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天明昊財務導讀:

據天津日報官方微信,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前,天津市公安機關就已將權健涉嫌的罪名說得很清楚:“傳銷犯罪”與“虛假廣告犯罪”。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權健”?

無論多少,都需要我們普通人瞪大眼睛、提高警惕,更需要相關部門拋棄“不惹事”的心態,積極作為,避免因不作為甚至利益捆綁變相成為傳銷組織的“保護傘”。只有社會上下都行動起來,不憚以最大的投入,才能讓傳銷無處容身。

下附人民日報最新統計的102個傳銷組織名單,以備警示: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2019年1月1日,廣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了,電子商務法的頒佈實施,使得電子商務領域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權健風波一出,各大主流電商就全面下架了相關商品,阿里京東蘇寧已經搜索不到相關產品了。權健事件的爆發僅僅只是開始,今後電商法將會繼續發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網購環境。

這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確實是一個大好的消息,今後將有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對於電商來說,將迎來大變局的時代,或許將迎來大洗牌之勢。電商經營者跟傳統線下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被放到了同一水平線。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按照《電商法》的相關規定,除該法規定的特殊情況外,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依法納稅。《電商法》還明確禁止了電子商務經營者

默認搭售、大數據殺熟、刷單、刷好評、擅自刪差評、無故拒退押金、洩露用戶隱私、快遞無限延期等行為。

《電商法》的另一個亮點是對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電商法》第九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第十七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電商法》讓電子商務有法可依,一系列對電子商務行為進行規範的條款,都讓電子商務經營者欺騙消費者、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據瞭解,新法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要進行主體登記,有營業執照,有明確地址,在稅務部門備案,這就方便了消費者進行維權。並且,如果是電商平臺上的經營者出現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情況,電商平臺還將承擔相應責任,如果電商平臺不能夠提供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聯繫方式等信息,那麼他還要承擔先行賠付的責任。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電子商務法》是屬於基本法,一些內容是框架性、原則性規定,其中很多地方仍需要進一步細化,而且由於電子商務領域的迅速發展,各方面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所以也需要不斷出臺相關規定進行完善。

但不管怎樣,《電子商務法》不可輕視,它對於解決當前的電商平臺售賣假貨、平臺審核不嚴與監管不到位等社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廣大電子商務經營者來說,今後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中國還有多少個“權健”?電商法不可輕視,合規經營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