雖可有效協調處理過程中環境與經濟影響,但技術路線仍需提升優化。

各地村鎮生活垃圾轉運方式不盡相同,以上海為例,上海市郊鎮區垃圾收集點(站)的設置類型和指標要求等與市區基本一致,參照上海市地方標準執行,市郊村鎮已建成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村莊垃圾全部實現清運;同時新型模式也有提出,如一種新型的城鄉一體化收運模式,配套採用“就地消化垃圾+外運垃圾”處理方式、“分散+集中處理半徑”轉運方式,流程見圖 3,該模式在實現村鎮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收運的基礎上,將各方消耗及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2.1.2、村鎮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現狀

現階段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手段主要為簡易焚燒和簡單填埋,較低的垃圾分類水平導致末端處理效果不佳。王濤等經過取樣調研分析得知,江西省贛州市東江源區農村生活垃圾以廚餘類垃圾為主(佔垃圾≥60wt%,主要成分為有機垃圾),混合垃圾平均熱值為2329 kJ/kg,不適合直接焚燒處理,需對其分類之後再集中處理;周寧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生活垃圾可焚燒成分(木屑、塑像、紡織品和紙類)約佔13 wt%,廚餘、果皮等腐殖性有機物成分約佔21 wt%,縣城現階段燜燒爐焚燒的效果並不理想。

戴迎春調研分析得知:上海城鎮一體型村鎮與市區生活垃圾組成相近,上海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四分類標準適用於村鎮。調查村鎮住戶環保意識較強、垃圾分類參與意願較高。可設立溼垃圾處置設施,減少外運量就地處理;沈文璽等通過走訪浙江省安吉縣12 個村鎮發現,當地居民雖環保認知程度較高,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日常生活垃圾循環利用的人數極為有限。因此提出在現有的管控機制上,加大網絡媒體等宣傳力度,就妨礙因素針對性進行解決,以期居民可自主參與垃圾減量化,建議鼓勵非政府組織機構參與垃圾減量處理工作。

對長沙及周邊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成效和經濟效益的分析:源頭二次分類、一次分類分別可減少85.9 wt%與38.89 wt%的有機垃圾,源頭二次分類方式優於源頭一次分類方式,分類投放收集後的二次分類使終端處理的垃圾量減小30 wt%以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及現狀可知,加強村鎮住戶的環保意識迫在眉睫,針對垃圾分類要加強宣傳及科普力度,協調各方組織機構加強村鎮生活垃圾的分類,加強回收及後續終端處理。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2.2村鎮生活垃圾現階段的處理模式及處置方式

2.2.1、村鎮生活垃圾的處理模式

目前,我國應用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大體分為3 類:城鄉一體化、城鄉協同以及城鄉分別處理。

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即集中處理,表現為“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也稱為“全集中”模式,在縣一級設施處理處置收集的村鎮垃圾,焚燒或填埋是主要的終端處理手段,城鄉協同處理模式在縣、鎮和村同時建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生活垃圾分類後分別在縣、鎮和村進行處理處置。城鄉分別處理模式則是縣、鎮和村分別建有完全獨立或半獨立的設施進行生活垃圾的處理,其中完全獨立處理的方式即是“全分散”模式。3 種處理模式物流特徵及各級政區處理功能如表 4 所示。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城鄉分別處理模式中的“全分散”模式可實現生活垃圾收集和就地處理的直接銜接,成本低適用於遠郊及偏遠村鎮,但因處理規模有限一般難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對於城鄉一體處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已有大量文獻分析,問題之一集中在村鎮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組分(廚餘垃圾及農林廢棄物等)的回收利用上,廚餘垃圾及農林廢棄物等可就近處理,而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則將可降解組分長途運輸到某一聚集點後再進行處置,過程中難免造成資源浪費及二次汙染,不利於實現低成本低汙染低能耗處理村鎮生活垃圾;出於集中處理對收運條件、成本的高要求,對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而言具有不小的侷限性。綜合考慮環境、管理和經濟投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重點集中在鎮級行政單位更為合理。

2.2.2、村鎮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方式

目前我國多數村鎮對垃圾定期收集、清運,但過程仍有待規範。東西部地區垃圾非規範化處理的村鎮分別佔20.83%和45.24%,東北地區未規範化處理村鎮的比例更是高達87.5%。資金緊缺、收運成本高、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導致現階段就地簡易填埋、露天焚燒等非正規化方式仍是處理處置垃圾的主流手段,同時城鄉轉嫁型垃圾也給村鎮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方式帶來一定的挑戰。

針對現階段處理模式及管理方式手段存在的問題,各地機構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遼陽市村鎮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包括生活垃圾分揀投放系統、生活垃圾收集系統、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和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從當地村鎮生活垃圾的特點出發,結合環境衛生設施佈局,提出構建“一心,七片、多點”的村鎮生活垃圾治理體系結構。

基於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組成的特點,何品晶等提出了“分類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置結合”的技術路線,總量60%~80%(wt)的垃圾可就地處理,以此降低處理總成本、提高無害化水平。加速推進我國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規範化,推廣全過程專業化運營模式,加強垃圾處理過程物流管理等。

