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篡位之后为什么不学司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将其诛灭?对此你怎么看?

贺皞


年龄大,即任时己属高龄,58岁了,在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己是朝不虑夕的年纪了,实在无暇顾及太多了,只能赤裸裸的行事,不计后果,遗患于子孙。

刘浴出身贫寒,靠浴血拼杀积累的战功,及东晋为内忧外患为他创造的机会,而上位,在西晋东晋那个门阀土族占据话语权的社会里,武力及杀是刘裕的优势和本钱,也只有扬长避短了。

后来:南朝杀杀不己,,,


bindong1


司马家经过三代,篡了曹魏江山

说厚待皇族,那是说笑

249年司马懿高平陵政变,杀了曹爽三族,除了曹爽,还有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曹家重臣也被夷灭三族。三国志记载: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251年,逼反王凌,又是多家三族尽诛,顺带还弄死了曹操儿子曹彪,废掉魏帝曹芳,重新立了傀儡皇帝

几番族杀,曹家的江山也就败坏的差不多了

260年间,魏帝曹髦不干当傀儡,自个儿冲杀在前,让司马昭手下的成倅成济兄弟弄死。本来这兄弟俩看皇帝冲过来,不晓得怎么办,但司马家心腹贾充的一句“畜养汝等,正谓今日”让二人下定决心,手刃曹髦。事后,司马昭诛了成家三族,那兄弟俩死不瞑目

脏活都让祖辈干完了,这才有了司马炎厚待曹家之事,全迁往邺城软禁

刘裕对待司马皇族其实并不亏欠

用末帝司马德文的话说,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东晋经过桓玄扫荡,国祚其实已经亡灭。只因为刘裕异军突起,灭桓玄,复司马帝位,才又让东晋延续了二十年江山

十余年间,刘裕对内平孙恩、击桓楚、灭卢循,收荆襄……对外灭后秦、南燕……尽收失地,开创东晋建国以来从所未有局面。论政绩战功,可以说,天下就是刘裕打下来的,后来以宋代晋,也是众望所归。司马德文禅位时,也不得不说: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死在刘裕手中的皇帝有好几家

比如后秦的姚家、南燕的慕容家、还有早期的桓家,司马家两皇帝都排不上。相对于司马家的东晋,桓玄的桓楚,才是前朝,因为最后掌控北府军的是桓玄,桓玄内部清除北府势力才导致刘裕的起兵

其实,刘裕之所以干掉那些个皇帝,实因前秦苻坚的前车之鉴,老苻善待了慕容家,善待了姚羌家,善待了西凉张家……结果呢?善待只不过换来了背叛,临死前,恨未听大臣言诛灭羌胡……

前车如此,刘裕杀司马皇帝是必然选择

当然,也仅仅杀了司马皇帝,他的儿媳妇,还是司马家的公主司马茂英,刘裕死后,登上皇后位置

对于司马家,刘裕算是善待了,枝叶和主干,总要削除一个的


灵石蕴珠宝


应该说,刘裕开启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自他以后前朝末帝再无善终。汉献帝禅让曹丕,受封山阳公,献帝一脉一直传到东晋,曹奂禅让司马氏,得封陈留王,传嗣二百余年。一直到南齐。但刘裕诛杀司马氏一族,这既是最丑陋的表现,也是刘裕不自信的体现。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但就个人能力,军事才华,治理国家,驾驭百官,刘裕比起朱元璋还是差的很多。 公元420年刘裕已经58岁了,此时的刘裕已经没有了当年大摆却月阵,灭南燕,平卢循,定蜀中的气魄了,此时的刘裕是志得意满,肆无忌惮。在朝中无人臣之礼。刘裕之前的权臣都是贵族出身,如王敦,恒温,谢安,廋亮等等对皇室还有一个面子上的尊重和拥护。但刘裕草莽出身,军痞起家,对于贵族和豪门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厌恶(和朱元璋相仿)。就本身而言,刘裕已经老了。就好比一个守财奴一样,就希望把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给儿子,也是因为自己太老了。怕熬不住。也就就加紧篡位登基。



刘裕在公元421年。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封建历史上就两个傻子皇帝,正好东西二晋一朝一个,刘裕毒死皇帝,当时的世家门阀屁都不敢放,可以说,自刘裕秉政以后,高门大户,豪门士族是一辈不如一辈。而且自身随时都会被抄家灭族的危险。寒族与平民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刘裕毒死安帝司马德宗以后,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史称恭帝。恭帝登基以后,恭帝加封刘裕为宋王,但宋王刘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书令傅亮脑瓜灵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刘裕要当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禅让,天命在宋的把戏。



