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历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失败英雄吗,你怎么看?

大功告成来亲个嘴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失败英雄项羽或许还算的上,但绝对担不起一个“最”字,至少冉闵、文天祥、岳飞等人就应该在其上。项羽的形象之所以比较高大上,更多是由于《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推崇,以及《霸王别姬》等民间艺术的广泛传播。其实仔细分析项羽在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时期的所作所为,他在政治权谋方面是根本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的,他简直就是把好好一副牌硬生生打成了烂牌。换句话说,项羽简直就是为了成就刘邦而存在的。

在整个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时期,项羽至少犯了以下致命失误:

分封天下,开历史倒车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积极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这种统治模式显然是要比分封制要先进的,然而项羽并未领悟到这一点,他在攻入关中彻底灭亡秦国之后,竟然再次分封天下,而且一口气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使得天下再归乱世。

刘邦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了中央集权统治模式的先进性,并积极汲取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选择性的修改和继承了秦国制度,有效避免了天下再次分裂。

强于军事,弱于权谋

项羽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毋庸置疑,巨鹿之战击败数倍秦军,彭城之战仅凭3万骑兵大败刘邦56万大军,固陵之战击败刘邦追击之军等等,项羽的军事才能无疑是秦末时期极为出色的,也仅有韩信等少数几人能够相匹敌。然而在权谋方面,项羽无疑全面落入下风。例如杀子婴、焚咸阳,完全吸收了秦地百姓的仇恨;一厢情愿的分封天下,并没有预料到各诸侯对分封方式的不满,且极大削弱了自己实力;只注重正面战场的胜负,却在战略上处于全面下风。

而反观刘邦,除了正面战场无法面对项羽取胜之外,在整个战略层面几乎是完胜项羽的,项羽是越胜越弱,而刘邦则是越败越强。

刚愎自用,没有容人之心

这又是项羽的一大弱点,纵观项羽的一生,他的手下除了几个忠心耿耿的武将之外,谋士方面除了范增再无他人可用。而究其原因就是项羽过于刚愎自用,没有容人之心,韩信、陈平、张良等人完全就是被项羽自己赶到刘邦一方的,而即使是唯一的谋士范增,项羽又有几次认真听取过他的建议?

而反观刘邦,却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属下的建议能够认真倾听,并积极采纳,并且能够充分笼络人心。因此刘邦的武将、谋士班底是全面领先于项羽的。

人品方面,项羽也并非高大上

项羽为人所承载的除了勇武过人之外,同样还有义薄云天,而刘邦却往往被人认为是阴险小人。可纵观项羽的所作所为,他的人品真的比刘邦好吗?他至少有三件事被人所诟病:

第一,杀宋义、夺军权。这件事就发生在巨鹿之战前,赵王被围在巨鹿,楚王令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领兵六万相救,然而项羽却在安阳杀了宋义,后又杀了 宋义之子宋襄,迫使楚王封其为上将军。

第二,杀韩王韩成。项羽在关中大封天下之后,本来应张良所请分封韩成为韩王,在各诸侯各自归国之后,却没有让韩王韩成就任,而是将其带往了西楚,不久后将其废为侯,之后又因张良效忠刘邦而杀了韩成。

第三,谋杀义帝熊心。楚王熊心毕竟当时还是项羽的顶头上司,项羽凭实力不遵守“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就罢了,越过楚王私自分封天下也算了,毕竟还给楚王熊心封了个义帝,供为天下共主。可分封完毕后又将义帝熊心赶离楚境,更是派英布等人公然截杀了楚王熊心,这又算什么?


