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高举礼法大旗挖了傅太后的坟

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哀帝刘欣逝世;二十七日,大司马董贤自杀;二十八日,太皇太后王政君任命外甥王莽为大司马。

酱香通鉴 | 王莽高举礼法大旗挖了傅太后的坟

【本年,莽哥四十七岁】

衣赐履说:看这个节奏,都感觉像是搞过沙盘演练似的。

之后,娘儿俩一合计,皇帝的位子不能空着啊,决定立中山王(首府卢奴,河北省定州市)刘箕子为帝。于是,封王莽的堂弟、安阳侯王舜为车骑将军,七月,派王舜和大鸿胪(藩属事务部长)左咸持符节前往中山国迎接刘箕子。

衣赐履说:以前我们讲过,成帝刘骜没生出儿子来,当时与他血缘关系最近的是两个,一个是弟弟中山王刘兴,一个是侄子定陶王刘欣,刘骜选了刘欣为太子,结果刘兴不知什么原因,刘骜还没死他却先死了,儿子刘箕子继承中山王位。现在,刘欣又突然去世,依然没有儿子,血缘最近的就只剩下刘箕子了。而且,对老王家来说,刘箕子刚刚九岁,不会像刘欣那么操蛋,相对安全。

随后,王莽展开一系列雷霆行动,收拾各种外戚。先将皇太后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赵飞燕是成帝刘骜的皇后,哀帝刘欣继位后,飞燕顺调为皇太后)迁到北宫居住。

衣赐履说:这个北宫,本是刘邦时代兴筑的古老建筑,在古长安城西北七公里,惠帝刘盈的正妻张嫣,就曾迁住北宫,直到去世。但大家记得不,哀帝刘欣继位后,他的祖母傅太后随行来到长安,王政君当时开恩让傅太后住在北宫,而北宫与皇帝住的未央宫有紫房复道(复道是指空中道路)相连,因此,傅太后可以早晚都与孙子见面。那么,北宫又不大像贬谪妃子居住的地方。似乎有些矛盾。

紧接着,王莽以傅太后与孔乡侯傅晏(傅太后的弟弟)勾结密谋、背恩忘本、专断放肆、图谋不轨为由,把刘欣的皇后傅氏(傅晏的女儿)贬到桂宫居住,傅氏、丁氏两家族全部免官罢职,剥夺爵位,遣回原郡,傅晏带同妻儿全家迁居合浦郡(广西合浦县东北)。

王莽撤销傅太后“皇太太后”的称号,改称“定陶共王母”,撤销丁姬“帝太后”称号,改为“丁姬”。

衣赐履说:傅姓是刘欣祖母傅太后家,丁姓是刘欣母亲丁姬家。哀帝刘欣登基时,王莽任大司马,不久之后,在傅太后和刘欣的合作下,王莽被迫辞职,王家的外戚几乎全都被罢免。傅太后的封号由“定陶太后”改为“定陶恭皇太后”进而“帝太太后”至“皇太太后”,丁姬的封号由“定陶王后”改为“定陶恭皇后”进而“帝太后”。皇太太后傅老太与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名号上居然平起平坐,这让最重名分的王莽情何以堪!刘欣在位的六年,老王家混得有如土鳖。这回,王莽二次上台,对刘欣的外戚绝不心慈手软,一个都不放过,哪怕是刘欣的皇后。这个狠劲儿,不一般。

这件大事办完,莽哥开始收拾其他人。连续弹劾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高昌侯董武、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太守毋将隆、关内侯张由、中太仆(皇后宫交通官)史立、泰山郡(山东省泰安市东)太守丁玄、河内郡(河南省武陟县)太守赵昌等等,搞掉了一批领导干部。

这里要注意,莽哥收拾人,还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他做的,就得找个顶雷的。他四下一扫,发现大司徒孔光最合适。这个孔光咱们前面提过,他是孔子的后裔,当世大儒,跟好几个皇上混过,当过好几回宰相,而且名气很大,王政君对他都非常敬重。孔光这人胆儿小,正好便于利用。于是,莽哥对老孔毕恭毕敬,并且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宫廷随从)、奉车都尉(御车总监)。

