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本期话题

刚刚在公元前538年的申县会盟上荣膺盟主之位的楚灵王急不可耐地率领10国联军对东南方向的吴国发动了一场群殴。

原本这应该是一场众寡悬殊的灭国之战,楚灵王也一直期待着自己的军队能够摧枯拉朽,给予吴国这个世仇以致命的一击。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伐吴失利的第二年,楚灵王将通敌叛国的罪臣处死。

究竟是哪个内鬼破坏了楚灵王的伐吴大计,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吃里扒外呢?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公元前538年七月的首次伐吴,是新晋诸侯联盟长楚灵王的立威之战。只可惜,从实际战果来看,虽然联军顺利地攻克朱方,消灭了依附于吴国的齐国叛臣庆封,但给予吴国致命一击的战略目的显然没能达成

因为就在当年冬天,吴国便对楚国发动了报复,相继派兵攻入楚国的棘、栎和麻城。这说明在秋天遭了群殴的吴国元气未损,尚有反击之力。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吴楚之间这一回合的交锋让人看着着实有些蹊跷

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悬疑之处,我们不妨将公元前579年第一次弭兵之会前后的故事拿来做个比较。在那一次弭兵之会以前,晋国也曾深陷于同楚国相类似的两线作战的困境——楚国的与国秦国自崤之战(公元前627年)后就一直死心塌地地联楚制晋,严重威胁着晋国侧翼的安全。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为了腾出手来收拾秦国,晋厉公通过弭兵之会的外交努力,成功地与楚共王达成了互不攻伐的协议。

楚国在南方施加的压力一减弱,转年,晋国便兵锋西指,联合齐、鲁、宋、卫等八国军队,于麻隧(今泾阳县西)重挫秦军。联军一路长驱西进,追到棫林方才罢休。

经此一仗,原本腹背受敌的晋国成功破局,而战败的秦国则伤筋动骨,数世不竞,此后几辈人一直被晋国压得缓不过气来。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如果说秦国是架在晋国西侧的一把劲弩,那么吴国就好比悬于楚国东南的一柄利钩。自公元前585年以来,晋国扶植下的吴国始终充当着反楚急先锋的角色。

直到公元前538年的申县会盟,楚国才终于迎来对吴作战的最好时机。甚至,楚灵王此刻面临的形势要比当年晋厉公决策攻秦的时候更为有利。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眼下,面对着楚灵王派来的使者伍举,虽然晋平公委婉地谢绝了出席申县会盟的邀请,但是为了表示对楚灵王召集会盟的支持,他仍然应允了伍举提出的联姻请求。

在会盟之后,楚使前往晋国迎亲,晋平公甚至打破国君不送女出嫁的礼制,亲自将女儿送往边境小城邢丘,以这样高规格的礼遇向楚灵王传递敦亲睦邻的善意。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晋平公与楚灵王的联姻向天下诸侯释放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信号,那就是晋国已决意从与楚国平分霸权的两极格局中抽身退步,将诸侯盟主之位逊让于楚。

嗅到了这一国际格局的微妙变化,乖巧的郑简公迅速向楚国靠拢,在楚国的迎亲使团借道郑国的时候,他不吝违弃由下大夫接待使者的惯例,纡尊降贵,亲自前往泛邑和莵氏犒劳楚国的两位使臣。

急于向新盟主楚灵王示好的郑简公并不是个特例。事实上,当楚国向天下诸侯徧发会盟邀请的时候,除了鲁、卫两个远离楚国的北方小国托辞缺席之外,曾经追随晋国的其他兄弟国家悉数前往申县向楚灵王道贺去了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眼下这个局面对独处东南的吴国来说不啻为晴天霹雳,因为这意味着楚国将有能力把天下的大多数诸侯聚成一个拳头狠狠地砸在吴国身上。

这一次的诸侯联军将比麻隧之战时更为强大,而即将单挑列强的吴国崛起才不过半个世纪,它的家底儿显然不如并国十二、拓地千里的秦国厚实。

当年的秦国尚且在麻隧之战中被打得奄奄一息,照过往的经验推论,吴国这一回能逃脱灭国的厄运应该就是万幸了。

但战争的结果却让人跌破了眼镜——联军不但没有伤到吴国的七寸,甚至连与吴军主力正面接战的记录都没有留下。在攻克朱方、杀死庆封之后,这一次的联军行动就草草收场了。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虎头蛇尾、贻笑天下。究竟是谁在楚灵王的这盘大棋局上做了手脚,让他的灭吴计划落了空呢?就在联军伐吴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37年,《左传》记载:

楚子以屈申为贰于吴,乃杀之。——《左传·昭公五年传》

这个被楚灵王下令处决的屈申,死前曾是楚国的莫敖(仅次于令尹、司马的楚国高级官员,历史上一直由屈氏世袭),他正是上一次联军伐吴行动的前线总指挥。

楚灵王在伐吴失败的第二年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自己亲自任命的楚军统帅,这不免让人联想到:正是屈申的从中作祟破坏了楚灵王的伐吴大计。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但问题是,屈申为什么要吃里扒外呢?

