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一、盆景概述

第一節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盆景,起源於中國,這個結論已經在世界盆景界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現在討論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就是建於在這個基礎上。

據學者考證,盆景一詞見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屠隆著[考餘事。盆玩箋],書中寫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歷史上曾稱“盆玩”、“盆樹”、“盆島”、“些子景”等。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唐•閻立本《織貢圖》中進貢山石情景

在中國盆景藝術啟蒙、形成和發展的漫長曆史過程中,中國曆代民間藝人、文學家、詩人、畫家或親自創作盆景,或用詩歌吟詠盆景,或用繪畫描繪盆景,或著書論述盆景,使中國盆景由園藝栽培的盆栽,昇華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

我贊成中國以盆景外形論存在起源的歷史觀,那就應該從1972年陝西乾陵發掘的唐章懷太子李賢之墓(建於公元706年)角道東壁上,生動地繪有圓臉、朱唇、戴噗頭、圓臉長袖袍、窄褲腿、尖頭鞋、束腰帶的侍女一,雙手託一近乎現在特徵的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樹 (1972年7月《文物》)。按照現在的盆景分類,該畫面中的盆景應屬於樹石盆景或水旱盆景類型,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顯示盆景要素特徵的盆景圖畫。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侍女手託盆景圖

對古代園林造景在觀賞植物栽培的起源上,應該比盆景要早,因為先民栽培養植的植物,首先是為了生活,其次才產生觀賞意識。1977年在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約7000年的第四文化層中,出土了兩塊刻有盆栽圖案的陶器殘塊,一塊是五葉紋圖案,刻畫的圖案保存完整。在一帶有短足的長方形花盆內,陰刻著一株萬年青狀的植物。作為觀賞的栽培植物並不帶有人文意識和盆景基本要素。再言,7000年古老的中國先民還在過著刀耕火種的半原始狩獵生活,先民的生活條件完全不具備支撐他們去從事休閒的植栽活動,因此五葉紋圖案不能立論為中國盆景的歷史起源階段。中國新石器時期的草本盆栽,只能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植物盆栽,是人類懂得植栽的起源形式。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五葉紋陶塊

歸結多種立論學說,中國盆景的啟蒙、形成和發展應該歸結為以下幾個歷史階段:

1、東漢時期(25-220年),已形成植物、盆盎、幾座三位一體的盆栽現象,是盆景盆栽和幾座使用時期是開始。漢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轉化,又出現了缶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盆景形式,可謂是我國盆景形成的時期。(缶讀fǒu否,古代一種大肚子小口的盛酒瓦器)

早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種到中原來,就採用了盆栽石榴攜帶的辦法。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記載。從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過渡,併為漢代缶景的出現打下了栽培技術基礎。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北齊•山東青州石刻墓中的畫像石刻《貿易商談圖》

2、唐代時期(618-907年),是多種盆景形式發展的興盛時期。魏晉以後,由於政治腐朽,有閒階層中間追求隱逸的風氣日盛,他們以山林為樂土,以隱居為清高,將理想的生活與山林之秀美結合起來。晉朝更替之後,江南經濟得到較大發展,貴族們大量建築園林別墅,過著遊山玩水的清閒生活,這種風氣促進了我國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形成與發展,進而也促進了盆景藝術的發展,盆景藝術開始向詩情畫意的方向飛躍。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在文化藝術方面,如詩歌、繪畫、雕塑、旅遊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然,盆景藝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形式多樣、題材豐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廣泛,美學理論也日漸成熟。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唐•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中盆景(左下角)、山石盆景(右上角)形象

唐代雖尚未出現“盆景”一詞,但從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樹木盆景製作已普遍,技藝也日趨成熟。唐章懷太子李賢之墓東壁畫上的侍女手捧盆景壁畫,足以證明唐代樹石盆景(水旱盆景)已經盛行。 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趨於成熟。臺灣故宮藏畫中有唐代閻立本繪製的《職貢圖》,畫中有以山水盆景為貢品進貢的形象。左邊一人雙手捧一體量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邊一人用右肩扛著一體量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內山石玲瓏剔透、奇形怪狀。

