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前两天,我们围绕着刘询与许君平“故剑情深”的经典典故展开了叙述。而刘询作为一个平民皇帝的身份,让小编不禁想到一个新的话题: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大小小几个著名的平民皇帝,而在欧洲王朝里却鲜有耳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首先我们先来细数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平民皇帝都有哪些。第一位当然就是我们前两天讨论过的汉宣帝:刘询。而还有三位,则是实打实通过个人努力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刘邦(秦汉之交的皇帝)、朱元璋(明朝实现平民化时期的皇帝)、还有刘宋的刘裕(南北初期的皇帝)。后三位是开国皇帝,而刘询比较特殊,属于身份尊贵却成长于民间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要是说这四位皇帝都有着什么共同点,或许就是都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和果断勇敢。在自幼长于深宫的皇帝不同,他们更多了些烟火气也更加心狠手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处于社会的动荡时期。这在过往的皇帝里,算是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是社会动荡时期呢,请往下看:

反观欧洲,能做首领的人都是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可能有人会举出拿破仑这个例子。可是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拿破仑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平民皇帝。他是破落贵族的后裔,即使是破落的,也不算是生长于民间的。他的成长经历依旧是按照一个贵族的要求来进行培育的。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想要厘清这样差异的诞生,我们可以从中国史学家于外国史学家在划分上的不同略知一二。中国史学家,将先秦至清朝这段历史时期统称“封建时期”这段时期时间跨度特别大,而且历经多次制度变革和改朝换代。统称为封建时期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是从思想观念这个角度来进行划分的。而欧洲的封建时期不太一样。他们是从制度上划分的。中世纪时期,之所以称为“封建时期”,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就是一层层这样划分下来的。又称分封制。这是一段比较纯粹的封建时期,也因此不太可能出现身份卑贱的人可以越级去推翻王朝进行统治。因为前方有贵族的层层保护,保护着王权的至高无上性。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即使是王朝被推翻后,也一定是由拥有贵族身份的人统治。这就从根源上杜绝出现平民皇帝的原因。

欧洲的“封建”特点,在日本身上也可以略见一斑。日本脱亚入欧后,方方面面像欧洲学习,其中很著名的就是明治维新时期。学习了君主立宪制的日本,天皇成为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幕府大将军才是是国家的实际管理者,其然后在通过大名,家臣,武士,平民这样权力的下分进行分封。这样的方法,压制住了平民反抗的力量,而将权力集中在了幕府大将军手中。因此,日本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皇帝。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反观我们中国,分封制只是我们中国早期的封建社会形态。由于时间跨度太大,中国社会从重贵族化慢慢演变成其平民化。贵族这个词也不再成为权力的象征。没有了权力的依靠,贵族存在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而欧洲与日本,究其根本更像是中国早期的贵族制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下,平民拥有的权力很小,还没来得及有所抵抗便被上一级的人有所打压。还未等到攻击到帝王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纵观欧洲历史,也就只有拿破仑能够勉强称为“平民皇帝“

但他的王朝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已经逐渐走向解体的十九世纪初,这是的欧洲也开始褪去贵族化的时期了。


令人深思:为何欧洲没有像刘询这样的平民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