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细数书法史上的欧楷大家,黄自元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名字。因为一本至今仍影响广泛的《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的欧楷功力得到书法界的普遍首肯。

黄自元的楷书成就绝不仅仅停留在欧楷,他对于柳楷的研习可谓得其精髓。大家熟知的黄自元临柳公权《玄秘塔》,功力便可见一斑,这一篇《佛骨表》并不常见,其实这才是显示黄自元柳楷功夫的代表作。

柳楷不好学,这在书法界是有基本共识的,甚至不少人都认为柳楷是楷书四大家中最难研习的字体。尽管这样的观点存在诸多的争议,柳公权之后,柳楷大家屈指可数却是事实。在我的印象中,清朝以来,学柳楷有成者,成亲王算一个,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也算一个,另外能与黄自元的柳楷功力比肩者实在不多见。

不管是欧楷还是柳楷,黄自元都胜在一个“稳”字,观其临习或创作的书法作品,用笔、结体均相当稳健,基本很难找出败笔,同治帝御赐的“字圣”头衔绝非浪得虚名。这一点,在黄自元的柳楷《佛骨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黄自元得之为“稳”,失之亦为“稳”。黄自元的楷书总的来说就是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之所以黄自元的楷书教程影响极为广泛,对其书法艺术水准的评价却并不太高,原因就在于此。一个书法家,只能停留在别人的书风里固步自封,缺乏灵气和个性,终归是难有大成。对书法近乎痴迷的黄自元,大概是个性使然,虽然活到了80高龄,仍然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殊为遗憾。

公正地说,黄自元是一个不错的书法家,但是黄自元的书法作品却很难找到惊世之作,一成不变的亦步亦趋的学书方式极易抹掉自身的灵气,泯然众人。

黄自元与我同乡同族,逝去不过百年。上次回老家翻阅族谱,对于黄自元的介绍相当详实。现在在我们的老家,黄自元的书法作品时常可见,坦白地说,看真迹与印刷品会有截然不同的观感。我在朋友处看到过一幅黄自元的亲笔对联书法,纤毫毕现,骨力彰显,用震撼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也毫不为过。

抛开艺术水准不谈,黄自元的传统书法功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一直认为,把黄自元的书法抬得过高和贬得过低都不可取,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从黄自元的范本中汲取养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黄自元留下来的墨迹很多,印刷效果也相当不错。在当前普遍重视书法教育的环境下,对黄自元的墨迹做一些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实为难得的可资借鉴的教学资料。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黄自元楷书《佛骨表》

黄自元 《佛骨表》,得柳楷神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