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1

前不久,一則“教育孩子起分歧,妻子怒扔丈夫手提包”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事情發生在湖南湘潭,一對夫妻因為孩子作業的問題發生爭執,妻子一怒之下,居然將孩子衣服與丈夫的手提包扔出了家門。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但沒想到的是,丈夫包裡裝有價值279萬元的工程合同、現金支票和承兌匯票,這不僅包含了他們一家人的全部財產,而且其中近一半還屬於合夥人的。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之後,夫妻倆四處苦尋無果,絕望之下,夫妻倆幾乎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所幸,最後在警方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在一位拾荒老人家中找到了失物。

雖然有驚無險,但因為教育孩子起分歧,差點弄得傾家蕩產甚至離婚,實在是令人唏噓。

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怪妻子脾氣不好,不該亂扔丈夫的東西,也有人對妻子的行為感同身受,覺得老公在教育上與自己不統一戰線,實在令人抓狂……

但仔細想想,在這種“拆臺式”的夫妻關係中,最受傷的其實是孩子。

因為,在父母的教育分歧中,孩子無所適從,一方面孩子不知道自己該聽誰的,最終得不到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如果新聞中的夫妻果真落得個傾家蕩產,那孩子就難免形成“這都是我的錯”的思維邏輯,或變得不知所措,或驚慌恐懼,最終造成心理陰影。

一個孩子,若因為互相拆臺的父母,在性格上種下了一輩子的毒,該是多麼令人惋惜。

演員胡可在《女人有話說》裡講述自己的育兒理念,也曾提到過類似的觀點,她說,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可以讓他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裡,學會反思和成長。

換句話說,父母在孩子面前有共識,孩子才有安全感,有穩定的是非觀,能學會自我控制,進而形成健康的性格。

可見,父母意見一致,步調一致,觀念一致,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2

教育分歧容易讓孩子

形成叛逆、撒謊等不良品質

前幾天,過年走親戚,一位遠房表姐的遭遇讓我很是感慨。

表姐的兒子今年高三,經常曠課與社會上的混混打群架,臨近過年還被派出所關了兩天,領回家後,跟父母的關係到了冰點。

表姐無比擔憂地向我哭訴,孩子變得越來越愛撒謊、性格偏激還叛逆,他以前不是這樣的。

見到表姐淚流滿面,我心裡也為她感到深深的憂慮。

我見過她的兒子,小時候乖巧懂事、成績也不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怎麼會在幾年之中變得如此叛逆呢?

後來在深入的交談中,有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她與丈夫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夫妻倆總是相互抬槓、互相挖苦,甚至大打出手……

上小學的時候,表姐經常加班,於是讓丈夫輔導孩子寫作業,而丈夫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很嚴格。

為此表姐很生氣,她認為孩子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時,丈夫各種拆臺唱反調,最後鬧得雙方大打出手,嚇得孩子哇哇大哭。

初三那年,表姐給兒子找了個補習班以備中考,但兒子怕辛苦不想去,於是她教育孩子“堅持就是勝利”,丈夫卻立馬跳出來唱反調說“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累壞了身體怎麼辦!”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表姐老公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媽懂個屁,別聽她的!”而她也不示弱,立馬反擊,“在我眼裡,你爸除了抬槓啥本事都沒有!”

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

孩子為了不違背父親,又不傷害母親,就曲意逢迎,假意周旋。

這就給了孩子見風使舵的機會,在性格的塑造中,很容易發展成投機取巧、虛偽、叛逆等不良品質。

幼教專家趙秀朵曾說,如果夫妻教子觀點不一,會讓孩子分不清正誤,不利於他美好品德的培養。

家庭教育裡,若夫妻兩人教育理念相左,就像是包裹著蜜糖的慢性毒藥。

孩子聽父親的不是,聽母親的也不是,於是左右為難,只能在長久的消耗中,變得無所適從,甚至誤入歧途。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3

父母在教育上統一戰線,

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才能健康發展

去年12月,孫莉的微博“多媽77788”曬出了自己和多多的照片: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一襲紅色衣服的孫莉,高貴典雅,一點也看不出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而黃多多已從《爸爸去哪兒》裡乖巧懂事的小姑娘,長成了一位端莊秀麗的少女,神態舉止很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想想這些年,多多演話劇、翻譯英文著作,儼然活成了許多父母眼中優質女孩的模樣。

