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奧斯卡的所有看點,我都圈出來了

今年的奧斯卡終於落下了帷幕。

與往年一樣,這一屆也是風波不斷。

先是在頒獎前主持人凱文·哈特禍從口出,被曝光歧視同性戀群體的不當言論,在一片質疑聲中請辭下場,以致於這屆連主持人都沒有

後有節目安排搞事,臨時調整部分獎項放在廣告時段播出,惹得李安、昆汀、馬丁·斯科塞斯等大導演連連抗議,只好作罷。

儘管如此,奧斯卡依然是最受矚目的電影獎項之一。

魚叔這就來劃重點,看看這次奧斯卡的選擇與創新。

最佳影片:《綠皮書》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今年的最佳影片歸屬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少觀眾和影評人都被《羅馬》的細膩打動,相比之下輕鬆張揚的《綠皮書》似乎略遜一籌。

可惜,《羅馬》沒能逃過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魔咒」:

在奧斯卡的歷史上,同時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中,還沒有一部能斬獲最佳影片的殊榮

看起來,最佳外語片已經成為非英文電影的天花板。

在這方面,西班牙語的《羅馬》吃虧不少。

這次,《綠皮書》不僅把「最佳影片」收入囊中,更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兩個重量級獎項。

擁有 LGBT +種族問題雙保險的《綠皮書》,雖然被無數次調侃政治正確,卻也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戳我,回顧 綠皮書 影評》

比起以往聚焦於種族歧視的電影,甚至比起同屆《黑色黨徒》所呈現的尖銳衝突,《綠皮書》的格局都顯得「小」很多,甚至還透露著溫情的氛圍。

影片原型取材自黑人鋼琴家 Don Shirley,故事則發生在這位鋼琴家和司機南下巡演的旅途中。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電影原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Don Shirley)

擁有三重博士頭銜的 Don Shirley,決定從北到南來一場全國巡演。在今天,如果一位「國家隊」的藝術大師宣佈下凡巡演,怕是要引得粉絲激動,鮮花滿路。

可惜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60 年代——種族歧視餘燼未了,衝突愈演愈烈之時

於是,負責保證行車附帶人身安全的司機 Tony 拿到了此行的錦囊——綠皮書。

這本書專為黑人朋友定製,提供一切可以接納黑人住宿、用餐、旅行的信息。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歷史上的Green Book綠皮書)

安居一隅的 Tony 在這次旅途中,見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怪現象:

比如光環纏身、才華橫溢的老闆 Don Shirley 臺上風光無限,臺下卻連接納自己的衛生間都找不到一個。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比如老闆只能入住髒亂差的旅店,自己卻能睡寬敞乾淨的賓館。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更別提老闆一路上輕則出門喝酒被圍毆,重則拷進警察局…

雖然影片選取的是種族歧視的沉重話題,但戲劇衝突卻訴諸日常。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方式,使得電影的情感更加動人。小處著眼也並沒有消解種族歧視的嚴重性:

無處不在的隱形鄙視鏈,和爬到頂層都無法擺脫的歧視,讓人感到細思恐極

不過,《綠皮書》的呈現仍然有不少被詬病的套路。比如全片的敘事主視角是一位白人司機,不少問題的解決依賴於白人出手,而對 Don Shirley 的自我認知矛盾卻展現得語焉不詳。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不管怎樣,《綠皮書》可能是本屆奧斯卡極少數可以引進的電影之一,想看的觀眾要抓緊機會。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本次奧斯卡保守與創新的矛盾,在《羅馬》的評選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保守的是,奧斯卡沒能突破外語片的蕃籬,在一片惋惜聲中讓最佳影片花落他手。

創新的是,一部如此個人化的「網絡電影」收穫不少獎項。

在這次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去年憑藉《水形物語》獲獎的吉爾莫·德爾·託羅將小金人交給了阿方索·卡隆,完成了墨西哥三傑的交接棒。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六年來,墨西哥三傑拿走了五個奧斯卡最佳導演

雖然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羅馬》的光芒依舊耀眼:

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阿方索·卡隆三次上臺領獎,這不僅是導演團隊的勝利,更是奧斯卡難得一見的革新。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羅馬》由 Netflix 出品。

