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illustration by Lieke Vorst


今天讲的案例,并不是坐拥五套房、依旧勤俭持家的感人故事。

我的大学室友小卢,是当年我们宿舍条件最好的孩子。而他最近总在朋友圈晒捡垃圾的图片。

刚开始我以为一种新的朋友圈大赛噱头诞生了。晒的次数多了,我不仅好奇,这位坐拥5套房的小哥哥,难道是被纳入了什么不知名的微商组织?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微信私聊了才发现,这是一项由国外传来的运动——捡拾慢跑,而且已经风靡了跑步圈。他现在已经全身心投入了这项运动,微博备注都改成了“职业拾荒者”。

读起来有些拗口的“捡拾慢跑”源自瑞典的“Plogging”。众所周知,瑞典位于风景优美的北欧,那里拥有干净的街道、良好的居住条件。但瑞典人跑步时发现,他们的生存环境虽然看来干净,但仍有许多垃圾影响着这个美丽的城市。于是他们发起了这个名为“Plogging”的新型运动——由Jog(慢跑)与plocka upp(拾起)组合起来,鼓励人们在慢跑时,通过弓步或蹲起的方式拾起垃圾。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据小卢说,这样友好而有趣的运动,让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跑步又有了新的动力。事实证明,Plogging不仅有助改善环境卫生,还有益身体健康——捡垃圾的动作能锻炼双腿肌肉和核心肌群,据健身软件数据显示,普通慢跑平均每小时消耗热量235卡路里,而捡拾慢跑平均每小时消耗热量288卡路里。

为此,小卢还跟着跑团参加了山东卫视《美丽中国》节目的北京站发布会。一个电视节目和plogging运动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小卢正因《美丽中国》发起的“捡拾慢跑”线下公益活动,而知道这项运动。在北京发布会现场,山东卫视正式发起了“捡拾慢跑”,算是将国外的plogging首次以官方名义引入国内。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这件事让我大跌眼镜。要知道,网络是潮流主要的聚集地,电视台一直是“正统文化”的代表,怎么如今却走在了潮流的最前沿?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我带着好奇去看了两集节目,发现《美丽中国》这个听起来正能量爆棚的栏目,实际并不简单。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雪豹铲屎官#、#西藏雪豹保护者#、#还夜空一片星#、#暗夜保护摄影师#、#新疆女狼王#……节目中种种夺人眼球的标题背后,是节目组甘愿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生活,发掘不为人知的职业的态度。而这些职业,往往汇聚了拯救地球的力量。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雪豹铲屎官梁旭昶)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新疆女狼王杨洁)


在#3亿小强治好密集恐惧症#那期节目中,一对养蟑螂的父女,成功打动了我一肚子钢铁心肠。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女主人公名叫李鸿怡,从澳洲留学归来后,她放弃了体制内的好工作,却选择日月与蟑螂“为伴”。

而蟑螂的数量是,3亿只。

在普通人眼中,蟑螂是传播疾病的载体。而在李鸿怡父女心中,却有着一个大胆的想象:“蟑螂最喜欢吃油类和腐败类的食物。当成千上完只蟑螂聚集在一起,不正是一个巨大的、处理餐厨垃圾的工具吗?”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值得庆幸的是,这项伟大的创举成功了。从最开始卫生间的一个鱼缸,到如今1万5700平的厂房,这项蟑螂生意走向成熟,每日吞吐量惊人——济南市每天产出垃圾3000吨,十个月就能把大明湖填满;而在这对父女的工厂,一天就可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讲真,我觉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他们相比,真的不算什么了。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面对节目嘉宾对蟑螂产生自然灾害的质疑,女儿李鸿怡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蟑螂在自然界中进化成了一套非常完美而强大的免疫系统。它食入体内的食物虽然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但经由蟑螂体内,就被杀死了。很多细菌只是沾染在它们表皮上。而对于防止蟑螂逃逸,我们有三道防线,水泥墙+365度流动水帘+自然鱼类捕食,能够保证蟑螂无法逃逸。”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这套经验证几乎完美的方案,却在推广时遭到了所有人的嗤之以鼻。而李鸿怡的父亲却坚信这个项目一旦成功,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穹顶之下,岂止私人恩怨。”如果有99%的人将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小幸福,那1%为社会奉献的人则要付出无数倍的辛苦;当“情怀”二字在当下社会中已不值一提,坚守情怀的力量更显珍贵。