唐代文獻記載中,還有許多關於假山、山池、盆池、小灘、小潭、廳池、疊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這些文獻雖未明顯提出“山水盆景”的字樣,但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在居室內來製作和欣賞山水景觀已蔚然成風,這些山水景觀,大的可在廳前屋後、院落之間,蓄一池清水、置幾塊山石,小的就可擺在盆內,與當今盆景外觀形態幾乎無異了。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唐•閻立本《織貢圖》中進貢山石情景

3、宋代時期(960-1279年),宋代樹石繪畫和描寫山水盆景的詩詞已達到很高水平,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發展的繼續和完善時期。不論宮廷民間,以奇樹怪石為觀玩品已蔚然成風。宋代藝術家們將盛行宋代的繪畫理論更多地應用於盆景之中,使盆景藝術發展到相當水平。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收藏的宋人繪畫《十八學士圖》,繪有蒼勁古松、老幹虯枝、懸根出土的盆樁,從中可以看出當時製作技藝的高超。

到宋代,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的區別更加明確了,並對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記載。據趙慶泉著《中國盆景》所載,今揚州瘦西湖公園,尚陳列有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它是由鐘乳石製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巒起伏、溪壑淵深,為世上罕見,譽為國寶。它是宋代山水盆景的實證。

宋代對盆景開始有了題名,如宋代田園詩人范成大愛玩英德石、靈壁石和太湖石,並在奇石上題“天柱峰”、“小峨眉”、“煙江疊嶂”等名稱。”人稱“米顛”的大書畫家米芾,愛石成癱,他論石有透、漏、瘦、皺之說。這一品石標準一直影響至今。

4、元代時期(1271-1368年),元代盆景實現了體量小型化的飛躍,元代的小型盆景——些子景的產生,對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高僧韞上人,擅長作"些子景",回族詩人丁鶴年有《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詩曰:“尺樹盆池曲檻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彷彿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胸襟隘,毫髮從來立大千。”他雲遊四方,飽覽祖國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師法自然,並善於運用盆景製作的各種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極力提倡小型化,稱之為“些子景”。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元•李士行《偃松圖》的樹木盆景形象

5、明清時期(1368-1911年),明清是我國盆景史上發展的昌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盆景技藝亦趨成熟,盆景專著紛紛問世,對盆景樹種、石品、製作、擺置、品評等在理論上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可以說明清時期是我國盆景理論上的飛躍和昇華,在盆景類別形式上更加多樣,在蘇杭一帶,盆景發展更為普及。

明清時期把盆景分為“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七賢士”(黃山松、纓珞柏、冬青、銀杏、雀梅、楓、榆)和“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木竹、山楂、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及“花草四雅”(水仙、菖蒲、蘭、菊) 。

明代盆景專著較多,如屠隆著《考盤餘事》。他在“盆玩”部分寫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除了把盆景大小應用配置寫得比較詳細外,同時還很注重畫意,提出以古代諸畫家馬遠、郭熙、劉松年、盛子昭等筆下古樹為模特的盆景為上品。書中還指出了合栽組景之妙處:“更有一枝兩三梗者,或栽三五巢,結為山林排匝,高下參差,更以透漏窈窕奇古石筍,安插得體,置諸庭中。對獨木者,若坐崗陵之巔與孤松盤桓。對雙木者,似入松林整處,令人六月忘暑。” 《考盤餘事》中還介紹了樹樁的蟠扎技藝:“至於幡結,柯幹蒼老,束縛盡解,不露做手,多有態若天生。”指出民間製作盆景,多以師法自然,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成。陳扶搖著《花鏡》,其中有《種盆取景法》一節,專門述及盆景用樹的特點和經驗。也談到了點苔法:“幾盆花拳石上,景宜苔蘚,若一時不可得,以菱泥、馬糞和勻,塗潤溼處及椏枝間,不久即生,嚴如古木華林。”李鬥所著《揚州畫肪錄》。書中提到乾隆年間,揚州已有花樹點景和山水點景的創作,並有製成瀑布的盆景。由於廣築園林和大興盆景,那時揚州正如書中所說:“家家有花栽,戶戶養盆景”。也曾提到有一個蘇州名離幻的和尚專長製作盆景,往往一盆價值百金之多。

