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举人跟秀才,过去都是常用的称呼。在科举没有出现以前,举人是指地方向朝廷举荐的贤才,而秀才则代表那些优异有才华的人。到科举出现后,科举跟秀才有了更专门的含义。

它们成为科举考试中,必须经过的关卡。明清时期,一个读书人参加科举后,要先通过童生试,才可以获得秀才的身份。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童生试中,又有县试、府试、院试三道考核。每一道考核都不容易,虽然只是选拔秀才,但朝廷却极为重视。不仅采用各种防止作弊的手段。

负责监考的官员,级别也不低。如监考院试的考官,更是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到地方担任学政。学政的挑选,必须是三品官以上。他们会被授予提督的虚衔,地位跟巡抚相同,相当于钦差大臣。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选拔秀才尚且如此重视,对于举人,自然有更高的要求。举人参加的乡试,限制极多,甚至连出身也有要求。

如果是街头艺人或妓院出身,就不得参加。那些曾经因过失被罢黜的官员,为父母守孝三年未满的人,也不能参加。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对于秀才跟举人而言,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考中举人,实际上已经获得候选官员的身份。明、清时期,在固定时间里,吏部都会从落选举人中挑选部分官员。

他们一般会被授予县丞、教谕的职位,偶尔也会获得知县的官职。这些职位,级别确实不高,对于朝廷治理地方,却作用极大。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对于朝廷而言,安排举人担任这些职位,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出路。过去能考中举人的,大多资质不差。只要使用得当,他们一般都可以胜任这些低级职位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落选举人长期无法得到任用,不免产生怨言。人数不断积攒的话,就会对朝廷产生威胁。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秀才如果没有继续考中科举,除了少数担任地方幕僚,大部分都是回乡教书。当然,即便是担任幕僚,举人也比秀才更有机会。毕竟他们的分量更足。

但是,过去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意思是郡县以下,朝廷无力直接治理,就需要依靠地方乡贤的协助。举人秀才们,就是协助朝廷治理地方的一股重要力量。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将来有可能考中科举的,朝廷对他们,也会给一些特殊待遇。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当然,这些待遇中,秀才跟举人,也是不同的。秀才可以享受免除自己跟妻子徭役赋税的待遇,见到知县可以不用下跪,犯事的时候,地方不能轻易用刑。

如果是被朝廷评为一等秀才的,每个月又可以享受朝廷发放的银两和粮食补贴。能评为一等的,都是将来有机会考中举人的秀才。朝廷这个做法,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为了减轻秀才家中的负担。毕竟多了一个读书人,就等于地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秀才的待遇,更多只能惠及个人,举人就不同了。举人不仅可以免除自己和家人的徭役田粮,凡是挂靠到举人名下的土地,都可以免除纳税纳粮。过去很多举人即便没有获得官职,也可以成为地主。

因为主要他们成为举人,就可以让别人把土地挂靠到自己门下,自己再向农民收租。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在《儒林外史》里,范进中秀才时,遭到岳丈拼命嘲讽。可是,当范进考中举人的消息传来时,他的岳丈立刻毕恭毕敬,恨不得把自己女婿吹捧上天。因为范进的岳丈,也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对于举人而言,即便他们还没有选任官职,跟地方知县也是地位相等。这个跟秀才见知县不用下跪,又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如果要继续参加考试,秀才当然要靠自己,或走路,或坐车,自己赶到考场。而举人却可以坐上朝廷派遣的“公车”。

举人和秀才的差别有多大?

这种公车就是上面插有黄旗,代表“天子门生”的含义,马车一路经驿站,直达京城,参加下一场考试。除了有车,朝廷还会给举人发一笔路费,作为鼓励,也是为了减轻他们赶考时的压力。

总结而言,过去考中秀才,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待遇,但是跟举人相比,实在相差太多。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