正所謂好的教育來自好的家庭,這一切固然離不開黃磊夫婦的精心培養。

黃磊曾說,再優質的教育也比不上夫妻同心,給孩子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

平時在家的時候,孫莉管孩子多一些。例如彈鋼琴,沒有孩子願意練琴,多多也是,一練琴就嘟小嘴,媽媽便說,“你別跟我來這套,再來一遍。”

這時候,黃磊就打開電視機,當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在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從沒有什麼紅臉白臉,黃磊永遠跟妻子是一頭的,他跟多多說,咱們倆都得聽媽媽的。

孫莉呢?同樣採用統一戰線的方式。

女兒有問題他們會一塊兒批評,若表現好就一起表揚。

因為孫莉知道,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立場不同,就會鑽空子,知道在爸爸這不行,就去媽媽那,若她知道父母早已立場一致,就特別懂得看臉色,只要爸爸媽媽一方生氣了,自然就知道收斂了。

你瞧,孩子天生就是個“觀察者”,他們懂得辨別父母雙方的說辭,哪一方對他更有利,他便偏向於那一方,坐收漁翁之利,並且試圖跟他抱團取暖。

只有言傳身教的引導,才能深化孩子心中“父母雖嚴厲,卻是引領自己不斷進步”的理念。

父母形成了合力,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才能健康發展,一家人才能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4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

夫妻同心,家庭和睦

戰國著名的思想家韓非子曾說:“一家二貴,事乃無功;夫妻持政,子無適從。”

意思是說,一個家庭裡父母爭奪權利,家裡的什麼事也做不成;

教育子女,若各持各的觀點,孩子就會不知所措,身心都陷於焦慮與矛盾之中。

因此,為人父母,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拆臺,夫妻同心,是一種優質的教育,更是一種難得的格局。

1.認清家庭教育的真相——家庭和睦,永遠比意見本身更重要。

意見不合就開吵,這類事常常發生在很多家庭。

舉個例子: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你覺得看電視對孩子不好,一集都不讓看;而孩子爸爸覺得,看動畫片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為什麼不能看?

於是吵著吵著,關注點就從教育孩子轉向與伴侶爭論對錯。

可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看或不看動畫片帶來的傷害,遠不及家裡籠罩在戰火的氛圍中大。

孩子不看動畫片,還可以從其它遊戲中得到快樂,可父母不合卻會讓孩子的內心倍感焦慮,無法從其他事情中得到慰藉。

父母一定要記住,家庭氣氛,永遠比教育孩子的意見本身更重要。

2.解決教育分歧的關鍵是:學會溝通,懂得尊重,善於剋制。

每對夫妻都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教育孩子產生分歧是“常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形成對立。

這樣做的後果是不僅對孩子的教育沒有成效,還嚴重影響夫妻關係。

父母該做的是,事先溝通好彼此的意見,統一口徑。

若分歧不可預料地出現,也要懂得尊重伴侶、剋制自己的情緒,採取誰先處理誰負責的方式,另一個不參與、不評判,事後再與伴侶討論利弊。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爭執愈演愈烈,導致傷害夫妻感情,還防止了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陪娃寫作業驚動警察:別讓“拆臺式”教育,毀了孩子


3.一定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貶損伴侶。

有的家長,在對方批評教育孩子之後,會偷偷的找孩子談話:“你爸/媽就是那個臭脾氣,改不了。我跟他/她說了,不要打罵你,他/她就是不聽。”……

在孩子面前抬高自己,貶低對方,長期如此,很容易讓孩子對另一半產生排斥和厭煩的感覺,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這時候該做的是儘量在孩子面前維持另一半的權益,比如說:

如果爸爸委屈你了,你可以跟媽媽說,媽媽跟爸爸反饋。但你也要學會反省自己,你做得好的時候,爸爸是不是也會表揚你?所以,我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才對。

在孩子面前不破壞伴侶的形象,是對伴侶的愛護和信任,更是家庭和睦的前提。

人們常說:父母三觀正,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我非常認同,但夫妻和睦,家庭幸福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熱播劇《知否知否》裡有句臺詞,我非常喜歡:“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這裡,可以理解為:一個在統一正確的三觀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抱著希望和積極的心態,接納人生的一切可能,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親寶寶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兒平臺,提供親子空間、智能育兒、生活社區和優選母嬰產品等優質服務,幫助家庭更好地關愛孩子,培育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