公元421年六月,东晋皇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刘裕。至此东晋立国103年,经十帝而亡国。刘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国号宋,改元永初。刘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 司马德文禅让以后。认为自己会是第二个汉献帝,蜀汉后主刘禅,北魏的末帝曹焕。交除皇帝位,安度晚年。但现实很残酷,仅仅一年以后,刘裕派人要毒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漠然道:自杀不可转世为人,几个杀手用棉被把司马德文活活闷死,时年36岁,从此以后,刘裕开始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历朝末帝再无善终者。有样学样,齐国灭宋的时候,刘裕的子孙也被毒杀。一报还一报。而且还有刘裕后世子孙的那句名言:"来世投胎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



刘裕自所以杀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门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样,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稳全感,使得刘裕想把一切危险消灭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恒玄,以及谢安,王敦都是贵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贵的气质。使得他们不愿也不想,更不懈于这样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处理方式的不同。再就是南朝是世家门阀顶峰时期,如果不把司马氏铲除的话。一旦有世家门阀的野心家借机造反。刘裕完全有可能失败。但刘裕的作为开启最无耻的先例,华夏贵族的最后一丝气息就此断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刘裕诛杀晋恭帝,并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主要还是因为桓温、桓玄父子篡晋失败,桓氏灭族的教训殷鉴不远,历历在目。刘裕为了不重蹈桓氏之覆辙,只能把司马家灭亡,才能杜绝司马家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桓氏从桓温开始就大权在握,谋划篡晋,桓温靠多次北伐不断积累政治资本,到了桓温之子桓玄控制东晋朝廷之后,完全依照之前曹丕、司马炎的套路,封王,加九锡,行禅让,改国号为楚,建立了桓楚政权,然后也依据套路,封退位的晋安帝为平固王,至此,桓玄应该已经是“合法”的改朝换代了。

但是因为桓玄没有诛杀晋安帝,也没有消灭司马家族,刘裕等将领得以用恢复晋室为旗号,出兵“勤王”,最后桓氏被灭族,晋安帝复辟。

风水轮流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快刘裕同样是通过北伐的胜利积累了政治威望,然后按照曹丕、司马炎和桓玄的套路先封宋王,加九锡,然后接受禅让,建立刘宋王朝,刘裕虽然也封晋恭帝为零陵王,但是想想不久前桓氏的下场,刘裕很自然会做出斩草除根的决定。

桓氏是士族大家,家族实力雄厚,桓温、桓玄父子经营了两代人,该走的程序都走了,最后还是一败涂地。刘裕出身微寒,年事已高,儿子幼小,可以说刘裕的基础比桓氏差了几条街,完全是靠刘裕自己的雄才大略才完成了代晋的大业。这种情况下,刘裕不可能留下司马氏养虎遗患。

可以说,如果没有桓玄篡晋最终身死族灭的前车之鉴,大概率晋恭帝和司马家还能有个较好的结局,但是有了失败的桓玄摆在前面,晋恭帝和他的家族还想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只吃狗肉不交狗友


内因:刘裕个人性格原因。

刘裕出身行伍,识字不多,一生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这样一个人必然是杀伐决断之人,由于其出身和知识水平,他个人没有太多的道德束缚,不会像士族大家一样,还要追求一下表面的名声之类的东西。

刘裕杀了六个皇帝,在历史上也是不得了了。

再从刘裕的后代子孙来看,互相杀戮,对自己的父子兄弟都是非常残忍,在中国王朝史上这样对待自己的皇族血亲,刘宋王朝可以排的上名的,所以作为开创者刘裕,骨子里是不是有着喜爱杀戮的基因?

外因:形势所迫。

①士族政治。

东晋自建立起,皇帝其实就没有太多实际权力,而是一直被世家大族掌控,皇帝这个位子,对于世家大族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可以操纵的棋子游戏而已,刘裕直接将棋子杀了,斩草除根,从根子上断绝了世家大族的念头。

②刘裕根基太差。

刘裕代表的是寒门政治,骨子里是不为士族所容的,他没办法,只能把事情做绝,不然他一不留神,就会被世家大族打下去,死无葬身之地。

曹魏代汉,司马代魏,都能厚待前朝君主,那是因为他们在建立新王朝的时候,本身家族势力都经过了三四代人的苦心经营,根基深厚,有底气。

刘裕骤然从社会最底层爬上高位,他没有这个底气和根基。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主要是面临的环境不同。