莽哥不喜欢谁,就踅(读如学)摸一个罪名给人家安上,写个弹劾奏章的草稿,注意,是草稿哦,然后让甄邯把草稿拿给老丈人孔光,暗示说是王政君的意思。孔光一听是太皇太后要办这个人,岂敢反对,只好以自己的名义呈递奏章。奏章递上来,王莽再给王政君吹吹风,王政君就稀里糊涂批准。

一连串收拾了一帮人,莽哥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亲叔叔,红阳侯王立。王立是王政君的六弟,虽然现在并未在朝为官,但王莽因他是叔父的缘故,总是有些忌惮,担心王立整天在王政君面前晃荡,在老太太耳边东西南北风乱吹一气,那自己就不能随心所欲。于是,莽哥故计重施,指使老孔弹劾王立:

当年,王立明明知道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依然收受淳于长的贿赂,为他说情,误导朝廷(详见拙文《 》)。之后,王立又提议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为皇子,大家都议论说,难道吕氏跟少帝的局面又要出现吗(吕后的儿子惠帝刘盈早死,吕后先后立刘盈的儿子刘恭、刘弘为帝,均很小就去世,史称前后少帝,此一时期,政出吕门。此处影射王立打算效仿吕氏专权)?王立的提议震惊朝廷,扰动天下。请把王立遣送回封国。

王政君当然不同意。

衣赐履说:此处当真有趣!我们突然发现,哀帝刘欣居然有个儿子!是跟一个叫杨寄的官婢生的,只不过,刘欣还没给儿子一个名分就死了。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刘欣宠幸一个官婢——生了一个儿子——王立提议给这个儿子皇子的名分——刘欣暴毙,一句话都没留下来——这个儿子还在,但年龄很小——这个儿子和他的母亲突然消失了……至少能写出五十集宫斗剧来,呵呵。

莽哥立即劝王政君说,姑姑啊,现在汉朝已衰落,连续两个皇帝都没儿子,您独自代替幼主主持国政,内心自当惶恐。即使您再公正无私,一心为天下着想,仍然恐怕人心不服。现在,满朝官员都在议论我六叔啊,那唾沫星子能砸死人啊!您如果因为私人亲情而不顾朝臣的议论,他们也会倾轧作恶,我担心就此要产生祸乱诶。再说了,您先让我六叔回封国避避风头,过一阵子,等他下了大汉八卦热搜榜之后,再把他召回嘛。

王政君无奈,只好打发王立回封国(红阳国,今河南省叶县南)。王莽胁持上下的手段,都类似于此。

衣赐履说:不少学者把莽哥驱逐亲六叔王立,作为王莽一心为公、大义灭亲的证据。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公婆各说各理,我就不作辩驳了。

于是,攀附、顺从王莽的人,得到提拔;忤逆王莽、被他忌恨的人,被诛杀灭绝。王莽提拔使用一大批干部,培养自己的亲信。

王莽与党羽磨合交流,迅速达成默契,他想要做什么,只略微作一点暗示,党羽们就心领神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党羽们在奏章上大吹法螺,要求太皇太后大大赏赐王莽。王政君于是批准。然后莽哥在朝上对着姑姑一边叩头一边哭泣,坚持推让不受。用这种办法,莽哥对上迷惑王政君,对下向众人显示他的谦恭可信。

八月,王莽再次上奏王政君,要求废黜孝成皇后(赵飞燕)、孝哀皇后(傅皇后),贬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园守墓。当天,两位皇后都自杀了。

