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是传统官场和学界的一个传奇

公元前200年,公孙弘出生在薛县一个平民的家里。年轻的时候做了县里的公务员——监狱的狱吏。但不久就因为犯法而被免职,丢了差事。丢了差事之后干什么,替人家放猪。直到公元前159年,也就是他四十一岁的时候,听说朝廷任用一些儒学之士做官,于是拾起书卷,开始学《春秋》。这一年跟他同岁的贾谊已经死去九年了。

十九年之后,也就是他六十岁的时候,以“贤良”之名被推举做官,這贤良最有力的证据据说是对后母孝顺。这官只做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结束的原因外派执行任务结果让领导(汉武帝)不满意,于是称病,大概是觉得丢人;然后就被免职,回家。按理说这该完了,都六十多岁了啊。但这个人还有回来了——

又经过十年之后,也就是他七十岁的时候,再一次被以贤孝的名义推举做官。贤就不用说了,“孝”据说是因为他的后母死了守孝三年换来的。这一次也有一点挫折。朝廷让跟他一样被推荐来的人都写一篇文章,当时这叫“制书策问天人之 道”。是皇帝出的题。这应该算是一次考核选拔。结果第一次筛选他被排在最后。但当皇帝看中了,于是他的命运开始逆转。

先是文章被排在第一位。接着面试认为他虽然年迈却长得一表人才。于是就成了博士,待诏金马。

此后很快升官为左内史。四年后,即公元前126年,也就是他七十四岁的时候做御史大夫。六年后,即公元前124年,也就是他七十六岁的时候,封平津侯,拜汉丞相,九年(前121年)七十九岁时死去。

公孙弘有两点很特别。一是四十一岁开始读书,被后世称之为汉代大儒。也就是说大家认为他是大学问家。但这个大学问家没有著作,也没有专门的学术性文章。

二是这个人正式做官的经历只有九年,升官之快历史罕见,六年之后就以平民出身拜相封侯。但在政治上、国家重大决策等方面都看不到他的“贡献”。他生活特别是做官的时代可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他的同时代,武将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一个比一个战功卓著。文臣贾谊、晁错、主父偃、朱买臣、董仲舒……一个比一个杰出。公孙弘算是文臣,至少跟上边几位文臣比起来,我们看不到他究竟做了什么。甚至,主父偃和董仲舒这两个,他还都曾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且,事实上,这两个的死、倒霉的主要责任人还真是他。

就这么个人,这么个官 ,他做了汉武帝的丞相,封了侯,成了后世封建社会官员学习的典范。

学问上没有任何建树却成大儒——这大儒恐怕主要是他的官做得大。

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却成儒家官员典范——这大概应该还是他官做得大。

他至少是一个传奇。一个中国封建官场的传奇。

在他的同时代,他的同行、同僚对他非议不少(朱买臣、汲黯、董仲舒等-阿岔),但他依然官运亨通。

他的主张被汉武帝否定的不少,甚至可以说在重要的事务上他的主张几乎都有问题,但这也没有影响他在仅仅九年的时间里走到权力的顶峰边(因为上边还有皇帝汉武帝)。

为什么会这样?他靠什么做到这些的?阿岔下回再说。(2019、2、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