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年来的王朝危机,有的化解了,有的造成灭亡,值得一看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曾说:“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所谓若干年和若干代,只是为了加强印象而设,当然不会有人机械地去解释。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

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深为之震撼,自秦至清,这个瓶颈危机似乎始终成为皇朝的魔咒。秦二世而亡,果然是亡秦者胡也;西汉初吕氏干政,几危刘氏江山;西晋二世晋惠帝傻子皇帝,发生“八王之乱”,一波自相残杀之后,永嘉之乱,西晋灭;隋朝亦是如此,二世皇帝隋炀帝十来年时间就折腾亡国;唐初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喋血宫门;宋初烛影斧声,宋太祖之祚移于宋太宗一支;明朝靖难之役,叔叔抢了侄儿的皇位。

如此等等,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皇朝建立初期确实遇到了瓶颈危机。但我又不得不质疑:“所谓的瓶颈危机,看似是历史定律,但未必就是一个定律。”当我们将皇朝建立初期所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梳理,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性质很不一样。

秦二世而亡,亡于秦法的严酷。西汉初的吕氏干政,只是政治斗争而已,虽外有强大的匈奴,但还不至于让西汉走向亡国的地步。东汉初,经过王莽新朝改制后重新走入正轨,初期算是平平安安,没有什么大乱,反而是后来一代不如一代。曹魏亡于司马氏,只是改朝换姓而已,老百姓还是那个老百姓。

中国两千年来的王朝危机,有的化解了,有的造成灭亡,值得一看

西晋初八王之乱,亡于司马氏之间的争权夺利,亡于外族的乘虚而入。东晋初之乱,是王氏门阀大族与司马氏之间的权力分配不均,经过王敦之乱后,门阀与皇权达成平衡,危机也算安稳下来。南朝宋齐梁陈,这个危机不是什么瓶颈危机,而是“大盗不息,动乱不止。”不过是改朝换姓罢了。这个时候真正的危机应该是北朝南侵,这个危机没有解决,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亡国。

隋初天下重归一统,外无强敌,内无战乱,这个“开皇之治”倒是名副其实。隋炀帝继位,大修宫室,开运河,修长城,伐高丽,折腾的天下大乱,这个乱来自于炀帝自身的问题,其亡是应该滴。唐初兄弟相残,这个乱其实并不严重,只是皇帝由谁当的问题,此时真正的危机来自突厥,所幸突厥内乱,唐太宗派李靖横扫漠北,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两千年来的王朝危机,有的化解了,有的造成灭亡,值得一看

隋炀帝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这也只是一个改朝换姓,与老百姓干系不大。五代十国时期,“大盗不息,动乱不止。”外有契丹,内有十国争衡,此时的危机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问题,没啥瓶颈。宋初宋太祖与宋太宗之间,只是皇位的移位而已,真正的危机来自契丹南侵,澶渊之盟之后,这个问题算是得到解决。

南宋,可就不是瓶颈的问题,而是分分钟有可能灭国的问题,北方强盛政权迭出,金国之后是蒙古,哪一个他都打不过。明朝初期靖难之役只是皇权争夺问题,危机来自于北方,不过除了明英宗这个不争气的,这个危机倒不严重。明朝少了一段时间的明英宗,不也好好的嘛。[不要问我为什么说不写元、清,这个时候国都没了,还谈啥瓶颈危机?]

中国两千年来的王朝危机,有的化解了,有的造成灭亡,值得一看

明成祖剧照

所以总体看来,所谓的历史定律瓶颈危机只是由现象推论原因,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提法。王朝建立初期,危机是或多或少存在滴,这是一个现象,谈不上定律。我觉得倒是可以把“瓶颈危机”换成“危机”比较好,因为危机不仅仅是存在于王朝建立初期,其实是始终伴随直到覆灭。

危机有时候会导致王朝很快覆灭,有时候被很好的化解。不管怎么说,旧的危机被化解,新的危机又会出现;有的危机程度轻,有的危机很严重;有的危机当时看起来不是危机,过了十几二十年就会成为危机。危机并不可怕。所谓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也。只要化解危机,比如西汉出解决了匈奴南侵的问题,唐初解决了突厥南侵的问题,汉唐都赢得一个新的高度发展。

其实对于王朝最为可怕的是没有危机,或者有危机的时候反而认为没有危机。前者汉成帝是也,后者隋炀帝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