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一隻手有五根手指,多一根,那叫“六指兒”,是一種殘疾。山東有句俏皮話,“六指兒划拳——多一指兒”,暗指多此一舉,畫蛇添足,古代稱之為“枝指”。手可能算得上人體最具實用性、最靈活的器官,亞里士多德稱手是“器官中的器官,組織中的組織”。

手分手掌和手指,五根手指各有稱謂,曰: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若問五指的稱謂是從哪兒來的,是東方還是西方?恐怕鮮有人深究。

拇指,英語為Thumb,德語為der Daumen,詞源非常相近,來自古日耳曼語的“Dume”或“Dumo”,意為“厚實的”“強壯的”,對於強壯或彪悍之人,也稱他們為

“Dume”或“Dumo”。拇指是手指中最粗壯的一根,因此得名。食指,在英語裡稱為index finger,德語為der Zeigefinger,意譯應該是“示指”,因為人們會用它來指東西。接下來是中指,英語稱Middle Finger,德語為Mittelfinger,顧名思義,它在五根手指的中間。無名指或許應該叫“戒指”,英語叫Ring Finger,德語der Ringfinger,因為婚戒戴於此指。小指叫Little finger,德語為der kleine Finger,它是五根手指中最小的。

《西遊記》的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寫:“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孫猴子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其實是靠五指將其罩住,佛祖法力無邊,幻化多端,五指有五行之相,常人不能比擬,五指之名,也並不稱為金木水火土。

據《春秋•左傳正義》,“然則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食指,將指,無名指,小指也。”這就有了名稱的考據了,和今天的稱呼顯然有點區別。

  • 拇指

巨指就是拇指,《儀禮•大射儀》所謂“右巨指鉤弦”,就是用右手的拇指來拉弓弦,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蒙古式射法”。古人計數,先用手指,數太多才用算籌,所以叫“屈指可數”,習慣上先伸屈拇指,拇指便是第一位,“首屈一指”便用來表示名次第一,引申為最出眾、最優秀的意思。巨指也叫巨擘、大擘、擘指,這個詞後來用以指代在某種方面有著特別的地位,一般指事業有成,掌握著很大權利的人,但這個用法其實也非常古老,《孟子•滕文公下》有“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巨指這個名稱甚好,為什麼又改稱“拇指”了呢?《說文》對“拇”的解釋是:“拇,將指也。”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所謂將指者,為諸指之率也。”這就奇了,因為我們上面提到了“將指”應該對應的是“中指”。《春秋•左傳正義》:“謂大指為將指者,將者,言其將領諸指也。足之用力,大指為多;手之取物,中指最長。故足以大指為將指,手以中指為將指。”原來,在腳趾裡面的將指是拇指,手指裡的將指則是中指。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用右手的拇指來拉弓弦,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蒙古式射法”

歷史大名人越王勾踐在面臨吳軍入侵時,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大敗吳王闔閭,“闔廬傷將指,取其一屨。還,卒於陘,去槜李七里。”(《左傳,定公十四年》)這就是說吳王闔閭因為大拇腳趾受傷,也許是破傷風感染,最後死了。《莊子•外篇》裡有著名的一章《駢拇》,開篇就說“駢拇枝指,出乎性哉!”駢拇就是腳趾先天性殘疾,拇指和二指長在一起了。

拇指一直指的是腳趾,到了清朝才通用到手指上,清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手足大指皆日拇。”近人沈富進的《匯音寶鑑•高上上聲》:“拇,手大指也。”看起來,後來或許是為了簡略,手足不分,把拇指的稱謂又安到手上了。

  • 食指

食指這個名稱就跟西方人不同了,似乎和食物有點關係。

其實本來食指就叫“二指”,《儀禮•鄉射禮》裡有“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的說法,鄭玄注曰:“二指謂左右之第二指。此以食指將指挾之。”之所以又叫“食指”,且看《春秋•左傳正義》:“第二指為其食指者,食所偏用。服虔雲:俗所謂喋鹽指也。”所以,食指又稱人指、鹽指、頭指,我們今天嚐嚐菜品的鹹淡,也是用食指蘸取一點,古今同理。