作為一家流媒體, Netflix 野心不小,先是在多年前用自家的網劇《紙牌屋》挑戰了電視圈的利益規則,這次又來勢洶洶向電影圈出手。

事實證明,Netflix 賭對了。

早在 2014 年,阿方索·卡隆就憑藉《地心引力》獲得第 86 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這次再來,帶來的卻是洗盡浮華、私密又細膩的個人作品《羅馬》。

《戳我,回顧 羅馬 影評》

為了懷舊,導演採用了全黑白色調。黑白的運用不僅沒有削弱美感,反而增加了不少沉穩細緻的韻味。

就連其中的「大場面」:森林大火、鎮壓交火,都在極度的嘈雜混亂間帶著一股沉靜的力量。

外界是動盪的環境,但值得玩味的是,這些在動亂世界裡飄搖的男人們,又給女人的生活帶來了二次地震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出軌、背叛、逃避、恐嚇,他們攪亂了女人的世界。而在支離破碎的境遇下,女性們彼此支撐,用愛完成了覺醒和冒險。

這就是那股沉靜力量的來源,甚至帶著超脫的定力。

《羅馬》的英文名「Roma」倒過來也是一個詞:Amor,也就是「愛」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這種力量,大概就是支撐著阿方索·卡隆把故事從童年記到現在,而後呈現給千千萬萬觀眾的動力吧。

最佳女主:奧利維亞·科爾曼 《寵兒》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時間退回奧斯卡提名公佈時,《寵兒》憑藉十項提名領跑,一時間成為關注的焦點。

然而期望越高,跌得也越慘。

頒獎現場,《寵兒》最終只收獲最佳女主角一座獎盃,本來最有希望的服裝設計、最佳女配角紛紛落空。

原本魚叔最看好的競爭者是《賢妻》的女主演,格倫·克洛斯。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不過,本次得獎的奧利維亞也算實至名歸。

在奧斯卡頒獎之前,她就憑藉《寵兒》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以及有著「英國奧斯卡」之稱的電影學院獎。

恰好,《寵兒》中的奧利維亞和《賢妻》中的格倫,是一場冰與火的對抗。

格倫在《賢妻》中的表演是一場減法,看似波瀾不驚,卻早已將所有情緒都埋在最細微表情中。

而奧利維亞則是張揚的乘法。

《寵兒》講述了英國的宮鬥往事,張愛玲一句話說得貼切: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

18 世紀的英格蘭,就正沉浸在表面的富足中。

前一秒,華美的宮殿中女王安妮盛裝在舞會中,看著貴族夫人和臣子們優雅起舞;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後一秒,奢靡平靜的皇宮生活就被揭開。

檯面之下是女王夜半痛風不止的哀嚎,是和公爵夫人莎拉不為人知的肉體纏綿,是莎拉暗中弄權的勾心鬥角。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公爵夫人莎拉,蕾切爾·薇茲飾演。本次她也憑藉這個角色提名了最佳女配)

權力的平衡,搖搖欲墜的假象,因為阿比蓋爾的到來變得岌岌可危。

做為曾經的貴族少女,阿比蓋爾家道中落,淪落為一名低賤的女僕。

就像《權力的遊戲》憑藉一己之力攪動維斯特洛大陸的「小指頭」,阿比蓋爾也篤信「混亂是一架梯子。」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阿比蓋爾,艾瑪·斯通飾,她同樣提名了這次的最佳女配)

一心爬回貴族世界的她越向上爬,愈加窺見骯髒的權色內幕,也終於成為了這波亂斗的參與者。

而本片的權力漩渦的核心,就是奧莉維亞飾演的女王。

《戳我,回顧 寵兒 影評》

在權力鬥爭的你來我往中,在多次經歷喪子之痛後,女王變成一個陰晴不定的神經質女人。

神經質的角色不少,但難就難在,這麼一個外放的角色是《寵兒》的「眼」:

所有的角色圍繞女王行動,情節靠女王牽動,如果按照人物性格演得歇斯底里,那麼無疑是一場災難。

奧利維亞的表現拿捏得恰到好處,讓整部電影的表演節奏張弛有度。

外放,演出了安妮的痴、欲、和率直的瘋魔;

內收,演出了獨自面對政治的怯懦、和情感上解不開的痛苦。

最佳男主: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波西米亞狂想曲》在本屆奧斯卡上是一顆閃亮的鑽石。

