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廣西開拓進取

60年廣西開拓進取

改革開放之八桂進發

改革開放,是一條不能停歇的進取之路,也是廣西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不斷掙脫思想的束縛,衝破舊體制的障礙。在這條路上,必須從內部開始,優化機制體制,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營造了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制度環境。過去5年,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2次會議,審定重大改革方案和改革文件126個,全區共部署改革任務達1240項。進行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核准事項67項,取消備案事項6項,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由58項精簡到38項。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為載體,內聚外合、縱橫聯動,著力打造"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60年廣西開拓進取

脫貧攻堅之除窮不休

自治區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全區累計減少709萬貧困人口,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8%降低到5.7%。依託粵桂扶貧協作平臺,廣東大力幫助廣西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選派幹部人才掛職交流,開展幹部人才教育培訓。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著重補齊民生短板,尤其是把事關民生的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這三項基本保障逐件落到實處。

60年廣西開拓進取

社會建設之民生初心

民生問題不僅事關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和未來發展,也直接關係著社會穩定和人心向背。廣西自治區成立60年來,出臺一系列舉措,不斷完善社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確權登記工作,健全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區完成新改建公路里程1.89萬公里,廣西高鐵運營里程達1771公里,位居全國前列;重大惠民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100億元,全區教育、衛生、住房保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創新多元普惠辦園機制,建成多元普惠幼兒園4050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64.7%,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保障和維護居民健康。全區共建立縣域醫共體277個,組建三二醫聯體135個,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350個;養老保險方面,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環境方面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60年廣西開拓進取

民族文化之桂壯魅力

文化,陶鑄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民強。廣西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歌舞之鄉"。廣西作家的長篇小說、作品集、詩集,被譯成多國語言,在俄羅斯、韓國、法國、柬埔寨等國家出版。廣西美術界因勢利導,有意識地培育以多畫種為主體的藝術群體——灕江畫派。目前,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15個、博物館(紀念館)251個、文化站1168個,建設了11522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廣西約80%的行政村。廣西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積極打造"美麗中國·心儀廣西"文化交流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