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没有防水材料,那么古人的房子是如何防水的?

donglei1097


其实在古代北方穷苦人家的房子确实不怎么防水。

古建筑基础防水主要靠夯土层,古人会将基础用处理过的细素土分层夯实,最后一步采用灰土混合土夯实,形成比周围地势要好很多的土台,然后在夯土层上面布置础石,夯土层土台的周边采用漂亮的条石布置挡墙,防止夯土层被日晒风吹分崩离析。

墙体防水主要靠屋面巨大的飞檐和四周条石散水。防止雨淋到墙体表面。

屋面防水主要靠瓦面的交错链接,每相邻的三个板瓦,第二个要压过第一个三分之二,第三个要压过第一个二分之一,每垄板瓦之间要采用筒瓦盖严,屋面转折相交处要采用脊瓦,脊瓦侧面还要用筒瓦将缝隙盖严。小块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渗是很困难的,单靠一层瓦防水是不够的,必须多道防线。瓦下增加青灰背,类似现在的水泥砂浆,青灰背上铺灰背,灰背厚约10厘米,由磨细石灰与细黏土混合拌匀,掺水,拍实,犹如现在的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现在我们防水原则是刚柔结合、多道设防亦很相似。

但是这些措施在古代普通穷苦人家都是实现不了的,就现在保留的很多古建筑,只有在庙宇和宫殿才能看到这些技术不折不扣的被执行。


尺子在左笔头在右


在我国古代,南方和北方的房屋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南方多雨并且地下水极为丰富,特别是到了雨季,地面十分潮湿,甚至会渗水,相信在南方居住的人都能了解到,特别是农村地区建造的房屋,一层到了雨季更是潮湿的不得了。

古代南方,针对地面渗水、潮湿的现象,就发明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最早见于河姆渡文化中,距今大约5000多年了。干栏式建筑先是在底面立起多个柱子,然后再柱子中间搭板建造房屋,这样房屋的底面和地面就有了一定的距离,不用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了。起到了防水的作用,现在在我国的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仍然可以见到干栏式建筑的使用。

北方地区,夏季多雨,并且由于北方地面多为黄土地面、墙壁也为土墙,下雨特别是暴雨很容易使得墙壁渗水倒塌、地面也会被雨水浇出坑坑,所以,北方地区在设计房屋建筑的时候,使用了筒瓦、滴水和散水等设施。筒瓦扣住屋顶的木椽防止屋顶漏雨、滴水位于筒瓦的一头把屋顶的雨引下来,散水铺在地面雨水打上去会被散开,不至于直接浇到地面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中的这些。

(圆形的是铜瓦,三角形的是滴水)



(正在铺设的散水)

至于防水材料,我国古代房屋以及墓葬中都使用过的一种材料就是“白胶泥”,是利用石灰硬化形成的一种粘性极大的建筑材料,在建造墙壁或者地面的时候,铺上一层白胶泥,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水作用。这种白胶泥在南宋时期的很多砖石墓葬中也有使用,砖层之间添加一层,可以避免地下水渗入对墓葬造成破坏,当然,白胶泥的粘性极大,也起到了一定的防盗作用。


大家还知道哪些古代建筑中的防水设施,欢迎一起探讨,欢迎评论、转发


北大炉炉


今人的防水是在古人的防水思路上发展丰富起来的,总体上没大的差别,只不过所用的材料和手段更高级和完善了而已。

古人的房子顶部一是采用屋脊形让排水通畅,中间用以的遮盖防水的瓦片,一错一递层层首尾相压,瓦下再施以不透水的粘土拌和剁碎的麻绳搅成泥灰,或用白灰和不透水的粘土拌和均可,用以一是固结瓦片,不致瓦片滑动错位,二是可起瓦片水流残余的渗透的防水。如条件许可,用琉璃瓦琉璃缘防水更佳。

再说外墙面防水用白灰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拌和涂抹墙面,抹实压光才能达到好的防水效果。

再说地下防水。屋檐下周围做散水斜坡,下铺管道沟渠,排向河流坑洼。

如实在没有条件连小瓦片都没有的话,可用毡布涂搅有麻绳拌和的泥灰做屋顶,但是要铺厚点面要做光不能有半点针眼。


天外来客222790859


呵呵?没有防水材料?

现实超出你的想象,也许古代的材料比我们现代还高级。

油漆就可以防水。而油漆早就有了。而且据我所知有一款宋朝红漆的防水工艺,现在只流落在日本,日本还把工艺的配方和制作流程严防死守,坚决不让我们中国知道。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说,靠这款红漆工艺,日本公司每年就可以赚我们几百万美元的外汇。


繁花若雪202


古建筑防水分屋面防水和墙地面防水,先说屋面,又分北方和南方做法,屋面分坡屋面和平屋面,坡屋面北方做法有两种,通常采取折举的方法加大坡度,使屋面水加快流速的方法。一种就是压沟盖缝,有半圆铸铁和陶制水沟。屋面上增加灰土胶泥层防水。基础墙身外部采用阶条石,砖制护墙。室内地面增加灰土层防潮,邻水则采取石砌墙或石柱,木柱加高地面水面距离,保持通风的方法。


文利175792586


最早的茅棚,利用茅草和房屋坡度迪行自然防水!利用瓦片,相互叠加相扣防水,且不被风吹起。南方利用页岩石片防水。


古韵国学堂131


有防水隔墙,防水网砖!防水溜沟!水剂没有,是现代产品!


痴叟汉江


中国古建筑防水主要是“以排为主,以防为辅”。


拖你后腿的小猪


古代房屋屋顶以"栋梁“为中线,呈人字形搭建,穷人用稻草,茅草等覆盖,富人用瓦片,雨水顺坡而下,冬暖夏凉


金雕装饰公司


古代房屋屋顶以"屋脊“为中线,呈人字形搭建,用小青瓦或琉璃瓦片,雨水顺坡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