此外,曾勉之的《吳風錄》、王鳴韶的《嘉令三藝人傳》、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文震亨的《長物志》、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吳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鱗的《素園石譜》等,都對盆景製作、品評等進行了詳細的記述。

盆景在明清時期的展陳藝術得到了很大的昇華,現在人們習慣選用的幾架,大多沿制那個時期的樣式。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清•葉芳林、方士庶《九日行庵文燕圖》中樹石盆景形象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明《朱瞻基行樂圖》中樹木盆景形象

6、近代盆景在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1912-1949),是一個政局動盪的時期,長期軍閥混戰,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導致盆景事業日趨衰敗,一蹶不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更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數災難,盆景藝人連家園都沒有,何以談得上守望盆景呢?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經濟也十分困難,人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沒有精力去發展盆景事業了。

7、現代盆景指1949年到現在,我國盆景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恢復發展階段、停滯階段和大發展階段。

恢復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祖國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採取了保護、發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積極貫徹了雙百方針,盆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創新,恢復發展很快。

1956年,廣州盆景研究會成立。

1957年,周瘦鵑父子編著的《盆栽趣味》和馮灌父等編著的《成都盆景》同年問世。

1959年,成都南郊公園舉辦盆景展覽,陳毅元帥前往參觀並題了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轟動了中國盆景界。

196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香花、盆景組,並在蘇州拙政園,舉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盆景展覽,展出江蘇和上海兩地盆景,影響很大。

1962年,上海盆景協會成立。

1964年,南京玄武湖舉辦江蘇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覽。

停滯階段:

文革開始後,盆景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被打成四舊,被誣衊為封、資、修的產物,打入冷宮,遭到摧殘。人們的文化生活十分貧乏,盆景發展也處於停滯狀態。

大發展階段:

1977年以來,盆景藝術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週年之際,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參加展出的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4個單位,展出面積6600m2,展出作品1100盆,參觀人數10萬餘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了彩色紀錄片《盆中畫影》。

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花卉盆景協會。

1982年,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甘肅、上海等地先後舉辦了盆景藝術展覽。

1983年,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在江蘇揚州舉辦了全國盆景老藝人座談會,同時附設了盆景藝術研究班。

1985年,在殷子敏、胡運驊的倡議下,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於上海舉辦“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許德珩副委員長為展會題字。

1986年,在武漢召開中國盆景學術討論會,在彭春生的倡議下,得到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和湖北花木盆景協會的全力支持,同時舉辦了“中國盆景地方風格展覽”。

1988年,在胡樂國倡議下,在北京北海公園成立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

1989年,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於武漢組織了第二次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截至2018年已辦了9屆。

中國盆景近年來又先後參加不少國際展覽,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這段時期,盆景論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盆景的商品化與產業化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盆景目前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盆景那些事》1 中國盆景起源及各歷史階段發展特徵

番禺第九屆中國盆景評比展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樸清秀,典雅多姿,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是植物栽培和園林藝術的巧妙結合,它融合山石、盆栽、園林和書畫等多項藝術體系於一體,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盆景發源國 。

中國盆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盆景的主要區別,在於中國盆景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不僅欣賞形象美,同時欣賞通過形象表現出來作者思想情感。中國盆景以表現詩情畫意、清剛中和、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為最佳作品。

下一講:第二節、盆景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