对屈申通敌的动机,现在流传下来的其他历史文献中均不见记载。《左传》的“贰于吴”三个字成为了记录这件历史疑案的孤证。

也正因此,屈申通敌背后的秘密引发了古往今来许多历史学家的猜测。宋朝学者叶梦得说:

(屈)申,楚之执政也。灵王弑君而不能讨,及使之围朱方而不得志于庆封,故吴复来伐。疑其贰于吴而杀之。——《叶氏春秋传》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叶梦得提醒我们说,屈申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前代楚王郏敖在世时候的楚国执政官。对楚灵王谋杀郏敖、夺权篡位的行为,他很可能是抵触的。只是慑于楚灵王的淫威,不敢发作而已。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屈申与吴国暗通款曲,阻挠楚灵王的灭吴计划,就应当被视作对楚灵王弒君篡位的变相反击。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论,齐国叛臣庆封被楚军擒获示众的时候当着众多诸侯的面公开讥笑楚灵王“弒其君以盟诸侯”,也有可能是出于屈申的唆使。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如果这就是屈申“贰于吴”的背后隐情,那对楚灵王来说,将是比伐吴失败更为棘手的难题。因为从楚灵王政变上台伊始,他就不断遭遇各方势力对他弒君篡位的非议。

比如邻国郑国,当年得知楚灵王即位的消息之后,迟迟不愿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表示祝贺。经过楚灵王的再三催促和责问,郑简公才很不情愿地在大夫子产的陪同下访问楚国,祝贺新王登基。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郑简公的态度在列国诸侯中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因此,为了扭转负面的国际形象,在郑简公到达楚国之后,楚灵王将他留下,并命伍举为使,前往晋国同晋平公磋商申县会盟的举办事宜。伍举向晋平公转达楚灵王的原话说:

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传》

“岁之不易”——楚灵王委婉地表示,自己举行这次申县会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促使各国诸侯承认自己的国君身份,平息天下人对他得位不正的责难。这一目的,楚灵王通过申县会盟基本达成了。

因为就在会盟正式开始前,参会的宋国大夫向戌和郑国大夫子产相继向楚灵王献上了诸侯会盟的“六礼”——也就是盟主接见诸侯和诸侯觐见盟主的礼仪程序各六种。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因为春秋早期的中原会盟,其初衷本是为了攘除外夷,存我华夏。所以盟主接见诸侯的这套“六礼”,历史上只有正式召过集诸侯盟会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享用过。

楚国早年夷狄自置,融入中原政治的进程相对缓慢。即便楚灵王的祖父楚庄王曾经击败晋国,饮马黄河,但因为没有正式召集过诸侯会盟,无缘享受过这套礼制带来的尊荣,因此他并不是获得一致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对楚国国君来说,要获悉这套礼制的具体内容并在会盟上使用,显然不能指望竞争对手晋国和齐国的拜赐——他们也不可能给。

事实上,在楚灵王以前,楚人的确不清楚这套礼制的相关规定,比如从楚庄王时代一路走来的四朝元老伍举就明确地向楚灵王表示过自己对此不甚了了。

但申县会盟改变了这个历史。因为晋平公做出姿态要将盟主之位逊让于楚灵王,所以早就沦为二流小国的宋国便顺水推舟,把盟主接见诸侯的“六礼”贡献出来,当做了送给新盟主楚灵王的见面礼。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在申县会盟上享用这套礼制,意味着楚灵王的争霸事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超越了祖父楚庄王,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依照正统的中原礼义,楚灵王现在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天下霸主,国际上还有谁敢谤议他弒君的黑历史呢?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不过话说回来,国际上的质疑虽经申县会盟得以弹压,国内的反对声音却未必就此销声匿迹。

因为楚人对中原礼义的信仰素来淡薄,尚武好战的传统却根深蒂固。盟主不盟主的,那是中原的讲究,楚人未必买账。他们对国君的要求是“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如果即位都三年了还没有在战场上漂漂亮亮地打赢过一仗,死了之后,楚王的牌位就不能请入宗庙享受子孙后代的香火供奉。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成功召集了申县会盟的楚灵王正处在自己的第三年任上!会盟刚一结束便急不可耐地策划联军伐吴,不难看出楚灵王背负的压力之大。他太需要这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了。

如果,如果他能够将吴国这个骚扰了楚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东邻一举消灭,那么,楚国人或许就会像当年宽容楚成王杀死先君堵敖那样淡忘他弒君的前科。

但是啊,仗打得太窝囊了!显然,有人不想让楚灵王如愿,不想将来他死后,牌位奉入宗庙,享尽哀荣。在他们看起来,弒君自立的楚灵王得国不正,这是他的原罪。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屈申的死只是楚国政坛暗战的冰山一角。它显示出,因为楚灵王的篡位自立,楚国政治高层产生了严重的分裂和内耗。

也就是从这时起,直至九年后在政变中丧位自杀,楚灵王陷入了一个既解不开又逃不脱的死循环:他倾尽全力发动对外战争,希望用对外扩张的胜利来压服国内的反对势力。但长年征战带来的沉重负担却又不断加剧着楚国政坛的撕裂与仇恨。

撕裂倒逼扩张,扩张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撕裂。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公元前538年伐吴失败以后,挣扎在扩张与撕裂之间的楚灵王又相继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失败的伐吴战争,每一次失败都逃不脱上下相违、举措乖张的魔咒。

坐断东南的吴国依旧屹立不倒,但楚国却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通往毁灭的不归之路。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End--

欢迎走进小书房1538

和我一起在锦江边冲一盏盖碗茶

摆一点关于文学与人生的闲龙门阵!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楚王率10国联军伐吴却离奇失败:原来竟然是出了内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