总之,将项羽定为失败英雄也就罢了,但完全担不起那个“最”字。


香茗史馆

项羽此人,相信是个中国人就知道他的事迹,什么巨鹿之战、鸿门宴、四面楚歌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故不再详细介绍了。

历史上向来对他褒贬不一,夸他的人把他碰上了天,骂他的人,无所不用其极的贬低他。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02年),一些当年的细节,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从考证了。我们只能从历代名人对他的评价中,模糊地看到他的身影。

下面从褒贬两个方面,看看后世名人是怎么评价项羽的:

一、褒扬赞颂

1、司马迁是项羽的头号粉丝,从他在写《史记》的时候,把项羽列入帝王专属的“本纪”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对项羽有多么的崇拜。他是这么评价项羽的: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然羽非有尺寸乘埶……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在这段话中可以明显地感到,司马迁对项羽的崇拜之情和同情之意,把项羽与上古明君舜帝联系在一起,又说他“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但作为一个负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还是遗憾地说他“过矣”,但总的来说,这是同情而非批评。

2、唐代诗人杜牧也对项羽抱以无限的同情,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也是如此,她在《夏日绝句》中,表达了对项羽的崇敬之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清代乾隆年间,被世人赞为“女宗”的李晚芳,这么说项羽的: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5、周恩来总理,也认为项羽是一位英雄,他曾说过:

“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二、批评贬低

1、西汉的开国功臣陈平,从项羽处跳槽到刘邦那里,跟刘邦分析项羽为人,他是这么评价的: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这是说,项羽不会用人。

2、刘邦的重要谋士郦食其,如是说: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这是说,项羽赏罚不公。

3、兵仙韩信也曾在项羽手下任职,但项羽不识英才,韩信终归刘邦。他这么说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这是说,不识大体。

4、诸葛亮这么评价项羽: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这是说,项羽不仁不义。

5、毛主席对项羽是这么评价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又进一步指出了项羽的三项大错:

第一个是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
第二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认真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向东进攻楚;
第三个是项羽建都徐州,位置没有选好。

但毛主席也并不是一味地批评项羽,他也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项羽算得上一个英雄,毛主席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演讲中说道:

“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人无完人,评价一个历史名人,要融入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体会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要是他,你会怎么做?这样思考下来,相信你就会对这个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回答完毕。


书虫吐丝

“最”字谈不上,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令人值得尊敬的人

项羽

公元前232年到公元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了解他的,可能还听过这么一首诗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落何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名不聊生,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天下名士纷纷响应

在项梁率兵攻秦之间,范增前去献了一记,在当时秦灭六国之时,说楚南公曾经说过,即使整个楚国只剩下三个姓氏,都会联合起来消灭秦朝

于是,在当时,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并且迅速得到了楚国遗民的拥护,实力也迅速得到扩张



这句话产生于暴秦时期,秦国一统六国之后,天下苦秦已久,这句话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巨鹿之战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就挂在在教室的墙壁上,以激励众多学子

作为一场奠定秦朝灭亡的战争,在当时,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和秦朝所率领的40万主力军队,在巨鹿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在当时,全军度过漳水之后,项羽命令全军烧掉帐篷,只留三日粮食,以视死如归的精神,从秦朝决一死战

这一战终究奠定了项羽的威名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时在读书的时候,有过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在当时项羽自刎于乌江时,所有人都基本上想不通,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

所有人都对项羽的死亡,感到可惜,所有人都猜测,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回到楚地,定可以重新来过

我记得李清照曾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是关于项羽的。

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一婉约派的女子,可谓是深刻的刻画出了对项羽当时的情景,描绘了对这一位英雄人物的留恋之情


相比较于刘邦这一角色

其实,相较与刘邦来说,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项羽这一角色,只是可惜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刘邦可以把韩信,张量,萧何等人应用自如,可对项羽以来说,只拥有一个亚父,他都不肯使用

不可否认的是,刘邦是一个帅才,而项羽则是一个将才,虽然说刘邦各人的军事才能并不高,但他可以运用自如的掌控手中人物,而项羽,则缺少这一技能

对于项羽来说,他虽然不能说是失败者中最令人值得尊敬的,但绝对也在这一队列

呈现个性解读,展示百态历史

别忘了,关注一波,再走哦


文史解读

项羽是不是英雄要看你怎么看,如果我们忽略百姓的利益,推崇英雄创造历史的价值观,项羽的确是英雄,提问者这个命题有可能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用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看那个时代,项羽就算不上了。

