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14)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要啥沒有?晝夜不停的商隊從長安出發,帶往西域的都是一馱一馱的高附加值商品;可是再看吐蕃,除了藏傳佛教能拿的出手以外,物質上幾乎沒啥產出;比較之下,為了正義、為了和平,西域各派勢力當然會站在大唐一邊兒;所以,吐蕃折騰了一溜十三遭兒,除了跟大唐有滅國之恨的突厥人有時候會跟著他們打打醬油外,其它的啥收穫都撈著。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說這話兒,時間又過了幾年,到了開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29年;這一年,看著大唐地圖,唐玄宗李隆基有些不爽了;確切地說,讓李隆基不爽的是一個很小的,但很要命的所在——石堡城!

石堡城,即現在青海西寧市以西50多公里的湟源縣;此處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很適合休養生息。

不過,這些都不是讓李隆基鬧心的地方;李隆基不爽的是,此地現在正在吐蕃人手中,而且吐蕃人常常以此地為依託由此向北,打劫途經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上過往的商隊。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丟點兒東西倒在其次,關鍵面子上下不來;絲綢之路上來來往往的有很多歪果仁;一到你家就被搶,有時候吐蕃人一次不夠,還會來個梅開二度或者梅花三弄什麼的;這治安環境,還讓不讓我們來了!

消息報到李隆基案頭,老李大怒;鑑於已經造成極其惡劣的國際影響;公元729年3月,李隆基下旨成立專案組,調信安郡王李禕出任隴西節度使;你去,給朕拔了這顆釘子!

李禕,唐太宗李世民曾孫,吳王李恪之孫,張掖郡王李琨之子。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簡單說說這位爺吧;畢竟宗室裡能出這麼一位牛人也算是大唐幸事。

熟悉初唐歷史的大胸弟估計知道,李禕的爺爺李恪的下場不是很好,公元654年,這位三皇子捲進了房遺愛謀反案中,後來被長孫無忌給嚴厲制裁了;打那會兒起,李恪這一支子子孫孫就成了李氏宗族的“黑五類”。

後來,到了公元659年,風水輪流轉,當年整死李恪的老司機長孫無忌也翻車了;那麼作為肅清長孫無忌影響的必要措施,李恪一案得到了平反。不過,也僅僅是平反;因為最終下旨處死李恪的,是高宗李治。皇帝怎麼可能有錯呢?所以別看李恪在政治上算是翻了身,但此時並沒有恢復應有的待遇。

再往後,等高宗去世,中宗、睿宗出來跑了個龍套,大唐權柄便落到了武大姐手裡;武大姐兒要忙的事兒很多,像李恪這種事兒,武大姐兒既不想管,也著實沒精力管;所以李恪的事兒就一直這麼撂著。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裝了多年孫子的李顯被張柬之等人推上了皇位;本來以為自己打這兒起就算是揚眉吐氣當家作主了,哪曾想張柬之等大臣,倚仗擁立之功,在朝中說一不二,根本不拿他當盤菜。

這搞的李顯很是鬼火,俺娘俺惹不起,你們這幫打工的也跟我這兒人五人六的;可是李顯暫時又拿張柬之等人沒轍,因為後者五人在神龍政變後,不僅政治上封王了(所以神龍政變亦稱五王政變。),而且朝中大權也盡歸其手。

明面兒上不能對抗,那就“曲線救國”;李顯不動聲色,一面大張旗鼓的表彰張柬之等人恢復李唐舊制有功,給予嘉獎;給外人以朝廷此時一派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積極平反從高宗時期李氏宗族中的冤假錯案,該恢復名譽的給人家恢復名譽,該給補發工資的給補發工資,以收攏宗室人心;為日後和張柬之等人攤牌奠定基礎。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李恪一案被正式平反,李恪一系重新回到李氏宗族的記錄中。在這裡邊兒,李禕作為“可以被教育好的” 子弟,被李顯相中;下旨讓其承襲了李世民的第11子李囂的爵位(“少繼江王囂後,封為嗣江王。”)。

由於早年家裡有政治的鍋要背,所以造就了李禕本人性格沉穩,行事低調;儘管很早他就步入了官場,但一直要麼是在外地做官,要麼在京也就幹個閒職;不爭不搶的,所以既不顯山也不露水。

但是,生活告訴我們,往往是這種低調的主兒,一旦發起飆來,那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公元712年,李隆基繼位;此時李禕還跟外地任職。

開元初期的李隆基絕對是一代明主,具體表現之一,就是能任賢用能。而李禕每年的績效考核都是卓異,這樣兒的官員,李隆基自然不會放過;從濮州刺史任上,李禕被調回京城,先是出任光祿卿,隨後又調任將作大監;從此,李禕走上了人生的快車道。公元727年,李禕被提拔為左金吾衛大將軍,開始執掌軍權;旋即又被李隆基派往西域,配合朔方節度使蕭嵩打擊由吐蕃人支持的突厥反唐勢力。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蕭、李二人配合默契,一番連拉帶打的動作之後,不論是衝在前面的突厥人,還是藏在身後的吐蕃人,都被蕭、李逐出了西域,隴右的局勢得到了緩解。