侯世遊認為村鎮生活垃圾處理應充分利用環境巨大的自淨能力,就近最大量分類處理垃圾,將需要集中收運處理的垃圾量降到最低點,最大程度降低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的費用。提出了村鎮生活垃圾三次分化處理的處理模式:第一級分化-村鎮居民生活垃圾成分的分類收集與處理;第二級分化-專門處理大規模和成分單一的垃圾,分化對象主要為鄉鎮街道、大規模養殖場和鄉村各類型企業;第三級分化-根據有機垃圾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處理。高意等結合陝西省隆坊鎮現狀特點,提出了村鎮處理結合,以村級單位初步處理達到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再通過鎮級單位處理實現無害化處理。

村鎮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方式,有關於生物及熱轉化等處理技術的研究。

李世貴等以湖南省長沙縣和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近郊農村的可降解類生活垃圾為實驗對象,製作出有機質含量高於國標的有機肥,提出將就地處理手段結合轉運處理模式作為我國南方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潛在性方式;李志龍等選取來自12 個省市(包括東部4 個省市、中部4 個省、西部2 個省市及東北2 個省)的36 個村鎮的生活垃圾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只有Hg 和Cd 含量超標,村鎮生活垃圾具有很好的堆肥潛力;周文敏採用靜態厭氧快速穩定技術研究了村鎮生活垃圾的厭氧填埋,探究了複合填料層對生活垃圾滲濾液中的揮發性脂肪酸(VFA)的緩衝效能,研究結果證實靜態厭氧快速穩定技術可用於村鎮生活垃圾填埋。

馮慶革等提出一種水泥窯協同處置新模式,將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後隨三次風直接噴入分解爐,在80 t/d 的摻燒範圍內,村鎮生活垃圾對水泥窯工況、水泥熟料品質以及窯尾汙染物排放的影響不明顯,可以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及資源化;韋超等通過迴轉窯對福建村鎮垃圾進行熱解氣化處理,在過量空氣係數為0.4、空氣預熱溫度為500 ℃的實驗條件下,熱解氣化效率達到最大值、焦油產量最小、底渣和飛灰中重金屬及二噁英含量均低於國家排放標準。

我國大部分地區村鎮垃圾量小、分散,決定了其處理技術及設施投入不能過大、運行維護不能複雜。在環保標準愈發嚴格的形勢下,村鎮垃圾的處理不能採用城市大規模垃圾焚燒技術。垃圾焚燒技術投入大、運行維護複雜、成本高。成熟的垃圾焚燒技術一般適合800 t/d 的處理量,即使考慮技術發展與適應性降低規模,處理量也在500 t/d 左右,否則單位垃圾的處理成本高,難以承受。熱解氣化技術是在缺氧還原氣氛中將大分子的化合物裂解生成小分子的過程,煙氣處理系統較簡略,二噁英、脫硝處理過程大幅度簡化,硫化物、氯化物的腐蝕及處理相對簡單,具有小規模處理的技術特色與優勢,因此在嚴格環保要求下,進行小中規模的生活垃圾處理具有成本上的顯著優勢。此外,我國現行的村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處理模式、處置方式均較為單一,缺少針對區域特色設立的獨有體系,加之居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各組織機構發揮作用有限,對於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包括收運、處理、管理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 村鎮生活垃圾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及產量預測

隨著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EKC 曲線理論)被運用到城市垃圾排放的研究中,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與收入水平間被認為存在倒U 關係。對於村鎮生活垃圾排放量與村鎮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係,Huang 等預測符合EKC 曲線理論,即村鎮生活垃圾排放量與人均收入之間呈現倒U 曲線的關係,拐點出現在人均純收入1.75 萬元/a 時,以此可知當前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仍處於上升階段。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村鎮生活垃圾總量及組成受地域、城鄉差異、居民生活習慣等影響。此外,人口密度、居民人均收入、村鎮基礎建設投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均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由於個體因素無法做定量化研究,因此採用可定量化的因素分析其對村鎮生活垃圾產量的影響,並預測村鎮生活垃圾的產量。村鎮生活垃圾產量與其影響因素之間存在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這兩點符合灰色數據特徵,灰色關聯度恰好可以較好地度量各個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因此,採用灰色關聯分析與BP 神經網絡組合的方式來預測青島市村鎮生活垃圾產量。

3.1村鎮生活垃圾主要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分析

對於影響村鎮生活垃圾產量的各影響因子,難以確定因子間的數量關係、系統的主要因子和次要因子,這類問題在數學上稱之為灰色系統,是概率統計與模糊數學所不能解決的部分。在灰色系統中分析各個因素的主次(影響程度大小),常借力於灰色關聯分析。

