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時,為什麼窮到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深度文史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升官發財都是無數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很多人理所應當地認為當了大官,就會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光宗耀祖。可是,其實歷史上很多朝代官員的工資都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寒磣。

曾國藩

咸豐二年,曾國藩因為直言敢諫,惹惱了咸豐帝,得罪了一眾高官權貴,幾乎被京城裡的官員們孤立起來。此刻的曾國藩心灰意冷,陡然生起回鄉的念頭,可是這時他尷尬地發現自己連回家的路費都拿不出!

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身兼五部的副部長,一個堂堂副部級國家幹部拿不出回家的路費?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不!這還真不是開玩笑。

按照清朝的工資體系,七品文官一年的工資是125兩白銀,晚清一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00元人民幣。所以,剛到京城當官時的曾國藩一年的年薪相當於今天的25000元,平均1個月才2080元,確實不能算多。到侍郎這類副部級高官後,年薪是155兩,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補貼,一年可收入620兩,也就是124000元。所以,很多京官表面上風光無限,實則是一介窮官。

而隨著官職的升遷,曾國藩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在住房上,曾國藩租的一套四合院年租金是160兩,也就是3200元,現在看來已經很便宜了,可在當時已經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在生活上,光是一年的幾套官服就要600兩銀子,也就是120000元。在人際交往上,曾國藩一生熱衷交友,還有貴人如穆彰阿等要孝敬,平時吃喝肯定少不了。在交通上,光交通費一年就要400兩。

當時的很多京官為了維持生計,一般都有兩個路子:一個是靠家裡補貼,一個就是灰色收入。但是曾國藩將“學做聖人”當作自己一生的目標,立下了“不靠做官發財”的誓言,所以時時刻刻注意修身養性,從不謀取任何私利,沒辦法的曾國藩只好去借,至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欠的外債已經達到了一千多兩。

曾國藩日記

困窘的生活也讓曾國藩不勝其煩。他在日記中寫道:

“座間,聞人得別敬,心為之動。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豔羨,醒後痛自懲責,謂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

也就是說他聽到有人給朋友送了一筆數量可觀的銀子,自己當時心生羨慕。又想起自己夢見一個朋友發財,得了幾十兩銀子,他也羨慕得不行。但是醒了之後又開始反省,覺得自己貪財好利,在曾國藩的十年京官生涯裡,這種糾結幾乎一直纏繞在他的內心。

雖然如此,可曾國藩還是在去江西擔任鄉試主考官的時候,收了地方官場送給他的一筆不菲的“禮物”,再加上私人的禮金,大概有三五千兩白銀。這在當時是公開的、合法的,所以曾國藩也不算違背了自己的誓言。

曾國藩

曾國藩一個官至副部級的官員連回家路費都拿不出,而現在的一個科級幹部都能貪汙上億元,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所反思呢?


深度文史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被譽為晚清重臣中國近代史最具有影響力的任務之一。

公元(1820年2月25日)咸豐登基,因為曾國藩為人剛正不阿不善於阿諛奉承於是被咸豐皇帝派到江西做監考官。

於是剛走到半路就傳來老家的噩耗他的老母親病故了,想想自已在朝中為官已數十年由於自己不善於阿諛奉承、不行賄,不受賄。

因為曾國藩個人生活也很是節儉甚至兒子結婚、女兒出嫁都非常節省唯一肯花錢的就是買書和建設大清朝的事情上。把自己的錢全都充公了,所以曾國藩最後連回家的錢都沒有了。





人生不停地戰鬥


今天獨生子女多了,可能不大容易理解這個問題。曾國藩首先是曾家的一員,然後才是別的。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突出的特點,就是各自分工明確,大家單純的做事。

比如寫《正氣歌》的文天祥,他們家就是當忠臣捐軀的當忠臣,給元朝當官的當官。總之大家各自幹各自的,把家族經營壯大才是正經。

這個邏輯對曾國藩一家來說,也是適用的:

比如曾家老大曾國潢,他的任務就是處理好曾家的大小事務。小到長輩、晚輩們晚上回家蓋毛毯還是被子,中午吃啥……大到家族祭祀、喪葬嫁娶……都是他的工作;

曾國華是武將,帶兵打仗的。

曾國荃在曾國藩出道的時候,還在家裡讀書呢……說白了,哥哥在外面當官,弟弟你好好讀書就行,給哥哥當接盤俠——接班人。

曾國葆是做生意的,後來發家了,給曾國藩留軍餉。

可以說,曾家一屋子人,分工明確,曾國藩就是去當清官的,清官當然要把苦都吃了,兩袖情分,一分錢贓款都沒必要貪的。他們家供他當官的目的,就是拿實權,保證家族的地方勢力。

至於圈錢的任務,他弟弟正經做生意,就足以大開方便之門了。

等曾國藩拿到實權以後,弟弟、子侄……大批朝廷要員的職位等著你們家的。

所以曾國藩吃苦是應該的。要是他真正花家裡的錢,那曾家就做不大了,當然要可著俸祿花。


酒騎風


問一下曾國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