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从古至今,我们灿烂的文学史中,都不缺乏才女的身影。

而今天要讲的这位才女,身世与经历却十分特殊。

她没受过书香门第的熏陶,没嫁给才子或达官显贵,也没留下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一生平凡如同草芥。

她生在山村,长在山村,成为村妇,二十岁左右便因病离世,葬在山村的泥土中。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可她却因出众的才华、哀婉的词作,被大学者胡适誉为“清朝第一女词人”。

后人赞她的作品能让李清照“避席”,是“古今逸品”。

这位平凡而惊艳的才女,就是清代女词人贺双卿。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雍正十一年,江苏金坛才子史震林,和好友们相约来到绡山。

史震林年近不惑,却多年屡试不第。这次来到绡山,一是为了与同道好友交流文章,二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

这天,他到表弟张梦觇的家中做客,离开时见一年轻美貌的女子,手持畚箕倾倒垃圾。

史震林偶然注意到:那堆垃圾中的芦叶上,写满了娟秀的小字。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史震林吃了一惊——一是吃惊于女子的清秀美丽,与这穷乡僻壤格格不入;二是吃惊于写在芦叶上的,都是颇有文采的诗词。

这位女子引起了史震林的好奇,他便向表弟打听起她的来历。

原来,女子名叫贺双卿,是史震林的老乡,刚嫁到绡山不久。她的丈夫名叫周大旺,是一名乡野樵夫,也是张梦觇家的佃农和租户。

在表弟的介绍下,史震林结识了贺双卿,二人成为文学知己。在文学交流中,贺双卿的人生际遇,让史震林唏嘘不已——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贺双卿在康熙年间,出生于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的一户农家。

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因此取名为“双卿”。

封建社会农民家的女儿,是没有什么读书机会的。而双卿却自小表现出对文学的“夙慧”。

据说她在襁褓中时,只要听到有人读书,就会止住哭泣。

双卿在六七岁时,曾随家人去过私塾,一下子就爱上了那里。

因为舅舅在私塾跑腿打杂,双卿便有了更多来这儿的机会。

她常常在窗外偷偷听老师讲课。一位老先生见她聪颖好学,便破例让她在私塾旁听。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就这样,双卿和那些男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三年多。

双卿本就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三年来已学会读书写字,更痴迷上了诗词歌赋。

十岁时,她的女红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常常用做针线活的钱,买书籍和笔墨纸砚。

渐渐地,小双卿也能填词作赋,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才女。

双卿在十六岁时,出落得清秀娇美,甚至乡邻“惊为神女”。满腹的才学、文雅的气质,让她显得卓尔不群。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可在那个时代,才华对女子来说,又有什么用处呢?人们更在意的,是女子的生养能力和“三从四德”。

因此,双卿读书写字的举动,甚至引起了邻居的嘲笑。

邻家姑娘许配给了一个书生,她在双卿面前得意地炫耀:“你虽然喜欢读书,可惜连书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吧?!”

双卿只是微微笑着,继续沉浸在美妙的诗词中。

随着双卿长大成人,她也告别了岁月静好的生活。

此时,父亲已因病离世,母亲又性格软弱。于是,双卿便由叔叔做主,嫁给了绡山的周大旺,对方的彩礼仅是三石米。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周大旺比双卿大十几岁,相貌丑陋不堪,以砍柴种田为生。

他认识的字屈指可数,勉强能写“月”、“大”、“小”,二人自然没什么共同语言。

而周大旺的生活习惯更让人难以忍受。

他毫不在意个人卫生,甚至脖子上的泥垢“揉可成丸”。双卿忍不住劝他洗澡,他竟勃然大怒,双卿只好忍气吞声。

除此之外,他还嗜赌成性,让本不富裕的家一贫如洗。

而雪上加霜的是,双卿的婆婆蛮横狠辣,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

这位婆婆年轻时守寡,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娶了媳妇,她便将儿媳视为眼中钉。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双卿本就身体柔弱,无法承受繁重的农活,婆婆却将她当奴仆般差遣,命她挑水、洗衣、打扫、煮饭、喂鸡,甚至舂米。

而双卿稍有差池,婆婆便非打即骂,让双卿备受身心的折磨。

就连丈夫周大旺,也并不怜惜妻子,认定双卿娇懒,任由母亲打骂她,有时也对双卿拳脚相加。

在这种悲惨的境遇中,双卿又染上了疟疾,脸色苍白,身形消瘦,更加柔弱无力。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一次,她刚干完繁重的家务,又来到院子里舂米。

