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看微博博主“這麼遠那麼近”在和網友互動,聊到:“有話能不能好好說?”這個話題時,這位博主舉了些例子,我覺得非常貼切、有意思,在此和各位分享一下。

博主在給新員工做過一次員工培訓,聊到溝通這件事。

TA問,你們會不會說好話?

大家齊刷刷地說,會。

TA又問,會說什麼?

大家說,會讚美別人,誇別人長得好看,穿的衣服好看,背的包好看,甚至也會奉承,會巴結。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TA接著問:那有話會不會好好說?

有人就笑了,這和說好話不是一樣嗎?

誰有話不會好好說?

TA說:那可不一樣,這裡面區別大了。

大家表示有些不理解。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這位博主接著舉例說:

要分辨不同其實不難,在網上能看到一些極端的例子。

比如大家為一個觀點進行爭論,本來只是就事論事,但十有八九就能上升到人身攻擊。

比如經常能看到的槓精,只是表達一個不同的意見,就非要上升到高度,但談論的根本不是一個層面和角度。

這個觀點的起因是:前段時間博主在豆瓣上遇到的一件事。

自己發了條標記圖書的廣播,卻有人回覆說,同志們注意了,這人是個營銷號。

博主心裡非常疑惑:這還是第一次有人這麼說自己,自己明明是真人,而且是本人,怎麼能是營銷號呢?

那位網友就說:之前有本新書出來,豆瓣大V們集體大五星,以前以為是圖書推廣,現在才知道套路是水軍公司養大號。

依然耐心解釋說:你想多了,你見過哪個營銷號出書寫作豆瓣認證還是創作者的?

可那位網友就是不依不饒,東扯西扯,到最後直接說,你繼續演戲。

有話不會好好說,解釋也聽不進去,就按照自己的一己之見懟來懟去。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說了類似的幾個例子,TA再次問大家:現在你們覺得自己有話會不會好好說?

大家的回答都顯得非常猶豫了。

其實,以上的分享中“網友”所使用的溝通方式就是暴力溝通!

而暴力溝通就是最需要我們引以為戒的溝通方式。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究竟什麼是暴力溝通?

凡是溝通的語言或字句中含有詛咒、責罵、恐嚇、冷嘲熱諷、指桑罵槐等的都可以算是。

那當前最被提倡、推崇的非暴力溝通又是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沒有暴力語言的內容。

然後,溝通時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具體描述事實,具體表達自己對對方的訴求。其實,就是用“祥和語言”代替“非暴力語言”。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那麼,想要規避暴力溝通,做到非暴力溝通,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有過非常好的實操建議:

區分觀察和評論:能夠不帶預設地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具體指出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物;

區分感受和想法:能夠識別和表達內在的身體感覺和情感狀態,而不包含隨便武斷地評判和指責等;

體會與正發生的事情和感覺相關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一一得到滿足;

提出具體、明確的請求

:直接說明要什麼,而不是總說不要什麼,不要總說一些似是而非,讓對方去猜忌的話語。

溝通語氣很重要:儘量少用過於嚴重的詞彙,少情緒化。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簡單來說,就是與人溝通時,不是為了發洩一時情緒,而是就事論事,不是為了傳達“我現在很不開心”和“都是你的錯”,而是“我們冷靜一下看如何去解決問題”。

馬歇爾博士說,人的關係,是從互助模式開始的。

所謂互助,就是你來我往,有來有往,是“你聽我的”、“我也聽你的”,而不是“你就是錯的”、“你必須聽我的”。

只有所有行為都彼此滿足,感情有了交融,並達到相互理解,並明確知道彼此的想法和需求,這才是一個良性的溝通結果。

所以,有話請好好說!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個人成長:有話能不能好好說?

以德為本,身心同療

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