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是風口?結果阿里雲3年前就說了,其他人都慌了……

要說最近科技界的熱詞,非“產業互聯網”莫屬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提,廣東雲棲大會在提,無數互聯網巨頭也在提。

這風口真的是一片新藍海嗎?

仔細追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藍海確實是藍海,只是,這塊地很早就有人看中,並且佔住了。

早早的佈局,讓這家科技巨頭在這場博弈中已經快了別人一大步。

這位正是今天廣東雲棲大會開的賊熱鬧的阿里雲。不得不說,人人都說在互聯網領域嗅覺最敏銳的是阿里巴巴,此言非虛。

產業互聯網是風口?結果阿里雲3年前就說了,其他人都慌了……

早在2015年3月28日,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到,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斷產業互聯網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雲計算等新技術會給各個產業帶來巨大的提升機會,並將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爆發點,併為這一天的到來進行了長達六年的技術部署。

這段話,放到如今的互聯網領域仍然不違和。

產業互聯網是風口?結果阿里雲3年前就說了,其他人都慌了……

看看阿里雲這幾年的產業互聯網軌跡,你就能明白了。

2015開始,阿里雲推進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大家熟知的中石化、徐工集團、協鑫光伏、中策橡膠、海油發展、京信通信、瀚藍環境、迪森熱能都成為所在行業升級的標杆樣板。

2016年底,阿里雲創造性地提出要把人工智能用於製造業,並由此誕生了中國“下車間的工程師”,他們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幫助工廠提高了生產效率,創造了上千萬甚至過億的利潤。同時,阿里雲也開始了其“產業AI”的實踐。

產業互聯網是風口?結果阿里雲3年前就說了,其他人都慌了……

去年12月,阿里雲提出產業AI戰略,認為“人工智能要落到各行各業中才有價值”。

現在,以ET大腦為代表的阿里雲人工智能已經在城市、工業、農業、環境、醫療等不同領域發揮作用。杭州城市大腦,用AI解決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已經成為產業AI的標杆和全國其他城市爭相學習的目標。

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在互聯網領域,“遠見”真的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沒有“遠見”的企業是無法成功的。

產業互聯網是風口?結果阿里雲3年前就說了,其他人都慌了……

對此,網友的評論也很亮:“阿里雲每次都不按套路出牌,別人不看好的,它先看好;別人不能做的,它先做了。上一次這種情況還是2010年討論‘雲計算’的時候,其他人直接懵了吧……”

不得不說,在互聯網+的賽道上,誰先佔得先機,誰才能一路領跑啊!

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