秦朝统一天下后,严刑峻法,各种徭役多如牛毛,百姓生活困苦,揭竿而起是正常的反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陈胜吴广就是典型,既然我活不下去了,何不搏一把,说不定能死中求生。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历史许多农民起义都是如此。

起义的农民领袖算不算英雄也要分开来看,如果他们的起义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缓解广大百姓的生存环境,给百姓带来切实的利益,毫无疑问他们是英雄,例如刘邦,他建立了新的大一统帝国,实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给经历乱世的百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个人品性流氓,但从历史和老百姓两个角度来说,他都可以算是英雄。

但有些起义者明显是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比如黄巢,他也是揭竿而起,但他的起义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意义,他给百姓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腐朽的唐朝对百姓的压迫,所以历朝历代都以流寇称呼黄巢,与他类似的还有张献忠,毫无进步意义,简直就是个恶魔。

但项羽和叔叔项梁的起义与前几种都不符合,他们更像是旧贵族的复辟,就像他当年见到秦始皇车队自言:彼可取而代之!

他既不代表天下百姓的利益,也没有进步意义,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在鸿门宴后分封诸侯,自己回老家做西楚霸王的原因,在他看来,天下就应该回到春秋战国的时代,诸侯林立,自己做个霸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做法无疑是开历史倒车。

从过程来看,项羽极其残暴,有历史记载的大屠杀就有六次,动辄屠城,一言不合就放火,比起刘邦虚伪的“约法三章”,项羽简直就 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这也是他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项羽在推翻暴秦中的积极作用,没有他的死战,其他人是没有机会的,单从这个角度和贡献来说,项羽无疑是个英雄。

但要说最令人尊敬的失败英雄,也说不上!

项羽的失败,更多的是粉丝迷妹的一种遗憾,自己仰慕的大英雄占尽优势却功亏一篑,就像自己支持的球队在决赛中败北一样,难免心生委屈,抱憾不已。

但日慕乡关想提醒诸位,那些在你看来十分可惜十分遗憾的球星并不可怜,他们哪个不是坐拥亿万身家的精英,他们的失败只是人生不完美,比起一种屌丝百姓一日三餐殚精竭虑好的不知多少倍,与其为他们流眼泪,不如想想自己下顿饭怎么办。

日慕君想说的是:我们有太多人在评价历史的时候把自己当做是王侯将相,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他们看做是历史的救世主。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项羽击败了刘邦做了皇帝,百姓的生活会悲惨很多。

从来没有救世主!即使有,也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耶稣为了百姓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佛祖为了解脱走出皇宫,正因为他们始终和百姓活在一起,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人性,才能超凡入圣,成为信徒追随的领袖。

英雄创造历史,改变历史,但大时代的历史,最悲催的其实就是那些被裹挟的百姓,他们像蝼蚁一般死去,尸骨和鲜血铸就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和时代,却被看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最可怜最失败的其实是他们。



日慕乡关

成王败寇罢了,我们如今了解历史最权威的资料也不过是史记而已。但是要知道史记是在汉朝完成的。其中天下归汉的中心思想贯穿全书,至于项羽,或许他真的很强大,但是也不过是为了证明了刘邦功绩的一个好桥梁么。

如果历史真的就如我们知道的一样,那项羽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是还远远谈不上最。值得尊敬,在于他的情义加分项。至于成大事者的谋略,不管他是不屑还是不会,都是一个失败者,垓下一役,只得自刎乌江,唉。


盛世打杂

历史上失败的英雄很多。功过是非由分说,在没有成功时,过谦,听鉴别人意见,有能収纳良材。战胜势力过大,自己为是,目空一功,唯我独尊,不听良言,不吸收人才,又不称帝建国,诸候各自为政,力量分散,韩信各个击破,必败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