公元420年6月,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灭亡,南朝刘宋政权开始。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

零陵王生怕自己被杀,连做饭都在卧室里,由王妃褚秀之亲自料理。然而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毒手。

9月,褚秀之的兄长来看望,将褚秀之引到了其他房间。属下士兵乘机翻墙进入司马德文房间内,要求司马德文喝下毒药。司马德文以自杀者不能再投胎为人为由拒绝,士兵便用棉被将其闷死。

刘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从此以后那些被夺位的君主再也不能善终。

刘裕之所以杀零陵王,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司马氏还有相当的力量

西晋代魏的时候,司马氏经过三代人的经营,权力非常巩固,而曹氏已经没啥影响力了。

刘裕建立宋的时候,司马氏的影响力还很大。比如说逃到北方的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在江汉时,广得人心。刘裕称帝前几年,率军西征,击败了司马休之。但司马休之和一部分宗室逃到了北方。

零陵王的存在,无疑给了北方的司马氏希望,北方司马氏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号召大家反对刘裕,甚至是从北方借兵南征。对刘裕来说,只有杀掉才能省心。

二、担心士族门阀拥戴其复位

东晋政治格局中,其实皇权力量很有限。东晋从建立初期,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说东晋实际上是由门阀士族主导政治的格局。

东晋末年,一系列战乱之后,门阀士族已经逐步失去了政治和军事领导权,但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刘裕自身起于行伍,身边可用人才很少,建立政权后不得不依靠门阀士族来施政。当时门阀士族是看不起刘裕的寒族身份的,他们当时更加看好被刘裕杀掉的刘毅。

但是出身是没法改变的,刘裕很清楚这一点,他也没法改变士族门阀对他的鄙视。因此他深信,总有一天,如果有机会的话,士族门阀会把他踢掉。如果门阀士族要重新拥戴一个人,零陵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零陵王必须死啊。

三、东晋旧臣的怀念

刘裕建立宋朝后,一些东晋的旧臣对晋朝还很留念,这跟司马氏代魏时完全不同。

晋恭帝禅位时,徐广泪流满面,谢晦劝他说这不是你的错。徐广回答,你是宋朝新任命的,而我是晋室旧臣,受的是晋朝恩惠,咱俩的体验不一样啊。

徐广后来还被刘裕任命为中散大夫。可见刘裕建立宋朝之初,不得不留用东晋旧臣。

而这些旧臣心中对东晋依然是有留念的,刘裕自然会担心这些旧臣反水。

总而言之,刘裕从底层小军官一路走上来,经历了各种战乱,才建立宋朝。建立之初,刘裕经营的时间还不够长,出身和威望也不足以压倒一切,政权并不稳固,对任何有威胁的人他必然要事先扼杀。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strong>


迷蝶梦文史社


《创一代与富三代的区别》

为何说宋武帝不如晋武帝那样善待前朝皇室,而是尽其诛灭呢

原因很多,暂不复述。单从二者的身份背景谈起。刘裕出身寒族,身份低下,崛起于行伍走卒,是凭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家业。什么灭桓楚,灭起义军,灭南燕,灭后秦,打败北魏,吓得大夏都不敢招惹,这些赫赫战功,都是刘裕凭自己本事获得的,名副其实的创一代。

晋武帝,可谓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如同秦始皇,家业太丰厚。只要想干点正事,轻轻松松就能篡位做皇帝,甚至消灭吴国,统一天下。不见得晋武帝比宋武帝厉害多少,但是司马炎是名副其实的富三代。家业自爷爷辈确立,自父亲,伯父辈做大,到了自己这儿,只是想着如何去吃啦。

那些豪门士族,都被治得服服帖帖,统治力根深蒂固,这就是富三代,故而任性到接下来富四代的傻子司马衷都能做皇帝,还愣是没有亡国,只是出现了八王之乱,国力迅速衰落了而已。

故而,司马炎有资本厚待前朝皇帝,司马氏三世而代魏自立,凭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早已把江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魏国皇室早已是植物人啦,有或者无,都威胁不了霸业。死了岂不可惜,还赚个骂名。活着,而且还要好好的活着,才能为司马家赚脸面,赚个仁义道德什么的,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反观刘裕,自己是创一代不说,而且还出身低微,没有宗族帮衬,也没有交好的士族亲戚朋友,只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太忙了,国内平叛,国外战争,都得自己亲力亲为。一个草根,取得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大的辉煌,那是官三代曹操与士族大佬司马懿没法比的。所以说他们俩不篡位是怕担骂名,以及可以留给后代篡位登基。

