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南京城有多繁榮?

影視小歐


小歐說南京,說盡南京事!

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南京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據我手頭上書籍史料記載,明朝的南京城有多達100多個行業,最發達的是織錦等絲織業,他們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當時的這類手工行業分類十分明確,如織緞業又細分細緞和花緞。在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副明代的《南都繁會圖》,長達一丈的花捲中,竟然有109種商店招牌,和1000多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京式小刀、畫脂杭粉、名香宮皂等等一應俱全。商業興盛足見明代南京的繁榮!



那為啥說當時的南京城還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呢?

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廟叫“承恩寺”,這裡附近是商業區,貨物雲集,遊藝雜耍十分熱鬧。在廣州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利瑪竇於1598年來到南京城,他便是和其他外國人一道選擇居住在這裡。有趣的是,作為外國人他很反對佛教卻極力推崇孔子,南京夫子廟是他經常拜訪的地方。

這也是明代經濟繁榮,中外交往的一個例證!


南京小歐


宮城也即紫金城,位於皇城之中。宮城平面呈方形,有4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午門之北有五龍橋、奉天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這是前朝所在。由此向北,還有乾清宮、省躬殿、坤寧宮。這是後寢所在,所有這些建築,都在南北一條直線上。沿此軸線為筆直的御道,直達位於其南的洪武門及正陽門。宮城之南,在御道右側,佈置文職各部,如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翰林院、太醫院等;在御道左側,主要佈置武職各部,如前、中、左、右、前、後軍都督府等,還有太常寺、儀禮司、錦衣衛、通政司、欽天監等。這種佈局對日後的北京城的平面佈局產生了直接影響。

明南京的外廓城建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後,始終感到附近的一些山丘還在城外,對城防不利,因此又於內城之外,再築外廓城。外廓城周120裡,依山帶水,是以土壘成的,只在部分險要地段用磚砌出城牆和城門,城門共有16座,其範圍東包鐘山(紫金山),北臨長江,西過秦淮河,南過聚寶山(今雨花臺)。如今,所有的外廓城門都已經平毀。


明南京城的城內分為皇城、居民市肆以及西北軍營三區。市肆區即南唐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商業區,這裡南向可以直接通往航運的要道以及秦淮河。城西北地勢較高,專設兵營。在三區交界之處的中央高地,建有鐘樓、鼓樓。

南京城的人口,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統計,總人數為47萬多人,其中手工業者約有20萬人,富戶有6萬一7萬人,腳伕約有10萬人,剩下的都是官吏及其家眷了。應天府的外圍,還有36衛所,他們都是禁衛軍,主要駐紮在孝陵、皇城、城北城西屯田處,總兵力有一二十萬人。這些部隊不能算作城市人口。

南京城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之一,商業與手工業都很興盛。商業集中在秦淮河兩岸及其附近,即三山門、聚寶門、江東門內一帶‘,各種商號和手工業作坊.號稱有103行,城內外有十幾個大集市,買賣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品,著名的秦淮河上,畫舫如織,船中不時傳來婉轉的歌聲,動人心魄。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南京當時的繁榮景象。1595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南京.瀏覽市容後說,南京是全世界最美麗、最偉大的城市,比所有歐洲城市都好。

明代南京手工業也很發達,有織造業、印刷業、造船業等。南京的錦緞在六朝時期已聞名於世。官方作坊能織出被稱作“納色石”的錦緞,民間還能生產緞子、青續、終紗、絹羅等絲綢品,而以元緞最負盛名。絲織業中,除了官營的織造局外,民間出現了擁有織機和資金的“機戶”和受僱傭的織工。當時,南京與杭、蘇、揚3個城市一起被稱為南方的四大絲織業中心。

明代手工業中,規模最為壯觀的要屬造船業了。明代有個探險家鄭和,七次下西洋,最多時統帶了2萬餘人,有船60餘艘,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隊。。在諸船當中,有一艘最大的船,長44丈,寬18丈,有桅12根.可乘千人,載重幾千噸。鄭和下西洋,出發地是南京;他所統領的這些船隻,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南京製造的。文獻稱,南京的造船主,先從江西、湖南選購木材,而後浮江而下.運至南京作進一步的加工,最後製成船體。除了木材使用外地產品外,造船所用的桐油、漆料、棕繩,都是本地生產的,如桐油由鐘山南麓的桐園供給、、明代的造船作坊,主要是在秦淮河人江口的三漢河,名叫“龍江寶船廠”船廠東西寬460米,南北長1180米,分為7個作坊。至今在其遺址中還能發現當年大大小小的船塢。


明代的南京還能燒製大量的玻璃.目前在雨花臺發現了許多琉璃窯窯址。據研究,明故宮、明孝陵、報恩寺塔等大型建築上所使用的琉璃構件.如覆瓦、滴水、瓷磚等,都是在這裡燒製的。

明代的南京還能燒製大量的玻璃.目前在雨花臺發現了許多琉璃窯窯址。據研究,明故宮、明孝陵、報恩寺塔等大型建築上所使用的琉璃構件,如攫瓦、滴水、瓷磚等,都是在這裡燒製的。

南京的文化事業在明代也很發達。南京國子監是當時全國最高的學府,最盛時學生的人數達到了9000人。學生中,除了本國的學生之外,還有日本、高麗(朝鮮)、琉球、遙羅(泰國)等國的學生。學習的科目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弓箭、馬術、擊劍等。明朝中葉將國都遷往北京後,這裡的國子監還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當時人們稱其為“南監”,培養學生的數額最盛時也達到四五千人。


今朝述史


六朝古都您能想像多繁華就有多繁華,以明朝南京經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53年為例,(後朱棣遷北京),集政治文化為中心,經濟發達,成為南北通衢最重要樞紐,全國人才往南京集攏,成為其時中國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雖然53年轉瞬即逝如流星劃過。自古以來南京山川靈秀,人才俊彥,氣象宏偉!商業異常繁榮,手工業發達,像絲織業綾羅綢緞為最大產地,世界上最大的造船業也是在南京誕生,鄭和下西洋所乘船舶也在南京建造完成。浩瀚史籍《永樂大典》也是在南京編輯完成。朱棣遷北後南京依然為陪都有著高於其它城市重要地位!無論文化還是商業還是製造業在15世紀時全世界無以比擬!雖有經過血雨腥風洗禮,但歷史沉澱風華依舊籠罩深深影響著後世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