除了「最佳男主角」這個重磅獎項,「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剪輯」也是拿了個遍。

《戳我,回顧 波西米亞狂想曲 影評》

畢竟完美重現「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樂隊之一」的皇后樂隊(Queen)多首經典作品,還有高燃「Live Aid」演出,足以讓歌迷們振奮不已。

你可能不熟悉皇后樂隊,但對他們的歌曲一定耳熟能詳:

We are the champions、We willrock you 早已是經典永流傳。

電影劇情說來簡單,講述了皇后樂隊以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往事。

但是拍攝挑戰卻不小。

畢竟皇后樂隊粉絲遍佈全球,拍砸了不說票房,粉絲都不會放過你。

好在團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作品。

甚至成軍四十多年後,皇后樂隊還能憑藉這部電影成功圈起不少新粉絲,足見電影的感染力。

作為皇后樂隊的靈魂人物,佛萊迪無疑是片子的重中之重。

平心而論,拉米·馬雷克外形上與佛萊迪本人並不相像。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但憑藉著精湛的演技,拉米·馬雷克做到了神似。

不論是舞蹈時的陶醉與自信;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還是作曲時的認真;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為了音樂怒懟老闆的不屑和堅持;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還有低谷期的迷茫與心痛。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拉米·馬雷克的確演活了舞臺上的王者、生活中有過徘徊、痛苦和反叛的佛萊迪。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佛萊迪「一生摯愛」的瑪麗,由女演員露西·寶通飾演,她在現實中正是拉米的女友

拉米領獎致詞還特意向觀眾撒了大把狗糧,稱讚女友演活了人物,也抓住了自己的心。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在頒獎現場,皇后樂隊吉他手布萊恩·梅就坐在臺下。他向獲獎的拉米投來溫柔肯定的目光。

這或許是對這位演員最大的肯定,又或許是對逝世多年的佛萊迪無盡的懷念吧。

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由華裔導演石之予(Domme Shi)指導,迪士尼和皮克斯聯手推出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奪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這部短片可能並不陌生。

早在去年,就在貼片的形式出現在《超人總動員2》的開頭,《包寶寶》獨特的中國文化背景就在國內引起了一波討論。

《戳我,回顧 包寶寶 影評》

這次不再是淺嘗輒止的「中國元素」,也不是披著中國外衣的西洋製作。從配樂、到劇情、細節、傳統,無不透露出中國文化的內核。

用國人早餐裡最常見的包子,而非其它動物或者擺件作為主角,這創意大概也只有在華人家庭生長的導演才想得出。

更絕的是,包和寶同音,於是我們在一個包子的故事裡,看到了爸爸媽媽眼中的自己。

小時候緊緊貼在媽媽身邊,家長則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長大後學會瘋玩亂跑,學會強硬保衛個人空間,不惜反抗。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再後來翅膀硬了帶回女朋友,要遠走高飛闖蕩世界…

家長這邊,也是傳統的中式作風:雖然愛子心切,卻也希望牢牢拴住自己的寶貝。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以愛為名的拉扯,想必每一位中國觀眾都很熟悉,但大多數人都像包子一樣選擇了逃避。

也許這部短片,給了所有觀眾一個窺見自己、也窺見父母的補救機會。

今天奥斯卡的所有看点,我都圈出来了

導演石之予和母親

石之予是皮克斯首位華人導演,而皮克斯工作室向來有以短片試水的傳統。

拍攝短片不僅有助於以有限的成本給新導演鍛鍊,更能幫助導演發現問題,為長片做準備。

期待早日看到這位華人女導演的動畫長片!

最後,附上第 91 屆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綠皮書》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

最佳男主角: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奧利維亞·科爾曼《寵兒》

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

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

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

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

最佳外語片:《羅馬》(墨西哥)

最佳剪輯:《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攝影:《羅馬》阿方索·卡隆

最佳視覺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音響效果:《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音效剪輯:《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藝術指導:《黑豹》

最佳服裝設計:《黑豹》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副總統》

最佳配樂:《黑豹》Ludwig Goransson

最佳原創歌曲:“Shallow”《一個明星的誕生》

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最佳真人短片:《皮膚》

最佳紀錄短片:《句尾》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管上沒上熱搜,他們都是中國電影最掙臉的演員

9.3,歡迎來到少兒不宜的成人世界

他每次出手,就革一次電影的命

獨立魚招聘:加入獨立魚,跟魚叔一起幹掉爛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