刘裕则等不起,这样的辉煌家业,必须由自己来先当这一把皇帝,毕竟要不是没有他,桓楚早就灭晋多少年了,要不是没有他,东晋连起义军都平不了叛,还哪里来的大好河山。

所以刘裕亲自篡位称帝啦,之所以杀尽司马氏家族,那是根除后患,打击士族,毕竟要不是士族大佬们支持,司马氏早就被匈奴灭亡了,还哪来的东晋呢?

创一代成功上位了,但是底子薄,只能根除。不能放任,遗憾他屠戮人家,自己的后代也被他人屠戮,自此后世纷纷效仿。





华夏盛世文化


刘裕没有司马炎的资本和优越条件,两个人完全是两个时代和两个阶层的人。

刘裕是南朝第一帝,他建立了刘宋政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刘裕也开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很不好的先河,那就是大肆杀戮前朝皇帝和宗室。刘裕之所以会这样做,和他的出身与经历,以及当时天下形势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刘裕开了一个这样的先河,也报应到了自己子孙身上,在刘宋几十年间,他的100多个子孙大多数都死于非命。

刘裕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员之家,他的父亲刘翘,当过郡里的功曹。在刘裕刚出生时,他的母亲就因为难道而去世了。刘翘一狠心把刘裕给扔了,幸亏刘裕的姨妈把他抱养了,才勉强活了下来。后来,刘翘又续贤娶了一个妻子叫萧文寿,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人非常好,把刘裕接了回来,把他们三兄弟养大。刘翘因为长期的贫困和疲劳,很早就去世了。从此刘裕就成了家里最长的男丁,他带着两个弟弟艰难地生活。

刘裕生性好赌,有一次赌博输了钱还不起,被债主打了一顿,还把他关押起来。幸亏有个朋友帮他还了。在这一晚上,刘裕自己痛哭了,感觉光在家不是出路。于是他下决心去参军,搏出一个未来。他告别了自己的妻女、继母和两个弟弟,参加了北府兵。

他那年已经三十六了,而且有文化,很快在军队里受到了重视,时间不久就当上了将军。北府兵是一支北方流民组成的军队,受东晋朝廷雇佣打仗,由于军饷不足的问题,这支军队在杀敌的同时也不断地搔扰老百姓。刘裕在带兵期间,严肃军纪,主动担任最危险的职业,为百姓平定五斗米教起义,建立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时的东晋朝廷已经羸弱不堪,无力控制当时的书面。东晋首都南京,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掌权者是他叔叔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司马元显。这时的长江中上游的荆州,崛起一个大的军阀,那就是桓玄,他是东晋权臣桓温的儿子。桓家在荆州经营已久,势力很大,桓玄借此控制了荆州、江州等大片土地。这就和中央发生了矛盾,桓玄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桓玄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南京城,杀死了司马道子父子,废除了晋安帝,自己做了皇帝。

此时的北府兵在桓玄的拉拢之列,桓玄逼死了北府兵主帅刘牢之,还极力拉拢刘裕。刘裕对桓玄表面顺从,暗地里组织北府兵将领反抗。在桓玄称帝大失人心的时候,刘裕联合何无忌、刘毅、诸葛长民等人发动兵变,一举打败了桓玄。此后,刘裕以北府兵为班底,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大权。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刘裕平定了国内的反对力量,又出兵灭掉了邻国南燕和前秦,最后废除了晋朝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刘宋王朝。

刘裕称帝后杀死了被他挟持过的晋安帝和晋恭帝,并且大肆杀戮司马宗室,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刘裕平民出身,父亲虽然做过官但家庭已经没落。

刘裕在掌权之前朝内没有任何根基,一切都是自己靠刀枪拼打出来的。这就和之前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王莽是中国帝制时代第一个篡位的皇帝,他除了靠自己的仁德,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家庭势力,长期在朝廷内打拼后,王莽早已在朝内建立了很大的根基,根本不用考虑皇帝会复辟;东汉末年,曹操虽然也是寒族出身,但他的祖上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父亲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曹操本人就是靠举孝廉当上了官。所以,而且东汉末年的最后几十年,汉献帝完全就是受曹操挟持的,人们早已习惯。所以在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帝。可以看出,无论是王莽还是曹丕,在篡位之前,在朝廷里都有着非常深的根基,没有必要担心旧皇帝的反扑。但是刘裕就不一样了,他在朝廷里基本特别浅,必须要杀前朝皇帝,以绝了所有前朝老臣的复辟之心。