而就在李禕準備紮根邊疆,開發西部的時候,李隆基的聖旨到了;著李禕調任隴西節度使,協同河西、隴右地區駐防的將帥,拔掉石堡城;還絲路一個和諧社會。

咱前面說過,石堡城依山傍水,這種地形相當易守難攻;而且由於交通便利,吐蕃人事實上已經把此地經營成了一個堅固的搶劫據點;想要正面強攻,難度非常大。

李禕把將領們召集到一處商量對策;可是,等他把聖旨一亮,意圖一說,再看下面眾將,個個兒面露難色。

嘿,幾個意思這都是?!

眾將說,大帥,不是我們畏敵如虎;您也知道石堡城跟哪兒建的,吐蕃蠻子佔據險要,屯兵據守;大軍深入,敵人龜縮不出,等咱打不動了往回撤時,那幫貨出來追擊,咱們肯就要吃大虧了;要不看看再說吧(“此城據險,又為吐蕃所惜,今總軍深入,賊必併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則狼狽,不如按軍持重,以觀形勢。”)。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李禕很不高興,你們說的這叫什麼話?咱們就是吃的就是刀頭舔血這碗飯,豈能畏敵不前?哦,對方人多就不打了!你們還是大臣嗎?節操呢,讓狗吃了?這事兒不是跟你們商量;這一仗肯定要打;不過你們放心,要死,我為諸君先(“人臣之節,豈憚艱險?必期眾寡不敵,吾則以死繼之。苟利國家,此身何惜?”)!

李禕一番話說的氣勢如虹,眾將還真被他鎮住了;那您說打那就打唄!

別看李禕話說的狠,但他絕不是莽撞人;Hold住場面,李禕開始仔細研究用兵方案;畢竟戰場上光有敢玩兒命的精神是不夠的;否則都學二戰時期小鬼子傻逼似的開著飛機撞航母好了。

仔細研究了一番,李禕胸有成竹了——

石堡城易守難攻這是明擺著的,吐蕃軍重兵據守也是事實;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吐蕃人料定唐軍不敢前來挑釁。

李禕決定順水推舟,你吐蕃人不是覺得我不敢嗎?好,爺就裝出一副孬樣兒給你看看,李偉讓人四處散佈唐軍目前的任務就是要保障絲路通暢,其他的跟我毛兒關係都沒有;為此,李禕不僅佈置深挖洞、廣積糧,抽調出兵力,大張旗鼓的加強絲路的巡邏力量。而與此同時,李禕下令,唐軍騎兵頻繁調動。

李禕想幹嘛?

倆字:偷襲!

李禕打的主意是既然這一仗必須打,可是強攻又不划算;那咱就給他來個遠程奔襲。

說起來李禕也是個戲精,別的將領打仗一般都是把敵人騙的暈頭轉向;這位爺可倒好,他連自己人一起騙。

開始的時候,河西、隴右的將領們還就信以為真了,在背後沒少嚼舌頭,咱這位李大帥看來也是個光說不練的嘴炮!

可是沒多久,大家見著真顏色了。

演了一段時間之後,李禕判斷,吐蕃人應該已經得到唐軍動向的情報了;這天,李禕突然傳令,唐軍騎兵集結。隨後,李禕親率大軍日夜兼程撲向了石堡城的身後。

由於之前戲的太紮實了,吐蕃人根本沒想到,唐軍突然出現在自己背後;而且也搞不清對方來的是主力還是偏師;石堡城裡頓時大亂。

開元年間的大唐,開闊,宏博,多彩;在軍事上,也一掃武周時期的頹勢

戰機稍縱即逝,李禕一聲令下,唐軍從側後展開了猛攻;僅一個照面兒,唐軍便以極小的代價順利攻克了石堡城(“急攻拔之”)。

拿下石堡城,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此為依託,李禕指揮唐軍攆著吐蕃人的屁股就是一頓猛踹;將吐蕃人打的是狼奔豕突,疲於奔命;等到唐軍追累了翻回頭一看,我了個去,已經追出去上千裡了(“拓境千餘裡”)。

這一仗可把吐蕃人打慘了;吐蕃國內一片譁然。打不過,那就只能講和了;吐蕃臊眉耷眼的派出使者向大唐求和,這時候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也從中斡旋說好話,於是玄宗表示,既然服了,那就談談吧。

公元730年,唐吐雙方談定,兩國以赤嶺(今青海日月山)為界,互通市貿;並樹碑紀念。

此後數年間,唐吐之間沒有發生過戰爭。

咱前面說過,到安祿山躥紅的前後,大唐改變國策,對外展開戰略攻勢,矛頭指向兩個方向,一個是西南的吐蕃;另一個是北方的突厥。

第一次石堡城戰後,吐蕃這頭兒算是暫時消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