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北伐成功了,諸葛亮會稱帝嗎,為什麼?

開在荊棘裡的花--


題主大約是因為劉備身死白帝城時,對諸葛亮說的那就話,如果劉禪不行的話,諸葛亮可以“自代之”。

但從當時來看,諸葛亮是不可能稱帝的,無論北伐能不能成功。其原因有幾點:
首先,諸葛亮雖然號稱“鬼神莫測”,但本質上是一介書生,有句話叫“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縱觀中國歷史,書生成為開國皇帝的,幾乎無一。

其次,在蜀漢內部,也不完全是諸葛亮說了算。自劉備入川以後,在蜀漢政權中,就有著量派系的鬥爭,一派是以李嚴為代表的蜀中本地大族,一派是以諸葛亮、關張等人為代表的外來勢力,其中有分化出不同的利益集團。

那麼,如果諸葛亮作為一個丞相輔政尚可,如果做皇帝,恐怕會遭到群起而攻之。諸葛亮那麼聰明,不會給後人修史時留下把柄的。。


文化看河南


如果北伐成功了,諸葛亮稱帝的可能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

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然後撒手人寰,這一年諸葛亮已經42歲了呀。

公元263年,三國之中最強大的魏國滅蜀,這一年諸葛亮已經死了29年了。即便諸葛亮活到這個時候,也已經是82歲高齡了。我們對比三國另外一個強人司馬懿,比諸葛亮大2歲,72歲的時候死的。

我相信,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了,可能性也需要達到魏國能滅蜀國的實力,估計才能滅到魏國,達到能夠稱帝的威望。司馬家篡曹家的位,也是要等拿下蜀漢以後,威望夠了才敢乾的。

而題主所言之北伐成功,我個人以為應該分為兩個階段。

1、北伐獲得了關中地區,取得了鞏固蜀國,實現國力發生質的飛越。

這是諸葛亮北伐一直以來最大的意圖,蜀地的是一群外來戶佔據著人家的地盤,所以發展一直很緩慢,而且受制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很難與魏和吳一較長短。諸葛亮北伐與其說是為了匡扶漢室,還不如說是為了保存蜀漢。

想來諸葛亮對局勢是有什麼清醒的意識的。蜀漢當時的情形如果不北伐獲取關中鞏固實力,就只能等死,而以蜀漢的國力來說,在諸葛亮這一代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拿下關中,至於滅魏,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2、出函谷關,滅亡曹魏。

攻略了關中以後,自然是需要征服魏國了,依靠蜀地的資源,關中人口,自可在十餘年間征服魏國,大致上時間線也會推移到了公元260年左右,這個時候諸葛亮估計也沒有多久就要嚥氣了。

如果諸葛亮有司馬懿的野心,但想來機智如諸葛亮,也不會選擇自己來做這個皇帝的,畢竟到了這個年齡做不做皇帝意義已經不大了,而且做皇帝在世家大族勢力強大的時代,沒有豪族們的支持,是很難成功的。

一個政權的變更,不是那麼簡單的換個皇帝,因為在原制度下是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團的,如果掌權者不能平衡各方利益,是很難成功的。而蜀國站在諸葛亮身邊的勢力也就是荊州派其實不算強,而且作為外來戶還一直壓著益州派,然後還有劉備三兄弟的派系,也不是很容易搞定。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那怕是個大忠似奸的人,其實他主要的精力都一直放在北伐這件事情上,至於國內的政治經營,其實不算出色呀。

所以諸葛亮真的很難稱帝的。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青年折緣


諸葛亮北伐成功,會不會稱皇帝。他是否能成功,我以前已做過答了,在這裡我就不說了。

不過,談這個問題,還得從北伐說起。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與孔明和李嚴,也對諸葛亮說如劉禪不行,可自取之的話,諸葛亮也表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他時年42歲,這正是大展宏圖年時。劉備一死,孔明身負重擔,新皇年幼,又加上這次復仇之戰,損失慘重,兵士減少。他想的還是一手遮天,想辦法掃除異己。當時有兩大系,荊州的諸葛亮系,李嚴的本地川系,在北伐戰爭中,才以壓出糧不利剷除李嚴。

分析一下,諸葛亮為啥要北伐?是不是兌現劉備白帝城的承諾呢?有,還有別的原因,雖說在天府之地,不愁吃喝。但和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不是沒有問題的,如征服了孟獲等,他們內心還不順服的。劉備一死,以李嚴為首的川系,諸葛亮的荊州系也純有一定的矛盾。最主要是要走出大山,必須在關中打出一片天地,不能窩死川地。只有這樣才能招更多的兵馬和良將,開拓新的地域。這樣只有一次一次地出岐山伐魏。尋找出關機會。

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了,滅了曹魏,諸葛亮也不能當皇帝,不過他會和曹操一樣的,自加九錫,攜劉禪而令諸侯,和當皇帝沒區別。等到一舉滅掉了東吳之時,就是諸葛亮稱帝的時日,天下就會變成諸葛亮天下。可惜這都是胡說,究竟啥樣,一個人一個說法。


江山如畫5965


答案是肯定不會!諸葛亮志向高遠,十分看重名節,意在亂世之中幹一番千秋功業,更視富貴榮華若浮雲,根本不是為兒孫謀身家的鄙庸之輩,這在《出師表》中已有充分體現並在事實中得到完全印證。更何況,他若想取代阿斗,簡直是易如反掌,何須等到北伐成功之後?他六出祁山,全力北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乃踐行莊重承諾,不負先主重託的竭力盡忠之舉!後世有人對其惡意詆譭揣測,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何?


阿拙哥


不會,《三國志》裡說:劉備對諸葛亮說:若禪不才,公自取之!就是說劉備託孤時認為如果兒子不成器,諸葛亮可以稱帝!但是諸葛亮沒有這麼做,他堅持扶持幼主共同北伐,一旦成功,他更不會這麼做!而且劉禪也並非無能,(很聰慧的)只是後人覺得扶不起!


敦煌羅成


不會,諸葛亮絕不會稱帝。


宇外遊A


首先這個問題不成立,以當時蜀國的綜合國力是不足以滅魏國,蜀國最鼎盛時期擁有荊州,益州,根據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兩面夾擊北伐也許會成功,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的夷陵之戰讓蜀國元氣大傷,已經一蹶不振,只能自保不能進攻,諸葛亮執意北伐不過是為了轉移蜀國內部矛盾!


由史看今


這個問題很簡單,對於提問者,古今都有答案:

古人云: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今天:內心陰暗的人,永遠見不到陽光。


冰封三尺06


諸葛亮一生忠於蜀漢,其志在於輔佐幼主,振興蜀漢,三分天下。因此,北伐只是出於自保,屬於防衛的一種。即使北伐成功了,諸葛亮仍然會堅守輔佐劉禪的初衷,努力把蜀漢治理好,根本沒用稱帝之心,更不可能稱帝。


大西安XIAN


封建毒裁者的成功沒有人民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