有個成語叫“食指大動”,出自《左傳》,《史記》也有類似的記載。《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字子公)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這個故事裡的鄭國公子宋有個異能,食指動時,必嘗異味,可能算是一種遙感或超感的能力。他覲見國君鄭靈公時,食指大動,那肯定是有好吃的了,果不其然,楚人逮了一隻大王八送給鄭靈公,鄭靈公正大快朵頤呢。公子宋也是自作多情了,以為鄭靈公會跟他分享,沒成想這鄭靈公故意不給,公子宋就生氣了,用食指伸到煮肉的大鼎裡蘸其肉湯嚐了一下,揚長而去。鄭靈公因此大怒,準備殺公子宋,結果反被公子宋所殺,這是後話了。蘇東坡後來還寫詩“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次韻水宮》)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這故事其實牽出兩個詞兒,一個是“食指大動”,二是“染指”,都和吃有關。“染指”這個詞兒後來又被借用到了男女關係上,真是應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豎中指”是佛教密宗手印之一

  • 中指

中指古稱“將指”,因為“手之取物,中指最長。故手以中指為將指”(《春秋•左傳正義》)。將指太文氣,後來就俗化了,用了“中指”這個俗名。

“豎中指”恐怕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侮辱性手勢。據說,豎中指最早在古希臘被使用,表示雞姦,用來鄙視、恐嚇或威脅他人。它的另一個起源可能更具諷刺意味一點,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軍曾切掉英軍俘虜的中指,以令他們無法再拉弓射箭,而當最終法軍撤退時,英軍弓箭手則伸出右手中指,以炫耀他們尚存的戰鬥力。

手勢在古代中國,多具有宗教意味。“豎中指”便是佛教密宗手印之一,密宗相信,佛菩薩及本尊的手印,象徵其特殊的願力與因緣,修法者結相同的手印時,會產生特殊的身體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這和佛菩薩及本尊修證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狀況是相應的。在迎請“五方佛灌頂”的手印中,結印豎中指表示毘盧遮那佛;而在“金剛身、口、意”的手印中,同一手印表示“金剛意”,代表法器中的獨股杵。

道教裡也有類似的手印,但結印的手勢要複雜些,善結此印者便是大名鼎鼎的王靈官,為道教第一大護法靈官。王靈官恐怕是橫跨《西遊記》《水滸傳》兩大名著的惟一一個形象,在《西遊記》中,美猴王一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在殿外就遇上了當時正在當值的佐使王靈官,書中寫道“他兩個鬥在一處,勝敗未分”,可見王靈官的厲害。《水滸傳》第十四回《赤發鬼醉臥靈官殿》,赤發鬼劉唐當時吃醉了酒,恰是在供奉王靈官的靈官殿裡被擒了。有意思的是,劉唐在影視劇的形象中,一直是“赤面、紅鬚髮”的造型,而其實書中並沒有這樣記述,只是寫“紫黑闊臉,鬢邊一搭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想來,也許是我們在印象中,將王靈官的造型移植到了劉唐的身上。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王靈官,道教第一大護法靈官

  • 戒指

西方有戴戒指之法,民間口訣稱,五指佩戴戒指符合“追、求、訂、婚、離”的意思,一般戴在食指表示想結婚;戴在中指上代表正在戀愛;戴在無名指上代表已經訂婚或已經結婚;戴在小指表示離婚或單身。婚戒戴於左手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意為左手連心,可以心領神會。而且,按西方宗教傳統,左手是上帝賜福之手。

這一戴戒指的規則,大概起源於公元14世紀,之前的西方人也戴戒指,不過沒那麼多講究,戒指上通常印有家族徽章,象徵著封建權利,亦可作封印信箋之用,兼有實用價值。世界上第一個將戒指當做訂婚信物的人是奧地利王麥士米尼。為了贏得甫已訂婚的瑪麗公主的青睞,1477年,他命人打造了一枚珍貴的鑽石戒指,而這枚戒指最終幫助他抱得美人歸。

