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长子伯禽以周礼治其封地鲁国,鲁国遂有“礼仪之邦”美誉

西周初年,周武王在灭商成功后,采用“分封制”大封姬姓宗亲及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勋的诸侯,由于周公作为武王弟弟,在伐商过程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武王把鲁地封给周公。

由于周公一直在朝中忙碌主政,所以周公派自己的长子伯禽前往封地鲁国,进行治国管理。周公东征胜利后,周成王还将殷民的六个氏族和旧奄国的领土和国民都分封给他。

周公长子伯禽以周礼治其封地鲁国,鲁国遂有“礼仪之邦”美誉

西周建国初期,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但是鲁国的地位与众不同。首先,鲁国获得了最丰厚的赏赐,还拥有运用天子礼乐的特权;其次,鲁国位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曲阜,其绝大多数的领土是平原,土地富饶,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畜牧业、蚕桑业。早在远古时期,鲁地便成为人们的聚集地,历史悠久,文化先进。

在当时的诸侯国排位,鲁国也是高居榜首。《国语-鲁语上》记载:“鲁之班长。”“班”指的是周朝诸侯国的排位序列,“班长”就是说鲁国高居诸侯国之首。这些,反映了鲁国在周王室眼中的重要性。

周公对于长子伯禽,也是充满了期望,希望伯禽担任鲁公后,能够认真治理鲁国,并把守住周王室的东大门。周公屡次叮嘱伯禽,要他小心翼翼地做事,礼贤下士。

周公长子伯禽以周礼治其封地鲁国,鲁国遂有“礼仪之邦”美誉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动身前往鲁国时,周公对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身份地位都比较尊贵。可是就这,我经常洗一次头提三次发,吃一顿饭,吐三次嘴里的饭菜,起来去招待世间到访的贤才,即便如此,我还常常担心会漏掉天下的贤才。你抵达鲁国后,万万不要因为你是一国之君,就目空一切,慢待贤者。”

伯禽刚到鲁国继位,东方就爆发了武庚与管叔、蔡叔的叛乱,徐戎淮夷、南方的熊盈及纣王的大将蜚廉也趁机进攻鲁国。伯禽率领军队抵达费地,亲自写了《费誓》,用来严肃军纪,提高作战力。伯禽与齐国的援军与叛军形成了僵持局面,当武庚、管蔡之乱被平息后,齐、鲁、周三军汇合,又历经两年激战,最终使得鲁国局面得以安定。

周公长子伯禽以周礼治其封地鲁国,鲁国遂有“礼仪之邦”美誉

伯禽是鲁国的首任君主,他担任鲁国之君长达四十六年,他坚持用周礼治鲁,把血缘宗法礼制定为基本国策,大力倡导国民以血统为基础、上尊下卑的礼制,极力弱化地方派的力量,使得鲁国的政治与经济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鲁国的疆域也逐渐的扩大,北到泰山,南至徐淮,东达黄海,西至阳谷一带。由此,鲁国逐渐成为周王朝借以掌控东方的主要诸侯国,由于伯禽坚持用周礼治国,因此,鲁国也就有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