2.刘裕一生政治斗争激烈,曾遭到司马宗室的强烈反抗。

刘裕在打败桓玄,掌握了朝廷权力后,地位还非常不稳固。他的政敌特别多,包括五斗米教的卢循起义军、原来的战友现在的政敌刘毅和司马长民、宗室司马休之等人。

刘裕在刚掌权权力不久,就受到了南燕皇帝慕容超的挑衅,于是刘裕带兵北上灭燕。在这个时候,卢循趁火打劫北上进攻南京,刘裕在灭燕后急忙回军京师。双方血战了一场,刘裕终于打败了卢循。

刘裕在夺权后,原来一起反桓玄的战友刘毅、司马长民和刘裕的矛盾逐渐加重。刘毅联系了朝廷内的一些士族反对刘裕,还卖弄风雅让刘裕下不来台。刘裕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了刘裕,又除掉了诸葛长民。

为了拉拢宗室,刘裕让司马休之担任荆州刺史。没想到司马休之勾结前秦造反。刘裕想给自己女婿徐癸之一个立功的机会,派他去带兵平叛。可谁都没想到,徐癸之大败,自己还战死了。刘裕恼羞成怒,亲自带兵去讨伐。司马休之在处断壁崖上据险固守,刘裕发动了几次进攻都没能成功。情急之下,刘裕自己想上阵,被部下强行拦了下来。最后,大将胡番带人从崖的侧壁,一处笔直的悬崖上爬了上去,偷袭了敌人的侧面,才打败了司马休之。

经过几次的争战,让刘裕对几乎任何人都不会太放心。他强烈地感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对所有潜在的威胁都特别敏感,犹其是司马宗室。所以这也促成他对司马家举起屠刀。

3.天下局势险恶,且刘裕太子年幼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年五胡乱华的历史。刘裕开杀前朝皇帝的先河,其实是指汉人的做法。在刘裕之前,胡人政权就已经在这样做了。例如,匈奴人刘聪灭了西晋之后杀死了晋怀帝和晋愍帝,石勒灭了前赵杀了皇帝刘曜,冉闵杀了后赵的皇帝,后秦皇帝姚苌杀了前奏皇帝苻坚等等,这些弑君之事已经不胜枚举。

刘裕在称帝后,总共在位不过三年,这三年间他虽然做了很多事,但绝不足以让自己的家族在朝廷内建立足够的根基。最要紧的,他最大的儿子才十六岁,根本不能统慑全局。而且当时刘宋政权面临非常大的内部外部的压力,内部压力在于朝廷内高门士族的反对,内部则来源于北方北魏政权的虎视眈眈。这一切都让刘裕非常担心,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消灭一切可能的隐患,而最有可能反叛的就是司马宗室。

由上所述,刘裕没有绝对的实力保证朝廷的稳定,也就不会学习司马炎厚待前朝皇帝。刘裕大肆杀戮司马宗室有很大的必然性,是当时残酷政治斗争的结果。


历史细观


先说清楚,刘裕诛杀的不是前朝皇族,而是禅让皇位给他的皇帝,之前的司马炎和曹丕善待的也是禅位的皇帝,至于前朝皇族下场如何,他们并不关心。

以司马炎为例,曹魏末帝曹奂堪称最幸福的亡国之君,不仅得封陈留王,在邺城享清福,还在临终前看到了八王之乱的苗头,遇见了仇家的灭亡,其封国更是传承两百余年,刘裕建立的南朝宋灭亡了这个封国都还在。

司马炎善待曹奂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没什么威胁,经过父祖两代人的屠戮,曹氏皇族能够威胁司马氏的人都死绝了,炎善他还能获得个宽厚美名,何乐不为?

