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班後的生活

我下班後的生活

有時候,經常收到很多後臺的留言,有很多人私信問我每天的日常,覺得很羨慕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態度。今天我就寫寫職場與生活的平衡,我的日常。

01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單休,加班時間很頻繁,以至於沒有自己的閒暇時間,加上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便辭職了。

之後換了一份研發的工作,這回終於有周末雙休、國家法定節假日了,但是,有相當於沒有,因為工作量太大,公司業務繁忙,每天九點工作,五點半下班實際上每天七點就工作了,晚上經常七八點下班,回到家還要參加公司網絡培訓、週末還要處理各種工作,郵件、線上、線下培訓或者團建。

02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工作加班、甚至很多人會覺得所有時間花在工作上、變得繁忙是一件很好的事,開始,我也是這麼以為的;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歸於繁忙只會讓自己太機械化、每天忙的沒有時間去思考、去自省,會讓自己很累。

那陣子,做研發,我每天凌晨三四點才入睡,早上六點多就已經出門了,七點多開工。身體終於熬不住,於是,一直生病,胸口一直疼,最後我無奈放棄了這份高薪工作,辭掉了這家外企的工作。

03

開始,我也覺得我應該高速的學習、運轉,整個人應該時刻學習、畢竟時代進步這麼快,後來,我發現明明可以三年、五年得到的東西、三年、五年走的路,我為什麼非要一年去完成,讓自己21歲身體就過於負荷,以後幾十年我更加沒有時間拼搏。

畢竟,好的身體是做任何事的前提。就這樣,我辭掉了這份工作,我找了一份月薪五千,工作量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甚至很清閒,每天就微信後臺回覆留言,有醫療相關活動我就幫忙跟進、佈置會場、平時剪輯視頻。

就是這樣一份週末雙休,早八晚五,經常提前下班,公司從不加班的氛圍,每天中午還有午休2小時,能夠準時吃飯,我開始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調整自己的身體。

04

先是把睡眠調整過來,不再每天熬夜到很晚睡,然後是工作壓力幾乎沒有,就算有也是自己可以完全承擔、消化的。

在這種狀態下,我開始利用這些空餘時間去做自己的事,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既可以讓自己擺脫護士的工作,過渡,積累經驗還可以調理自己的身體、可以足夠時間去充電。

我下班後的生活

我根據我個人習慣做了一些計劃,並且執行。每天上班花3到4個小時絕對高效率的完成今天的任務,到了中午11點休息,飯點吃完飯休息10到20分鐘,然後午休。養成到點就睡的習慣,午休是為了勞逸結合保證下午的工作效率。

睡醒之後,會花5到10分鐘醒神,下午一點半到倆點多開始工作,三點半就開始結束今天的工作。構思晚上的文章,有靈感就寫下來沒有就練習excle或者ppt或者word,一週五天,錯開來。五點下班,到家五點四十。

05

六點三十吃好飯,散步二十分鐘,七點開始學習,網上各種微課如近期的思維課、ps、或者職場課,八點半聽完,九點半洗漱,十點寫文章,十一點睡覺。面膜一週敷2到3次。

週一到週五是這樣,週末倆天我會選擇看天氣,天氣好就會出去玩,杭州當地走走或者杭州附近的城市轉轉。看看歷史文化、博物館、圖書館、各種展,因為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最主要還免費,就算花錢也是幾十元錢。

出去玩的時候,品品美食,順便放鬆心情,有時候也會泡泡圖書館,看各種雜書、去健身房,偶爾會讓父母來我所在的城市轉轉,帶他們在杭州逛逛。也有時候下班或者休息會和大學同學聚聚、或是去以前單位同事家聚聚,吃頓飯、喝個小茶、小酒。

06

我一般是家裡大掃除會固定每週一次、平常保持乾淨,衣服丟洗衣機洗可以節省時間,去超市購物因為會需要排隊所以一般選擇把每次需要買的東西列在清單,一週逛一次超市,因為有冰箱,所以冰箱放得都是烏冬麵、水餃、饅頭、花捲還有水果。

平常下班為了節約時間也會看自己的食慾,有時候吃饅頭和水果,有時候喝粥,有時候吃水餃或者麵條,既營養晚上節約時間,一個人吃也容易收拾,不想做就會在外面吃,想吃飯就外面吃或者週末。

07

一般在網上買的課程最多的是思維的課程,因為我覺得工作經驗是可以積累的,但是思維卻是決定一個人的出路,思維是很多人無法教你的。

花錢聽聽別人的思維可以突破很多東西,旅遊也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不一樣的點,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只是塵埃中的一粒塵土,至於有時候等地鐵、等車我會利用碎片化時間看看別人寫的一些有意思的公眾號文章,看的多了自己慢慢就多學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