对王莽的伎俩,也有明白人看得清楚,比如大司空彭宣发现,以后是王莽的天下了,斗不过就走,于是上书请辞。

衣赐履说:干了这么多大事儿,也就一个多月时间,效率很高。

九月一日,刘箕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刘箕子本年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主持政府,文武百官,全由莽哥管辖。大司徒孔光一直被当枪使,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上书请求退休。王莽报告王政君,认为皇帝年幼,应该遴选师傅。于是,调孔光当太傅,位居四辅(柏杨先生注:《礼经》载,古代天子,都有四位年高德重的辅政大臣,前疑、后丞、左辅、右弼,称为四辅。奇异的古官名,此后继续不断的出现,显示王莽崇古狂的政治取向),兼给事中(御前监督官)、主管宫廷警卫,及皇帝供养,巡查宫内各单位门户,监督皇帝所用的衣服食物。

任命右将军马宫接任大司徒,光禄勋甄丰当右将军。

酱香通鉴 | 王莽高举礼法大旗挖了傅太后的坟

【这个时候,莽哥干事儿,还得太皇太后同意】

我们先前在《 》一文中讲到,前2年,傅太后去世,与元帝刘奭合葬。而王政君才是元帝的正牌儿皇后,占穴之仇,不共戴天,岂能不报?

到了公元5年,王莽建议说:

共王母、丁姬先前不遵臣妾之道,甚至埋葬在渭陵(元帝刘奭陵),坟冢和孝元皇帝一样高,她俩什么东西?居然怀里抱着皇太太后和帝太后的玺绶下葬,严重违反礼法!侄儿的意思是,必须挖了共王母和丁姬的坟,取出玺绶销毁,然后把共王母和丁姬迁回定陶国,按照她们的品级,葬在定陶共王墓园。

王政君觉得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就别再做挖人坟墓的事儿了吧。世上事最怕认真,莽哥就是个认真的人,违反礼法这么严肃的事,岂能放过?坚决要求挖坟。王政君拗不过,就下诏说,给旧棺外面加一层椁,另外修坟,用太牢(猪、牛、羊各一头)祭祀。

岂料,在挖傅太后坟的时候,坟冢崩塌压死了几百人;打开丁姬坟墓的时候,突然冒出大火,火焰高达四五丈,吏卒们浇灭大火,才进入墓穴。

莽哥于是又上奏说:

先前共王母擅自居住在桂宫,上天震怒,烧掉了正殿(前4年,傅太后为帝太太后,住桂宫,正殿曾失火);丁姬死后,葬仪不合礼制,以致大火烧掉了椁木。这是上天告诉我们,应当按照媵妾的标准埋葬她们。共王母和丁姬都用了只有帝后才能使用的梓木棺材,而金缕玉衣也不是藩王姬妾应当穿的,所以,必须给她们改为木棺,剥掉金缕玉衣,按媵妾的规格埋葬丁姬。

酱香通鉴 | 王莽高举礼法大旗挖了傅太后的坟

【这玩意儿最初可能只有皇室成员可以用,后来似乎贵族也有用的】

这回,王政君被老天吓着了,准王莽奏。打开傅太后的棺木后,臭气几里之内都能闻到。在朝的大臣们见到这个阵势,捐钱的捐钱,出人的出人,凑了十余万人,用了二十余天,把傅太后和丁姬的墓都给掘平了。王莽还在那片地方围上一圈荆棘,作为对后世的警戒。

衣赐履说:《通鉴》上说,王莽干这个事儿在公元5年,我觉得可能有误,王莽大权在手,不可能放任傅太后和丁姬安安稳稳在地下躺五六年。这种挖人坟墓的事,王莽是打着礼法的旗号来干的。为了让王政君同意开棺曝尸,王莽再相办法弄一出“椁户冒火”的把戏来,足以见得,莽哥不但演技好,“剧务”也得是最顶尖的团队,呵呵。这个事儿,既报了仇,又震慑的群臣。

以道德至上的名义,行最卑鄙残暴之事,让人不寒而栗。

礼法这个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至于在掘平的坟地围上荆棘,应该是用来“镇”鬼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