话说回来,东晋末帝司马德文对刘裕也没威胁,他哥哥司马德宗好歹是为刘裕加紧篡位而死,司马德文已经禅让了,为何还是难逃一死?因为刘裕不相信他没威胁。

谈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世家大族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从汉朝就开始崛起的士族是魏晋时期影响力巨大的政治团体,本质上来说,皇族也不过是一个士族,只不过是其他士族的代言人罢了,其他士族要是不满意,皇族可以换的,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如此频繁,更是造成了皇权的衰弱与士族的壮大。

司马氏本身就是一个大士族,在取得其他士族的支持并打压掉反对的士族后,司马氏的首领司马炎登上了帝位,但王朝本身是一个士族共治的体制,皇帝威权受制,尤其是在东晋,这个由士族支持建立起来的王朝,皇帝基本就是空架子。

从建国伊始的“王与马共天下”算起,东晋百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王氏、庾氏、桓氏、谢氏等等大族的门阀统治,皇帝说话反倒不怎么管用。

如果说刘裕也能够获得士族的支持,上位那是轻而易举,但问题在于他出身底层,士族看不上他,他也不想分权给士族,其实他的权力有一部分就是从士族手里夺过来的。

按理说,东晋士族力量无比强大,对付刘裕不是难事,但之前桓玄篡位给东晋的士族政治造成了巨大打击,几个士族掐在一起,刘裕则是在平乱中崛起,逐渐掌握了军权。

刘裕作为南朝第一帝,眼光和手腕都绝非常人能比,而他那个时期各个士族的人才都不多,一个个被他砍瓜切菜似地轮过去,他建立的南朝宋也是寒们崛起、打压士族的朝代。

一句话,刘裕跟士族的关系远不如司马氏跟士族融洽,虽然他打压士族,但也担心这些士族拼死一搏,把前朝皇帝拉出来跟他拼,这事他当年对付桓玄的时候就做过,还是名正言顺的征讨逆贼。

此外,在刘裕前几十年,北方有个血淋淋的例子,前秦苻坚对前燕慕容氏这些亡国之君那是相当优待,结果淝水之战一败,前秦立刻土崩瓦解,苻坚也最终身死。

出于种种考虑,刘裕在称帝后不到一年,就派人毒死司马德文。

这其实有点坏规矩了,之前杀亡国之君的不是没有,秦王子婴太远,西晋的晋怀帝可还新鲜着,但这些都是投降后被杀,禅让的刘协、曹奂日子过得都还挺好,司马德文退位时还满心以为自己能跟他们一样呢,结果他成为被吃的第一只螃蟹。

刘裕篡位倒没什么道义压力,就跟曹魏篡汉一样,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的,汉室只是个名头,东晋最后的二十年也是刘裕打的,他不仅灭了桓玄光复晋室,还讨平了孙恩、卢循这些内部反对势力,更是挥兵北伐,灭后秦、南燕,气吞万里如虎,要不是他年纪大了又忙着篡位,北伐说不定能够完全成功。

可话说回来,口子一开,规矩就换了,从此之后的亡国之君,无论是投降还是禅让,能够善终的实在少之又少,刘裕自己的子孙也没能幸免。


平沙趣说历史


刘裕此人,雄才大略。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也正是依靠自己军事上的战无不胜,才得以篡位自立,但称帝之后的举动,不得不说刘裕确实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刘裕之前,哪怕是篡位了对皇族也都是封赏一地,比如汉献帝刘协就是封地山阳,在封地内,刘协依然可以祭祀祖先,香火不绝。而司马氏对待曹魏末代皇帝亦是如此。

可这个刘裕确实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擅杀前朝帝王皇族,使得谋朝篡位之后大肆屠杀前朝皇族成了篡位者必不可少的步骤。

而至于刘裕为什么打破常规擅杀皇族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我们都知道,自古帝王创业之难、起点之低无过于朱元璋,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其次呢,紧随其后的我觉得刘裕怎么也能派进前列,可以说刘裕的出身决定了他本家也就是刘裕称帝后宗亲势力的薄弱。

其二:再怎么说晋朝的不对,人家司马氏篡位到国灭也有155年,国家养士如此之久,岂能没有一二忠义之士?就比如刘裕派去毒杀司马德文的张伟,就是宁肯自杀也不害旧主。这个给了刘裕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们都知道,能被刘裕派去干这种谋杀前朝皇帝勾当的臣子,必然是信得过的心腹。结果这一下来,刘裕震惊了,自己信得过、能够托之如此大事的心腹尚且感念前朝恩德,更别说其他人了,现在他们是畏惧自己,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呢?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刘裕篡位的时候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属于随时会逝世的年龄了,而刘裕更担心的是,他四十多岁才有的孩子,现在也不过十几岁,一旦逝世,内无宗亲帮助,外有司马氏有养士百余年的恩德。一旦刘裕死后,谁主天下恐未可知?

所以在我看来,就是以上三个原因才导致了刘裕不得不乱自古规律,行杀戮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