因此,在西語的意義上,無名指實應該成為“戴戒之指”。中國古人並無將戒指戴於無名指上的習慣。無名指之名,見於《孟子•告子章句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漢人趙岐注曰:“以其餘皆有名,無名指者,非手之用指也。”無名指不常用,甚至不能像其他手指一樣獨立彎曲,沒有名字也是正常的。徐皓峰在《道士下山》裡寫,太極拳的秘訣在於無名指,也因無名指乃是最不靈活的一指,氣血的通達也顯現於此。

“戒指”之名,古已有之,據現存文獻記載,它有“手記”“約指”“驅環”“代指”等諸多異名。這個名字也完全是中國化的,西方的“戒指”準確的應該稱之為“指環”,因為並無“戒”的意義。

中國最早關於戒指的系統解釋來自為《詩經》作注的毛亨,他在《詩經•邶風•靜女》“貽我彤管”這一句的註釋中寫道:“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者,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

王三聘輯《古今事物考》卷六“指環”條中的說法略有不同:“《五經要義》曰‘古者后妃群妾御於君所,當御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環退之,進者著於右手,退者著於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指環是手鐲的簡化,都是為了標識,是一種特殊的符號。《現代漢語詞名探源詞典》中也引用類似上面的一段,並說“嬪妃月經來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與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所以,這個“戒”字名副其實。

“戒指”亦稱為“約指”,意思倒是和今天雷同。詩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就是把指環當作定情信物。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中有一小故事,一女子要跟情郎約會,在往來書信中寫道:“徒承往復,未測中心。擬作夜談,各陳所願。……先以約指一物為定。言出如金,浮情且戒!如斯而已。”完美地將“戒”和“約”兩個意思扭結在了一起,賦予了小小的指環。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婚戒戴於左手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意為左手連心,可以心領神會

  • 十指連心

十指連心,兒時看老電影,反動派向革命者用刑,最慘烈的反而不是老虎凳、辣椒水,而是向手指插竹籤子,想想都疼。相較身體其他部位,為什麼手指似乎特別怕痛?按西方醫學的講法,大腦中感覺疼痛的主要區域是頂葉,而頂葉中面積最大的感覺區是和手指相連的,以保證重要的部位容易接受感覺信號。

中醫認為,手部勾連六條經脈,五指皆對應著經絡與臟器,五指的指甲周邊,都有非常重要的穴位。拇指對應肺經,食指對應大腸經,中指對應心包經,無名指對應三焦經,小指則對應心經、小腸經。拇指上的少商穴,與肺息息相關。食指上有商陽穴,便秘時壓這個手指感覺很疼。中指上有中衝穴,因疾病不適使心臟受不了時,這裡會感到疼痛。無名指上有關衝穴,感冒發燒時揉此部位可緩解症狀。小指一側的指尖有少衝穴,另一側有少澤穴。少衝與心臟有密切關係,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以緩解病情;少澤是關聯小腸的經穴,消化不良時,可用力按壓此部位。剛剛仙逝的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裡面設計了一套絕世武功,名曰“六脈神劍”,便是從這幾個指上穴位中發出“劍氣”,傷人於無形。

趣談|我們來聊聊“手指頭”

遙遙一指,能否致人於死地呢?古語云:“千人所指,無病而死。”看起來,傷人的倒不是劍氣,而是人心人口。

遙遙一指,能否致人於死地呢?古語云:“千人所指,無病而死。”看起來,傷人的倒不是劍氣,而是人心人口。指點江山是豪氣,指指點點卻是市井氣,甚至還有不用指頭便可指點的,頤指氣使,這就傲慢到了極致了。也有從指頭上得了大道的,“一指禪”,便是經歷了斷指而來的頓悟,只是這個故事太過血腥,不講也罷。

(原創自志道教育《新教育家》宗不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