抱着沉重的石杵,她已累得气喘吁吁。就在她喘息的时候,周大旺从外面回来,以为妻子在偷懒,便一把推倒了她。

粗重坚硬的石杵,正好落在双卿的腰上,她顿时眼冒金星,疼得忍不住直流泪。

她挣扎着爬起来,勉强舂好了米,又匆匆赶回灶台做饭。

因为劳累过度,她有些精神恍惚,锅里的粥溢了出来,灶台上一片狼藉。

婆婆见到了,禁不住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冲过来,一把拽下双卿的耳坠,导致双卿耳垂撕裂,鲜血洒满瘦弱的肩头……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暴虐、病痛、压抑、悲戚,双卿被这样的生活,死死地囚禁着、折磨着。

而她唯一的慰藉就是文学。她用诗词记录着悲苦的日子,用文字倾诉自己的忧伤哀怨。

《薄幸(咏虐)》

[清]贺双卿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丈夫和婆婆目不识丁,见到双卿读书写字,就气不打一处来。婆婆狠狠折断了双卿的笔,也不允许她再去买纸。

双卿只能用炭棒或白粉,在芦叶、桂叶、花瓣或破布片上写,写完了再偷偷丢掉,尽量不让婆婆和丈夫发现。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浣溪沙》

[清]贺双卿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这首词,她写在一片芍药叶子上。诗中有春的清新,可双卿的内心,却没有丝毫喜悦,她忙得腰酸背疼,却仍免不了遭受打骂。

想必她曾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都这样随着枯叶残败消逝了。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而在那天她遇到了史震林,她的才华才第一次被人注意。

除了文学之外,双卿还有一丝来自闺蜜的温暖。

她叫韩西,是邻居家的女儿。韩西虽然不识字,却十分钦佩双卿的才华,一有机会就来看望她,请她为自己抄写心经。

在双卿干重活时,她还会偷偷帮忙。而在双卿因病卧床,婆婆与丈夫不闻不问时,又是她悄悄送来食物。

可惜不久,韩西就出嫁了,让双卿十分失落。后来韩西回娘家时,双卿因疟疾无法出门,韩西便亲自前来看望,让双卿又感动又难过。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依依惜别前,双卿在芦叶上写下一首词,送给善良的挚友做纪念:

《凤凰台上忆吹箫·送别韩西》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二十余个叠词,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清代词人陈廷焯赞叹道:“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易安”,也就是李易安、李清照。在他看来,双卿的这首词,叠字用得极为巧妙,就连李清照见了,也要逊色地躲羞。

了解了贺双卿的身世后,史震林又叹,又怒,又怜。

叹的是,这位柔弱的布衣女子,才华竟如此卓然超群;怒的是,她的丈夫如此粗鲁,婆婆如此狠辣;怜的是,她这样瘦弱憔悴,怎能忍受长期的折磨?!

而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史震林也对双卿暗生情愫,他希望能改变她的命运,带她逃出这个泥沼!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双卿却一口回绝了。或许,双卿不是没有动心,可在那样的年代,一个私奔女子的命运,比现在的境况更悲惨。

更何况,“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双卿不愿双方清誉受损。因此,二人的交往还只限于文学层面。

就这样,史震林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绡山。

两年后,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即将踏上仕途。他想将这个消息,告诉牵挂的贺双卿。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然而当他赶到绡山时,却得知双卿早已离世。韩西代人交给他一首诗,是双卿临终时送给他的:

《赠史震林》

[清]贺双卿

终日思君泪空流,长安日远,一夜梦魂几度游。堪笑辛苦词客,也学村南村女,晨昏焚香三叩首。求上苍保佑,天边人功名就,早谐鸾俦。应忘却天涯憔悴,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读完这首绝唱,史震林清泪长流。双卿在生命的最后,倾诉了自己的衷肠。如今思念化作哀叹和祝福,他们只能来生再续缘了……

几年后,史震林辞掉了官职,创作了《西青散记》,收录了双卿词14阙、诗39首、文5篇。而贺双卿,也因这部作品,在后世留下了芳名。

村姑才女:受婆婆虐待20岁病逝,留下14阙词让李清照“避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