在此採用灰色關聯分析完成對村鎮生活垃圾排放量影響因素的分析,選取青島地區2000~2011 年的人口數、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以及農作物播種面積作為輸入向量,人均垃圾產量作為特徵因素進行分析。對指標數據的無量綱化採用初值化法,將灰色關聯度的分辨係數取為0.5,具體計算結果見表 5。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對於村鎮生活垃圾排放量而言,選取的幾個影響因素中,灰色關聯度大小均大於0.5,對應的灰色關聯度大小排序為:農作物播種面積(r4=0.89)>人口數>(r1=0.81)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r3=0.6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r2=0.59)。其中農作物播種面積影響程度最大的原因為:村鎮生活垃圾中除了自行消納的部分外,還包括來源於農業生產過程如大棚所用塑料膜、噴灑農藥遺留廢棄瓶等,隨著現代農業技術設備的推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勢必帶來大量的廢棄物;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所對應灰色關聯度相對較小,原因有村鎮生活垃圾現階段較少,村鎮居民環保意識較弱。

3.2BP 神經網絡預測村鎮生活垃圾產生量

人工神經網絡由許多相互聯繫的相似處理單元(神經元)組成。人工神經網絡結構如圖 4 所示,它由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組成。每層有多個節點(即神經元),每個箭頭帶有一定的連接權值,層內各神經元之間無連接。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本文建立的是以時間序列為基礎的BP 神經網絡模型。BP 算法分兩步進行,即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結合上述灰色關聯度與BP 神經網絡組合來預測青島市村鎮生活垃圾產生量。

由於輸入向量的數據具有不同的量綱,對預測模型的輸入向量和輸出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預測的是青島市2020 年村鎮生活垃圾排放量,結合青島市“十三五”期間的規劃,確定輸入向量的大小。網絡的初步結構設定為1 個輸入單元、1 個隱含層、1 個輸出單元,輸入、輸出變量均為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本文所要建立的時間序列模型是輸入單元和輸出單元均為1 的特殊模型,且輸出變量與輸入變量的關係比較複雜,因此可適當增加隱含層的神經元數。隱含層神經元作用函數為tansig 函數,輸出層神經元作用函數為purelin 線性函數,網絡訓練函數為動態自適應學習率的貝葉斯正則化算法trainbr 函數。通過多次訓練及調整,最終確定隱含層為5 個隱層節點。用trainbr 訓練函數得到的網絡對青島村鎮生活垃圾產量進行預測,結果見表 5。

結合灰色關聯分析和BP 神經網絡預測可知,2020 年青島村鎮生活垃圾產量將達到1.186 kg/(人⋅d),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產量。以青島為例輻射全國各省市村鎮,我國村鎮生活垃圾仍處於強烈增長階段,村鎮生活垃圾帶來的農村環境汙染問題依舊是環保工作的重點,可知加強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十分重要。結合前文各地村鎮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組成的差異以及灰色關聯分析結果,除了地域、氣候差異,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環保類基礎設施投入對村鎮生活垃圾產量、組成同樣影響較深。BP神經網絡預測我國村鎮生活垃圾產量處於增長極端,而目前村鎮生活垃圾回收、轉運、處理及管理系統有待健全,對於各區域的村鎮生活垃圾需要採取針對性的處理處置方式。

4 現階段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農村環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2015 年“水十條”要求到2020 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 萬個;《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 年全國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 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 萬個,累積達到全國建制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村鎮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有一些突出問題。為推動村鎮生活垃圾的處理,可集中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資源投入、環保意識及技術方法,技術方法包括技術方法選擇、實施及管理。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針對這些問題,可從以下方面突破:

(1)充分調研各地現有垃圾堆積量,因地制宜進行轉運、處理;

(2)加強教育培訓,完善激勵獎勵機制,著重發展源頭分類,全面推進垃圾分類;

(3)完善村鎮生活垃圾清運設施和服務,建立高效的清運體系,優化垃圾轉運體系;

(4)全面發展垃圾末端回收利用體系,選擇合適的垃圾治理模式,加大研發具有村鎮垃圾特色的終端處置技術;

(5)針對村鎮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置特點,建立村鎮生活垃圾環境管理技術體系,建立生活垃圾治理設施投資運營長效機制。

又到一年回家時!故鄉場景,還能留下多少 你可留點心吧!

5 結 論

本文系統介紹了我國各地區村鎮生活垃圾的特性,概述了當前村鎮生活垃圾收運、分類回收現狀以及處理模式和處置方式。結合青島農村地區生活垃圾產量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列出現階段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並給出建議。

我國村鎮地區面廣跨度大,村鎮生活垃圾具有明顯的分散性、極強的地域性,大部分區域人均日產量0.7~1.1 kg/(人⋅d),且日漸增長;村鎮生活垃圾組分區別於城市垃圾,整體以餐廚垃圾、灰土、木竹為主,南方垃圾水分較高,經濟發達地區橡塑類垃圾組分含量較高;村鎮生活垃圾的處理模式主要以城鄉一體、城鄉分別及城鄉協同為主,基於各地村鎮生活垃圾的特點,其處理方式及採用的末端處置方式有所區別。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環境的重中之重是加大村鎮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村鎮生活垃圾的產量仍在急劇上升,其收運、分類、回收以及後續的處理模式、處理方式均需多層次綜合性地進行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