事实证明,这个挑战忍耐极限的职业,为地球创造的收益,的确称得上功德无量。


同样展现了惊人力量的职业,还有闻臭师。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他们工作的内容并非像听起来这么有趣,相反,还有些枯燥——通过分辨空气的臭味,监测与分析城市空气的污染的级别。

虽然是新兴职业,闻臭师的入职条件却非常苛刻:为了保证嗅觉的灵敏,年龄不能超过45岁,不能抽烟、喝酒,不能有鼻炎,女性不能化妆、喷香水,日常饮食要少吃辣或者不吃辣。”除此之外,他们每隔3年还要审核考试,如果鼻咽发炎或者嗅觉退化,将会被取消资格。难度堪比维密秀的入选标准,可以说是非常吃青春饭的职业了。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但是这种主观嗅觉的检测是否准确呢?面对多数人的质疑,闻臭师陈佳宇解释,对于稀释到一定浓度的复合性气体来说,人体嗅觉要比科学仪器更加灵敏。采集来的臭气样品要进行稀释,由6名闻臭师来嗅辨,每人每次嗅闻3个袋子。将他们“产出”的数据统计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才得出臭气浓度阈值。复杂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人类一直抗拒将身体变为工具,所以人类不断开发自己的大脑,力图将体力活都用脑力来解决。当码农、工程师等职业被追捧,当追求效率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当人们的刻板印象永远都觉得脑力工作者比体力工作者更高级、白领比蓝领活的更有底气时,闻臭师却将自己的身体放在工作第一线,发挥器官功能的极致,为人类的基础生活质量做铺垫。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空气质量的维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听起来近乎可笑的职业和看似蠢笨的方法,却成为对抗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法律武器。


在节目中,还有一些你平时根本想不到的职业,时刻面对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比如珠峰监测者。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王忠彦就是珠峰上一名气候环境变化监测者。他立志要在5200米的海拔上安装更多的监测设备,守护好“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珠峰是不少登山爱好者的最高目标,但对观测研究站的工作人员来说,珠峰就是一个“噩梦”。王忠彦常年攀登珠峰,极端天气、晒伤脱皮等状况早已不值一提,关键是还要冒着掉进冰缝的危险。冰缝是藏在珠峰上的一个“隐形杀手”,且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裂隙越来越多。王忠彦的一位同事就不幸掉进了冰裂隙,从此长眠于雪山之中。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依然选择守望珠峰,长达11年。

他的坚守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极高,就像平地竖起一堵墙,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的气候变化模式。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正因为无数个王忠彦的坚守,我们才能实现实时监测,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防止青藏高原环境恶化。让蓝天白云、冰川草原,依旧呈现在中国的大地上。除此之外,他们还改变了青藏高原研究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为主的现状。15年的努力,青藏高原的数据优先权就终于不再属于外方——不管任何国家,只要来青藏高原做科学研究,必须以中国为主,外方为辅。

他用日复一日的孤独、艰辛、沉默,换取了一个个精确的数字、无数套环境解决方案、一年又一年平静如斯的青藏高原。他放弃小家庭的幸福,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成长。


对于环保的概念,大多数人还是在小学课堂上被教导。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环保的意识逐渐模糊。我们需要一个警钟,去敲响心中未泯没的环保意识。

《美丽中国》节目告诉我们,这个看似严肃甚至捂脸的环保话题也可以很动人。在我们并不在意的“环保”两个字背后,有千千万万职业的劳动者,默默无闻创造出了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

那个捡垃圾的小哥哥,家里5套房


当丧文化占据了年轻人心态的大半,当人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生活被演艺圈的种种事件填满,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之所以有资格佛系、有资格不用担心生活的基础问题,是有千万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这样正面的故事,是人们生活的稀缺品。作为全国首档生态商养成节目,

《美丽中国》把保护环境这件老生常谈的事情,打造成了真正让人感同身受的动人节目。从开播到收官,36个环保好故事,彰显的不仅是职业态度,更是人心的善与美。我实在希望看到更多这样心怀社会的节目,而不是每天围观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把好看的皮囊捧上神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