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学士胡中藻:言谈莫高声,恐召灾祸来!

文字狱,在清朝时期尤为盛行。自顺治帝始,到乾隆时期,延续了150年之久,多少文人墨客只因所说之话与此擦边而锒铛入狱,无数亲友也遭受牵连。本来古代封建社会对思想实行控制也无可厚非,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封独尊儒术、以及后世的八股取士,然而清朝的这种行为多是建立在统治者的凭空揣摩、捕风捉影之下,受此刑罚也多是冤案,胡中藻也是其一。

内阁学士胡中藻:言谈莫高声,恐召灾祸来!

胡中藻,江西人士,乾隆元年荣登进士极第,曾入内阁、投首辅鄂尔泰的门下。本来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才华有了,朝中关系也有了。奈何无意在阴沟里翻船,白白把性命给丢了。

他的老师鄂尔泰因为自持是前朝重臣,现又身为国家首辅、入主军机处,在朝中嚣张跋扈,勾结党羽而被乾隆厌恶,恨屋及屋对于他的学生胡中藻也是多有提防。

鄂尔泰于乾隆二十年病逝,对于这位曾经的权臣首辅的死,乾隆帝心中是乐大于优的。但是这种“乐”持续了不多长时间,又有了新的忧患:鄂尔泰生前故友如云,俨然已经形成了党派,虽然人已经死了,但余党仍然活跃。

到了乾隆二十年,为了彻底打掉这批余党,命人搜集鄂尔泰门生故吏所著的诗词与书信,意在通过这些捏造罪名。

内阁学士胡中藻:言谈莫高声,恐召灾祸来!

二月,广西巡抚卫哲治呈上秘奏,这份秘奏中是胡中藻曾任广西学政时所写的试题科目以及日常书信辞赋,乾隆从中抽出了《坚磨生诗钞》,翻看了其中的一首后勃然大怒。

全诗是这样写的: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无非开清泰,斯文欲被蛮、与一世争在丑夷,相见请看都盎背,谁知生色属裘人,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虽然北风好,难用可如何。”

从字面意思来看,胡中藻表达的可能是当时身在广西不得重用的无奈和天下自己分辨浊与清的公正之心,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今身居朝堂内阁,这首诗便容易被人曲解。

乾隆直接指出“一把心肠论浊清”,将“浊”加于国号之上,相提并论,显然是对朝政的讽刺不满,甚至是意图不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这样原本闲时的随笔变成了胡中藻洗不脱的罪证,其本人也因欺君之罪,妄议朝纲而被叛死刑。

内阁学士胡中藻:言谈莫高声,恐召灾祸来!

据传胡中藻是腰斩而死,行刑后人已经被斩为两段后,他的手指还沾着一地的血水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可见他为自己的无意之举而蒙受冤屈感到不平。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小白,不知您可否知道类似的案例?欢迎评论点赞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